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上注册,结交更多好友,享用更多功能,让你轻松玩转前线论坛。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中文注册
×
端午节年年都过,因为放假并与周末连成了小长假,似乎节日的意义被淡化了很多,很多家长忙不迭的安排孩子出游或者趁假期补习,到了端午给孩子煮个市场上买来的速冻粽子吃,就算是完成了节日“仪式”。
但是孩子们根本不能够真正的了解端午节背后的传统文化,端午放假,目的就是为了让人们,尤其是孩子们,更好的了解传统文化,要利用起这个传统文化教育的绝佳时机,培养孩子对传统文化的认知和感悟。
赛龙舟是端午节的一项重要活动,它最早当是古越族人祭水神或龙神的一种祭祀活动。史书记载,赛龙舟是为了纪念爱国诗人屈原而兴起的。由此可见,赛龙舟不仅是一种体育娱乐活动,更体现出人们心中的爱国主义和集体主义精神。
端午节小孩佩香囊,传说有避邪驱瘟之意,实际是用于襟头点缀装饰。香囊内有朱砂、雄黄、香药,外包以丝布,清香四溢,再以五色丝线弦扣成索,作各种不同形状,结成一串,形形色色,小巧可爱。
中国古代崇敬五色,以五色为吉祥色。因而,端午节清晨。各家大人起床后第一件大事便是在孩子手腕、脚腕、脖子上拴五色线。系线时,禁忌儿童开口说话。五色线不可任意折断或丢弃,只能在夏季一场大雨或第一次洗澡时抛到河里。据说,戴五色线的儿童可以避开蛇蝎类毒虫的伤害,扔到河里,意味着让河水将瘟疫、疾病冲走,孩子们因此可以保安康。
民谚说:“清明插柳,端午插艾”。在端午节,人们把插艾和菖蒲作为重要内容之一。家家户户都要洒扫庭院,以菖蒲、艾条插于门眉,悬于堂中。并用菖蒲、艾叶、榴花、蒜头、龙船花,制成人形或虎形,称为艾人、艾虎;制成花环、佩饰,美丽芬芳,妇人争相佩戴,用以驱瘴。
点雄黄酒,俗称“画额”,传统节日习俗,在端午节以雄黄涂抹小儿额头可驱避毒虫。典型的方法是用雄黄酒在小儿额头画王字,一借雄黄以驱毒,二借猛虎以镇邪。
如此看来,端午的习俗实在是不少呢,这样一一讲给孩子听,孩子真的可以理解这些传统习俗的意义吗?
或许对他们来说,这些都是掉书袋一般枯燥无味的知识而已,并没有切身感受到传统习俗的趣味和魅力。
那么,家长们究竟如何为孩子提供传统文化的科普呢?
本书以在城市生活的小孩,随爸爸妈妈一起回农村老家,和爷爷奶奶一起过端午为主线,从孩童视角,像我们展示了极具传统特色的端午习俗(包粽子、佩戴香囊、赛龙舟等),传达出在现代社会发展中,对传统文化的继承与发扬。
可以让小读者跟随小主人公,全程透视最正宗的端午节节庆过程,以小见大,细节中表露传统文化的内在含义,在贴近孩子的口语化描述中,穿插关于民风民俗的介绍,关于端午节来源的介绍以及关于屈原的介绍,更为具体的让孩子领悟到民族文化背后的民族精神。
本书通过精致的图画和有趣的故事,为孩子提供全面细致的传统文化普及,让孩子了解中华文明的精神内核。画风纯美暖心,故事通俗易懂,触及众多民俗细节,带入感极强,彰显中国传统文化之美。
转载声明:本文转载自「中少翰林院」,搜索「seklydzx」即可关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