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读书10本,读书笔记如下:
1.《好的教育①我说的不过是常识(增订版)》唐江澎
2.《亲子日课》一土全村
3.《回响》(茅盾文学奖)东西
4.《孩子:挑战》鲁道夫·德雷克斯 维奇·索尔兹 李剑敏(译)
5.《慢煮生活》汪曾祺
6.《寻觅意义》王德峰
7.《三十六计》蜗牛房子(主编)
8-9《毛泽东诗词(上下)》杜改运杜晓华编著
10.《拉鲁斯儿童心理小百科》卡琳·西蒙妮(著)伊莎贝尔·玛格瑞(绘)孟艳(译)
1.《好的教育①我说的不过是常识(增订版)》唐江澎 9.3分
这位提出好的教育是要培养“终身运动者、责任担当者、问题解决者、优雅生活者”的江苏无锡高级中学校长唐江澎,今年正式退休,在他从教四十年的教育历程里,他一直是个脚踏实地的实践者。
每个人都曾在迷茫的暗夜徘徊许久,唐校长也曾因小儿麻痹症被心之所向的高校拒之门外,在无数个暗夜以拉二胡、吹洞箫的方式来排解生活的苦难。
在其他同学都离开家乡去了大学就读,他只有继续留在高中,“一不小心”成为了一名“辅导老师”,老校长站在雪夜的窗外望着讲台上滔滔不绝的唐江澎“识得英才”,将他推上讲台成为一名民办教师。
从此,命运的转折由他谱写。他利用三年时间,自学了陕西省广播电视大学的大专学历,而后又到陕西教育学院进修,获得中文本科的学历。如果不是肢体的原因,或许唐校长已经成为北京大学法律系的毕业生。
命运总会把一个人突然推向另一条轨道,不同的是,有人选择听天由命,有人选择奋起搏击。
他说“因为有了这样一段民办教师的经历,我用全部生命来理解教师职业的价值和意义,我对教师的职业有刻骨铭心的爱,也正因为这种爱,促使我努力把真正的教育办出来办好!”读到此段不禁潸然泪下…
“知识是什么?”和“知识在哪里?”是完全不同的教育概念。推崇民主化“社区学校”,由学生召开“两会”,提交提案以解决他们发现的“问题”…从清末1907年走来的匡村中学如今的锡山高级中学,沉淀着她百余年教育的坎坷历程。
从创办这所学校的实业家匡仲谋校长,举家私兴公学,投身公益教育,与南通教育家张謇一样,在国家前途民族大任中选择了担当的兴学动机。“养成健全人格,发扬个人才能”的校训,省锡中坚守了117年,在宏观的教育体制下,坚持“以人为本”的核心教育理念,做“规则”内最大的尝试与创新。
历史是一堆灰烬,但灰烬深处有余温。
在美育教育这条路上,这所学校的探索和尝试值得其他学校学习并加以创新。当一次发言推动的教育力量形成全民参与的促进教育本质与使命的讨论和思考,通过“常识”层面铺展开来,结合当下面对教育复杂多变的形势突围,或许我们能从书中谋得更好的教育方法,遵循孩子的成长规律,无论是教育工作者还是家长,在面对“问题”时,不妨如唐校长一样:先思考一下“假如我是孩子…”
2.《亲子日课》一土全村 8.7分
在关注的公众号里买的365天亲子日课一书,陪孩子一起读完,试着和孩子互动了里面的几个游戏,孩子们乐此不疲,也在看到孩子自己填写与父母的亲密程度等内容打的分值较低时怅然若失。
这是一本针对家庭教育当中重要的核心自我认知、情绪认知、自我评价、认识自我等较为全面的,适合当下伴随孩子成长全新形势的“每日一课”。家庭合伙人中关于亲子信任、亲子阅读、孩子的内驱力、自控力、品格养成,针对抗挫力、领导力、责任感、乐观精神等方面进行的小分析、小案例、小表格形式的每天一课,很有启发意义。
关注李一诺大概五年之久,她从麦肯锡合伙人到回国创办“一土教育”,智慧型教养方式方法,可缓解当下诸多家长教育焦虑。全书从六大部分着手,从孩子的成长、原生家庭逐渐引申到社会性发展,针对孩子的合作能力、解决冲突、边界意识以及生命教育、美育教育、哲学启蒙等都给予了不错的引导,从心理学的角度更清晰的认识自己、认识孩子。家长若能结合其中部分案例选项,完成自我剖析和对孩子的正确认知,则此书可作为不错的亲子共同成长的游戏工具参考书。
3.《回响》(茅盾文学奖)东西9.1分
根据一起刑事案件引发的聚焦人物对话,情感,婚姻,欲望,案件,错综复杂,大量心理描写,将广阔社会的晦涩,复杂的情感缠绕和人到中年的婚姻谜局,复杂的人性刻画的贴合深入。
有些文字是自带利刃的,它能瞬间划破生活中的各种伪装和自欺。主人公冉咚咚作为一名警察,坚强外表下掩藏着一颗脆弱多疑的内心。这个时代许多人都病着,犹豫、徘徊、沉沦、焦虑…在案件终于真相大白那一刻,现实依然凝重。
人是为明天活着的,因为记忆中有朝阳晓露。
4.《孩子:挑战》鲁道夫·德雷克斯 维奇·索尔兹 李剑敏(译)8.7分
在李一诺的公众号里推荐的这本被称为儿童心理学奠基之作的书。在碎片化的今天,愈发觉得让孩子身心健康的成长,相当艰难。“假如我是孩子、假如我是孩子…”书中多次提出“你会希望得到怎样的教育?通过孩子的行为做出相应的引导,针对孩子出现的不良行为,不是通过“惩罚”或“奖赏”,而是通过看到孩子的行为和底层的诉求,给予鼓励”。因为只有得不到鼓励的孩子,才会做出负面的行为。
家长都从少年走过来,那些年少的时光里,我们曾像一株野草疯狂的生长肆意的叛逆,在面对孩子时,我们对他们的期待值到底是什么?
5.《慢煮生活》汪曾祺 9.5分
徜徉在汪老的文字里,适合独处一隅,一杯清茶,无事此静坐,慢慢的读,细细的品。他的文字写满了对生活的热爱。他亲自下厨烹制的凉拌干丝菠菜,干烧小萝卜,云南干巴菌就像山东有知了,吾乡草原未有一样,在夏日不堪其扰。诗句是作家创造的,但是诗意却可以属于每一个用心追求真善美的人。
他深情的怀念在西南联大求学在云南生活的七载悠悠岁月。3500里的“长征”壮举,《西南联大校歌》:万里长征,辞却了五朝宫阙。暂驻足,衡山湘水,又成离别。绝徼移栽桢干质,九州遍洒黎元血。尽笳吹弦诵在山城,情弥切……
静思往事,如在目底。他是中国短篇小说之王,他的一生经历无数的苦难和不公,然而他却从没有任何怨言。他笔下的世界,永远是那么美,那么温热,再苦再难也要笑对人生。喜欢他的那句“一定要爱着点儿什么,恰似草木对光阴的钟情。”
我们都是跋涉在人性艽野上的赴死客。这趟人生单程,不妨多读读这个可爱的老头儿。
6.《寻觅意义》王德峰 9.1分
站在哲学的角度,去看待我们所遭遇的烦恼,“烦恼即菩提”我们在通往觉悟的路上,遭遇的“菩提”越多,也就意味着结下的“果”也会越多,在修行的路上,向来“道不远人”。
作者从东西方文化的差异,逻辑的推演,身处情感之中的“本心”等观点,令你忽然滋生那种生命感受上的“通”,而非理智上的“通”…“你读得懂这一段,是因为你有过这一份生命感受;你读不懂那一段,是因为你的人生还没有那份感受。”那份共鸣,读来别有一番况味。王老师的“传道授业解惑”,足以给众生开悟的智慧。
读哲学书没办法改变命运,但可以改变内心。在阅读的过程中,得以进入到一个平行世界,这个世界里有花有草,有另一个我,另一个你,有悲欢离合,亦有人间万象。所体验到的,是一种他者的共情,所获得的,是一种他者的生活。
在解读儒家道家的天人合一主张,他说“人类生活的幸福都来自天,人类生活的苦恼都来自人自己。只有通过做减法,才能领会天道。天道并不写在天空上,让我们看见”。读者其实是在读自己。和每一本书的相逢,恰是一场盛宴,让你暂时忘却外面所有的内卷和消耗,一个睿智的作者虚席以待,你和他获得了一本书的神交时间,你感受他的感受,你学习他的研究,这是一种突破时间和空间的享受。
问:“人类的出路在哪里?”
答:“在艺术中。”
7.《三十六计》蜗牛房子(主编)8.3分
当下的阅读内容诸多昙花一现,大多数现代书籍只不过是对今天的短暂耀眼的反映。而古书、古典文学价值永远无法估量。孩子在书店选的书,陪她一起读完,她说不喜欢曹操的奸诈,喜欢关羽的义薄云天。
重要的是孩子们对古人智慧的结晶可以灵活运用,对是非成败有自己的见解,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恰是书中带来的收获。
8-9.《毛泽东诗词(上下)》杜改运杜晓华编著 9.3分
给孩子买的拼音版毛主席诗词,和她一起读完,酣畅淋漓,大气磅礴!“一万年太久,只争朝夕”。在时间的长流中,我们何尝不是蜉蝣。主席不同年代的一百五十余首诗词书信,让读者从诗词中汲取智慧和力量。
一部伟大的作品就是一个世界,人生的酸甜苦辣都在里面,哪怕他只是讲述了某个人物的有限的生活,但他却仍然可能折射出生命的全部意义。我们都是平凡的人,在自己的生命历程中逐渐的认识自己,而这个过程就包含了与那些伟大的心灵的对话,用这些心灵对生命曾经做过的诠释来充实我们自己的心灵,散文给人慰藉,诗词给人力量。
10.《拉鲁斯儿童心理小百科》卡琳·西蒙妮(著)伊莎贝尔·玛格瑞(绘)孟艳(译)8.5分
给孩子买的心理学书,有一次,因为她发脾气不喜欢我的解决方式,翻开其中一页“教育”我该做怎样的家长而读完本书。孩子通过思考和提问来发现世界,父母是“言传身教”的释疑者。
本书从孩子6-11岁童年遭遇的问题,划分为三个年龄段,解决日常生活中的困惑,让孩子们对自我,对世界,对生命观形成哲学思考。孩子通过提出问题以及思考问题来反观自我发现世界。
从形而下,到形而上的思辨,孩子对自我,他人世界由浅到深,由简单到复杂的认识,给予孩子对心理的积极正面引导。书中罗列了60个小学生提出的问题,满是对生活,亲情,爱情,友情死亡,学校,家庭,社会交往恐惧以及信仰。
女儿读完评价说:“看完我觉得这本书对我这天生的暴脾气,其实没有太大帮助,我长大了就慢慢学会稳定情绪了。你看,我不是比去年进步了?妈妈,倒是你要认真看一下这本书,家长如何稳定情绪,了解我作为小孩子的内心恐惧和真正的需求”。
嗯,我们都有收获。就忽然,有种感觉:所有人都想让你成长,让你感受路途坎坷,我只想让你做个开开心心的小孩。
在此刻宁静的夜色中,一个人更容易看到时间,并看到自己的身影。
转载声明:本文转载自「丛榕」公众号,搜索「congrong---」即可关注,[
阅读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