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中文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搜索
查看: 583|回复: 0

[史海钩沉] 乔羽和《我的祖国》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09-6-18 14:41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马上注册,结交更多好友,享用更多功能,让你轻松玩转前线论坛。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中文注册

×
《我的祖国》原名《一条大河》,是为电影《上甘岭》配的插曲。这首歌诞生于1956年夏天,那年,乔羽29岁,正在为写电影剧本《红孩子》在江西体验生活,结果却接到了长春电影制片厂导演沙蒙接二连三的电报,要求他为《上甘岭》创作歌词。

    “他把剧本寄给了我,我看完后,第一感觉是这个电影太难拍了,一个女演员都没有,全是大兵,打仗。插曲所要表现的场景是在一个战壕里,上面是敌军飞机,志愿军处于劣势,躲在一个山洞里。这时候要唱一首歌,写什么呢?”在从南昌开往长春的火车上,乔羽想了一路。

    乔羽到了长春的时候,《上甘岭》已经拍完,只留下安排插曲的那几分钟戏,等歌出来后补拍。摄制组完全停下来,一天要花上4000块钱,这在上世纪五十年代是一笔巨款了。乔羽说,显然沙蒙心里很急,但他也不催,每天到我住的小白楼里去一趟,每次都是坐坐就走了。

    最后“憋”得没辙了,乔羽就写了一个和《上甘岭》八竿子打不着的歌,写的是这次自己去江西,路过长江时第一眼看到长江的印象,“一条大河波浪宽,风吹稻花香两岸”。而且为了亲切,他用了第一人称,“我家就在岸上住”。写完后,等到沙蒙来时,乔羽一句话不说,把稿纸往他面前一递。沙蒙足足看了半个小时,一声不吭,然后说了句:“就它了。 ”

    “他第二天回来了,还拿着稿子,我说,怎么样?你看行吗?他说行当然是行,但有一个意见,一条大河应该是写的长江吧,既然写长江,为什么不写万里长江波浪宽,或者长江万里波浪宽呢?气势宏大,我看改成万里长江吧。 ”

    乔羽想来想去,说:我看还是“一条大河”好。长江再大再有名,到过长江的人还是少数,如果写“万里长江”,容易“隔”。但“一条大河”就减少了这种隔阂,可以想象成任何一条河。而且每一个人家门口的河,都和他的命运有关,想起这条河,就能想起很多事情。“就它了。 ”沙蒙最后又是这样一句。这首歌就此定了下来。

(摘自 11月 6日 《人民政协报》作者郑媛)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中文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烟台前线 ( 冀ICP备13012704号-1 )业务客服客服001 客服002

GMT+8, 2024-12-27 22:27 , Processed in 0.049592 second(s), 19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4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