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中文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搜索
查看: 511|回复: 8

[史海钩沉] 胶东乡村回忆:秋天上山砍“桲椤”,过冬烧火就靠它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9-11-13 12:21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马上注册,结交更多好友,享用更多功能,让你轻松玩转前线论坛。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中文注册

×
桲椤..jpg

桲椤.jpeg

在古典名著《三国演义》中有个“邓艾偷渡阴平”的桥段,很多朋友对“邓艾裹着毯子滚下山”的描写感到不可思议,但作为一个在胶东农村长大的孩子,我每次读到这里却相当有画面感,原因无他,自己小时候曾见过大人上山砍“桲椤”的场景。

“桲椤”是胶东人对柞木的称呼,这种树木在胶东地区分布相当普遍,但凡有个小山丘,它们就会成群成簇,在威海文登的小观镇,有个村甚至起名叫做“波罗岛”,据说就是因为当年那里“桲椤”太多的缘故。的。

在通常情况下,“桲椤”都是以较为矮小的灌木林而出现,只有在一些常年封林的山上(比如栖霞的灵山),才会见到乔化的大树。这种树的季节性相当强,每年的11月-来年的4月,叶子枯黄但不落地;五一前后,只有经过雨水,叶子就会返青,一直持续到10月底。

过去,在生产队时期,因为条件有限,山上的“桲椤”和“棉槐”通常被视为重要的物资(前者用来养蚕、取暖,后者可以用来编筐编篓),只能按照计划去砍。分产到户之后,山上的“桲椤”岚,就分配下去,到了秋天,每家每户可以在自己的山岚上,随时砍“桲椤”。
砍“桲椤”是一个劳动量相当大的农活,一方面是因为“桲椤”长在山坡上,需要边爬边砍;还有一方面是一捆“桲椤”连树干带树叶,分量不轻快。在这种情况下,过去胶东农村砍“桲椤”通常是一个大家庭总动员,或者街坊邻居一起合作,今天帮一家砍,明天帮其他一家砍。

劳动人民有智慧,多年的“桲椤”砍下来,有的农民就想到了一个省力的方法。捆“桲椤”的时候,把它们弄成一个近似圆柱的形状,然后从山坡上往下滚,最后再集中装车。笔者小时候,曾跟随大人上山,见过他们如此做法,因此后来就对“邓艾滚山坡”的桥段感到分外熟悉。

砍回家的桲椤,通常会堆放在平房顶上。退回二十年前,秋末冬初来到胶东丘陵地区的农村,几乎家家户户平房顶上都是金色的“桲椤”,冬季的取暖、平时的做饭,主要它们。只有过年前蒸枣饽饽的时候,它们才会被木头取代,因为蒸饽饽需要的火力更大更旺,“桲椤”不如木头耐烧。

对于中年以下的壮劳力来说,每年砍的“桲椤”,不仅是自己用,还有一些要孝敬父母。那个时候,米面粮食、取暖用的“桲椤”再加上一些钱,就是胶东农村子女赡养老人的主要方式。

随着时代的发展,很多胶东农村家庭都用上了土暖或者空调,其他取暖的电器也有很多,做饭更是很少再用柴草,因此不知不觉之间,“桲椤”逐渐淡出了人们的生活,几乎也没有人再去砍“桲椤”了。

如今又是秋末冬初,驱车在胶东丘陵间行驶,两侧的山坡上,没人砍的“桲椤”叶子一片金黄,也算是给冬季荒凉的大地增添了一些色彩。算起来,砍“桲椤”的习惯,在胶东农村已经消失了大约十年的时间。那么,再过几十年的话,这些一直没有人砍的“桲椤”,又会是什么样子呢?


原载  “胶东故事会 ”    http://baijiahao.baidu.com/s?id= ... r=spider&for=pc




发表于 2019-11-19 11:08 来自手机 | 显示全部楼层
一方水土养一方人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9-11-19 14:27 | 显示全部楼层
拜读。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9-11-20 16:11 | 显示全部楼层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9-11-21 16:49 | 显示全部楼层
传说,因不落叶子,起初叫“不落”,后演变。不知是不是那种长橡子和不落豆我们这里叫“不漏”的那种。木质坚硬,条子以往乡村用其做“簩”,就是形似于靶地的靶。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9-11-22 09:24 | 显示全部楼层
咱胶东这边山上,这种树木较为普遍存在。

点评

[attachimg]678814[/attachimg] 烟台的老木匠叫它是“本地柞木”,属于硬杂木,木纹很漂亮.  详情 回复 发表于 2019-11-23 16:18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9-11-23 16:18 | 显示全部楼层
admin 发表于 2019-11-22 09:24
咱胶东这边山上,这种树木较为普遍存在。

timg.jpg

烟台的老木匠叫它是“本地柞木”,属于硬杂木,木纹很漂亮.



点评

这个纹路的确很漂亮。  详情 回复 发表于 2019-11-24 19:14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9-11-24 19:14 | 显示全部楼层
精神力量 发表于 2019-11-23 16:18
烟台的老木匠叫它是“本地柞木”,属于硬杂木,木纹很漂亮.

这个纹路的确很漂亮。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9-11-25 19:36 来自手机 | 显示全部楼层
现在山上多的是,密密麻麻,打博罗的年代过去了,栖霞老百姓的苹果树枝都烧不完。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中文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烟台前线 ( 冀ICP备13012704号-1 )业务客服客服001 客服002

GMT+8, 2024-11-26 12:51 , Processed in 0.057978 second(s), 26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4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