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上注册,结交更多好友,享用更多功能,让你轻松玩转前线论坛。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中文注册
×
风从海上来,识自探寻出 ——养马岛探村访古小记
养马岛,去过好多次了:从学生时代的三五人一起骑自行车结伴同行,到后来与家人驾车一起或者和好友一起驾车去,但,都是沿着环岛路进入,戏戏水,拍拍照,再赶赶海什么的。然后再顺着环岛路一路下坡,离岛而去。走马观花,环马玩水而已。这种行程只是匆匆浏览了养马岛的“外延”。 养马岛的真正内涵其实是被北山环抱着的村村落落:明洪武年间开始至清嘉庆年间,岛上先后建起了陈家庄、邹家瞳、孙家瞳、林家庄、马埠崖、横沟、东中原、西中原、杨家庄、东张家庄、西张家庄、黄家庄、驮子等十三个自然村落,根据岛上各村家谱可知,多为明初胶东陆上移民的再次移民所建。
清末民国的这一百多年间,是养马岛历史上最为繁荣兴盛的时期,工商名人辈出,民国时更有“虽孤悬海中,但富甲全县”的美誉。经济的发展带来了岛上建设的高峰,清光绪(1887一1908)年间至20世纪20年代,大量质量上乘、做工考究的民居宅院开始兴建,各村也纷纷开始建设学校兴办工商铺号,修造庙宇和祠堂。虽时光流逝,风雨洗刷。
迄今岛上各村保存较好、建筑较为精美的民居院落仍有150余套,公共建筑则有三官庙2座,正基小学1座,龙王庙1座,孙氏家庙、林氏家庙(含登瀛小学)、张氏家庙各1座。孙家疃、马埠崖、黄家庄是岛上历史建筑保存较多的3个村落,尤以孙家疃为最,17000多平方米的历史建筑留存,孙氏家庙、东三官庙2处公共建筑和20余套保存完好的大型宅院,驼子村保存有7栋小楼的北街民居建筑群,也是岛上重要的历史遗存。 9月的一个秋风不飒,秋雨偶落,无艳阳高晒的周末,幸运的我们由养马岛籍张老师热情引领,对岛中几大代表性村落进行了探访:第一个去的是张氏宗祠。
张氏宗祠是岛上迄今为止保存最为完善的祠堂建筑,由正房、东厢房、南厅组成四合院式院落。没有西厢,西厢的位置是一个小花园,草多,一树。
院内有三块用来记录捐款人士的功德碑,从清朝到民国,清朝的几吊钱,到民国时期的几千大洋,还有捐钱三角的,数目不在多,但捐款心境使然。张氏宗祠的柱子是难见的方柱,张老师解释说,祖辈用方柱的寓意有二:一为天圆地方之意;二是教诫后人为人要方正。
尤为珍贵的是,正厅东西墙上有大幅壁画,虽然有栏杆相隔,但也可看,里面有牡丹、仙鹤、山丘等吉祥图案。入户大门上方原亦有砖雕花纹,可惜的是,在那个人人都要自证历史清白的年代,都被铲刀铲平或被泥灰抹住了。
站在院中高望屋顶,齐齐整整的七层房檐气派的很,相邻瓦砖之间留有孔洞。张老师在这里给大家提了个问题,这个气孔的作用是什么?
标准答案是用来是用来预测风力的大小。利用气孔效应,风在吹过气孔的时候声音有大有小,根据声音的大小来判别船应该出航还是归帆。 从张氏宗庙出来,沿着路面洁净,两旁树木幽葱的环岛路一路东行,到了本岛最大的村落:孙家疃村。
孙家疃村现有300多户,居民千人左右。整个村落依山坡而建。村中道路宽敞洁净,每户的门前和路边,皆有蔬菜和树木郁郁葱葱,各色花儿也都开的精神艳丽。路旁树木以无花果树和石榴树居多。
应该是岛上土壤丰沃的原因吧,小小的石榴树,不过人高有余,结的果子又大又红又亮。大的有些夸张,有些让人担心它会把细细的枝条压断。 孙家疃村的古建筑是保存体量最大的,在看了一些古建筑的院落之后,张老师还领着我们到了另一处院落。这处院落平常由黑黑的铁门锁住,不说游客,就是一般村里人也很少进来。
打开厚厚的铁门,豁然开朗,眼前是一处宽敞的院子,虽然院中杂物很多,但看出这是一座很整齐的院落。张老师说这处院落是富人们的小区了,豪华小区。院子进数多,门上,瓦当花纹丰富,只可惜,许久未有人打理,院中的杂草高过人头许多,可喜的是。
石榴树、房前屋后竹子茂盛,若将来取名,试问:清竹苑,可好? 马埠崖村的龙王庙进村可见,红门,红窗,眉板为红色暗八仙花纹的木雕,庙内就一大间房,只有两个进水转水管子与一水池。
庙外不远处上坡,有古井,至今,水质甘甜。张老师解说,潮汐涨落,海水可到龙王庙门口。还好,未侵袭村民院落,也是功德无量了。
马埠崖,下坡处,原为沼泽泥泞地,将马匹赶入,便于管理,然后再航运至全国各地需要处。村中,家家处处外墙上皆有栓马桩,1-3个不等。有豪华双孔的,也有简易半圆单孔的。视各家”孔方兄“的多少而建吧。 这些隐于各个村落中的有历史有故事的老房子、旧院落,与村中红瓦小楼比较,确有些颜色暗淡,但是气质不减。
像是芳华内秀素颜一女子,不饰粉黛铅华,“养在深闺人未识”。不知何时可以打开深门,让芳华再现,让更多世人领略伊人风采? 沧海桑田变换处,潮起潮落几瞬间?云起云涌不语,花开花落无声。唯愿涛声依旧不惊,小岛安然含笑,水清天明,如月之恒……(注:文中关于村落的历史文字引用自王建波教授的文章,感谢!)
2021年9月26日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