马上注册,结交更多好友,享用更多功能,让你轻松玩转前线论坛。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中文注册
×
赶集是为了蹭一场难得的喧嚣热闹,看一幅美妙的市井风情,寻一波聚集了十里八乡的人间烟火。
2024年2月7日,农历腊月二十八,冬日的寒意还未消散,烟台芝罘历史文化研究会和芝罘散文学会的同行者二十余人,驱车数十里,来到牟平高陵,赶一场年关大集。 集市西首的胖娃娃年画,充满了喜庆祥和的氛围,扑面而来的年代感,一下子把我拉回了童年,那时,很多农家或新婚夫妻的家里会张贴这样寓意吉祥和期盼早日生子的年画。
此起彼伏的的叫卖声,摊贩们热情地招呼着顾客,街道两边摆满了富有本土特色的各类商品, 看上去没有被统一规划的各色摊位,卖冷冻家禽肉的挨着卖地垫的,卖黄烟叶的和修鞋的比邻,飘扬的纱巾和花花绿绿的糖果遥遥对望,有一种浑然天成的秩序。每走一步都有一种探索未知的兴味,期待前面会有不期然的惊喜等着你。想起林语堂笔下他的书房,“使书籍任其所在”一本哲学书和一本科学书籍并立在一起;一本滑稽的书,也许和《道德经》比肩而立,有一种不规则的美和不被规训的自由。 漫无目的的闲逛,感受着这喧嚣沸腾的人间烟火,张爱玲说她“在没有人与人交接的场所,充满了生命的欢悦。”置身于陌生的滚滚人潮中的我,也感受到了生命的自在和欢愉。 匮乏时代集市是人们主要的购物和社交场所,小时候每次赶集都像赴一场盛会,买一串心爱的糖球和一袋新鲜出炉的冒着热气的爆米花,一边吃一边在卖头花和发卡等饰品摊位前细细观看和挑选。同行朋友十岁的女儿逛了一会便兴味索然,不停叽咕着不想逛了,要走。生活在物质极大丰富的今天的孩子很难理解那种欢喜雀跃的心情。 在集市上,人们走走逛逛看看新鲜事,碰到熟人聊两句,交流近况,互通信息。甚至可以作为相亲场所,青年男女,由亲朋好友陪同,隔着人群四目相对,如果中意,便可以并肩赶集,有了集市这个喧嚣的背景,既有了谈资,又避免了尴尬,不失为一个好的选择。据同行的赵良山老师介绍,他二哥二嫂就是在集市上相亲成就的姻缘。 赶集是漫长的农耕文明的一部分,是从泥土中长出的自发秩序,沉淀千年,买着和卖着就成为了习俗。 建国初期,作为意识形态的一部分,集市曾被严厉取缔和禁止,改革开放后迅速恢复并蓬勃发展起来。随着商品经济和城市化的快速发展,今天的人们有了更多元的购物和社交选择,赶集已不是生活的刚需,而是成为了村里空巢老人聚集消解孤独和附近想买点新鲜时蔬的城里人偶尔光顾之所。 集市的热闹喧哗,触手可及触目可见的商品,人与人面对面的链接,既可以追溯逝去的传统和时光,又能触摸生活的温度,体味久违的人间温情。从这个角度,集市仍有其存在的文化和情感价值。
赶集结束了,回望那滚滚的人流,那绵延了几千年的热闹喧嚣,是热腾腾的烟火人间,是农耕文明渐渐远去的背影,是我们挥之不去的乡愁,也是深深附着在这片土地中的根与魂。
转载声明:本文转载自「文会研学社」公众号,搜索「chefoowenhui」即可关注,[ 阅读原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