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上注册,结交更多好友,享用更多功能,让你轻松玩转前线论坛。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中文注册
×
多少年来,在烟台一直有一说法,这座礼堂是北京人民大会堂的缩小版。 的确,无论从礼堂的外观,还是内部结构看,与人民大会堂都有点相像。 真是人民大会堂的缩小版吗?让我们揭开60多年前那些鲜为人知的故事吧。
1959年10月,烟台地委、专署由烟台恤养院临时住址正式搬至毓西路16号,即老烟台市委大院后,开始谋划建一座供地委、专署开会用的礼堂。 时任烟台地委第一书记李文提出,礼堂要达到1200多人的座位,壮丽大气,40年不落伍。并要求为当时烟台所辖的18个县、市各设置一个会议室,类同于人民大会堂给各个省、自治区设置会议室一样。 设置18个会议室的想法未获省委同意,后来变成了楼上楼下各设置了两个会议室,供小型会议使用。 礼堂地址由李文书记亲自选定在与地委、专署大院一路之隔的南侧。
1960年1月,省委批准烟台建设礼堂。礼堂设计交给了专区建工局。 1960年3月,建工局的设计人员拿着设计出的方案初稿,到省设计院拜师学习,省设计院总建筑师提出了很多修改意见。 后来,请到了省设计院的总建筑师倪欣木到烟台来,经现场勘测后,很快拿出了一个完整的设计方案。 礼堂设计宽24米,观众厅分两层,一层容纳800多人,二层容纳370多人,两层加起来超过了1200人,整个礼堂庄重大气。 地委常委会听取了建工局的方案汇报,研究同意了这套设计方案。
1960年4月,礼堂正式开工建设。 1960年12月,礼堂主体建设按计划完成。 1961年2月,开始礼堂内外装修、装饰。 礼堂所用灯具是提前画好图纸,然后带到北京找灯具厂按照图纸设计定做的。 礼堂舞台两侧的向日葵花瓣、门厅顶棚上的五角星和吸顶灯边框、舞厅台口的霓虹灯纹络及贵宾厅吊灯的纹络,是用2.5两黄金,到杭州加工成薄薄金箔,请来一位八级老技工贴上去的。 观众座椅的安装很有讲究,椅子宽度55公分,椅子和前面椅子靠背之间的距离是90公分,这样有人出去,坐的人不需要起身,侧一下腿就可以。椅子左边扶手处原设有一块写字活动板,便于做记录,需要可以提上来,不需要也可以放下,这在当时是很先进。 礼堂舞台口底下与第一排前面地下,设有一个能容纳100人演奏的乐池,这个设计在当时也是很先进的。 时任山东省委书记、著名书法家舒同亲自题写了“礼堂”两个字,装饰时同样贴上了金箔。
关于市府礼堂是人民大会堂缩小版,烟台流传的版本是:礼堂动工建设前,参与设计者虞俊鹤(后任烟台副市长、市政协副主席),亲自跑到北京,要出了人民大会堂的图纸,详细记录下来,回到烟台以后,按照人民大会堂的缩小版设计了烟台市府礼堂。 真实情况是:烟台因建设农业展览馆,1960年10月底11月初,这时市府礼堂基础建设已近尾声,烟台建工局派虞俊鹤等3名技术人员到北京观摩首都农业展览馆。同时,他们3人也曾到人民大会堂参观。当时规定,进人民大会堂纸、笔都不许带进去,更不可能给设计图纸。 另有一处与人民大会堂相像而不同的是,市府礼堂东门前8米高的4根柱子,外面装饰,是用白水泥、白石子搅拌后抹上去,待凝固后,用剁斧剁出来,经打磨而成。看起来像花岗岩,只不过是做工精湛的结果。而人民大会堂门前的20米高的12根大柱子,是表面磨光的大理石,与烟台市府礼堂有质的区别。 当时的设计者效仿了人民大会堂的一些框架和理念,这个礼堂算不上人民大会堂的缩小版。 不过,时任国务院副总理兼总参谋长的罗瑞卿到烟台视察时,看了刚建好的礼堂称赞说:再过几十年,这个礼堂也不会落伍!
转载声明:本文转载自「鲁哥真牛」公众号,搜索「wxid_ra80fjnp31621」即可关注,[ 阅读原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