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中文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搜索
查看: 902|回复: 9

[亲子教育] 漂流老师谈教育之:在叛逆的前站未雨绸缪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1-12-20 14:04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马上注册,结交更多好友,享用更多功能,让你轻松玩转前线论坛。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中文注册

×
本帖最后由 漂流木 于 2011-12-20 14:15 编辑

                                                                         在叛逆的前站未雨绸缪
                                                                         ——写给所有为叛逆问题所困扰的家长

      前言:这一问题,应一位初一家长朋友要求而写,因此以初一的角度行文。对所有叛逆前、叛逆中的事例,均适用。文中所涉偏科、游戏等问题,暂不详表。

      初一是初中阶段最平静的一个时期,刚踏入初中的孩子,脸上的稚气尚未褪去,还有些孩童的天真,但细心的家长也能从他们身上看出一些叛逆的苗头。
      这正是家庭教育的良机!
      我接触的一些初二、初三、初四的孩子,随着年级的升高,叛逆情绪也越来越严重,从默不作声的抵触,发展到公然的对抗,乃至无处不在的厌烦。
      因此,我建议初一的家长朋友们,趁初一这个相对平静而孩子又比较听话的时期,为青春期的到来提前作好铺垫:

一、思想上的:做刘邦,不要做项羽
      一次和学生一家闲聊,当孩子提到自己喜欢看《快乐大本营》时,父亲满脸不屑:“老师你看看,她就喜欢这些乱七八糟的东西。”孩子反驳:“你最多也就是在我看的时候瞟了一眼,从来没超过过一分钟,没有资格评价!”此父答曰:“就你那审美趣味,我不用看都知道是些不入流的东西……”
孩子说得其实很对:没有调查就没有发言权。可恨在家庭中,父母总是手握语言的霸权,在唇枪舌剑中把孩子推向了自己的对立面。
至于快乐大本营,这是一期十年前就红遍大江南北的娱乐节目,我也看过几期,虽然和“精神粮食”四字相距甚远,但是还不至于就是“乱七八糟”,尤其是这个节目谈论的话题其实是很有益处的,比如上个月有一期邀请那英和袁咏仪,就谈到如何教育小孩的问题。另外,作为一个老师,我自己也经常看湖南卫视的快乐大本营和天天向上这两档节目,因为节目主持人的语言表达能力真的很强大,作为老师,我能够从他们身上学习如何更艺术地传授知识,让孩子乐听,乐学。
      我们的家长接受不了这样的节目,一方面是用衡量成人的标准苛求孩子,另一方面,一代人有一代人的观念,代沟是必然存在的,请不要用我们以前固有的观念,去要求孩子,这是不公平的,您的鄙夷、嗤之以鼻会深深地伤害孩子,他们为了保护自己,只好永远地对您关上心门。
      楚汉相争,强弱逆转,和这方面就有很大的关联,虽然我喜欢项羽,厌恶刘邦,但我不得不佩服刘邦从善如流的伟大,他随时准备着接纳别人的观点。
      反观项羽,刚愎自用,以一己之武力征伐天下,功败身死实属必然。

二、倾听:对等的考虑孩子的建议,但不屈同、不放纵
      都说理解万岁,很有道理,会倾听的父母,更容易走入孩子的心里,成为孩子的朋友。
       倾听并不一定要屈同,以接纳的心态去思考就可以了,有认同、有共鸣更好,不能的话,各抒己见,保留看法亦可。
       在家庭中营造一种包纳而不是非此即彼的氛围,对孩子的成长有益。
      倾听别走另一个极端:有一个双语高一的家长,凡事问孩子的意见,由着孩子的性子来,以为自己很民主,最后发现自己什么也管不了了,家长沦为了保姆的角色,孩子养成了唯我独尊的偏执性格,自以为是,谁的话都听不进去。悲哀哉……
      孩子毕竟是孩子,在他们具备足够的理智和经验能做出正确判断之前,家庭的决断权应把握在父母手中,而不是让孩子像买彩票那样胡乱选择,那不叫民主,叫儿戏。
       所谓的“民主”,是要给孩子发表意见的权利,更要尊重孩子的感受——尤其是一些和孩子相关的事情。
所谓的“专断”,是在一些是非问题上,比如当孩子非常渴望得到一样东西但是它的价格超出家庭的承受能力的时候,家长应该倾听她对这样东西的向往,应该对她得不到这样东西表示遗憾,也可以和她一起想办法如何通过自己的努力得到它,这就叫“民主”;但是,无论孩子使用怎样的手段想要逼迫你马上给她买,你都坚持原则不动摇,这就叫该专断的时候专断。有一点需要说明:中国的家长,往往在“专断”上下的功夫很多,但是在前面的“民主”上做的太少。

三、宽严相济
      小A是个初三的女生,向我抱怨:“我爸妈管得太严了,每次考试都要求我进步,原地踏步一次都不行,哪次退步一点点,就把我所有的缺点都喋喋不休地数落很多遍,甚至有些本来他们认为是优点的,因为没考好,也成了缺点。”
      小A同学成绩在年级里一直处于中上游,学习态度基本端正,学习方法基本得当,只是在理科学习上先天不足,需要后天提高。可是小A父母却强求小A“数学要比语文英语学得还要好。”而且,考试名次之能进不能退。严格要求是好事,可是,是人总会犯错的,奥运冠军尚且不能每次成绩都比上次好,给孩子提这么高的要求,是不是太不靠谱了?我对小A同学很同情,然而改变孩子是容易的,想要改变家长的想法却难如登天。
宽严相济是指抓大放小,一些细枝末节,无伤大体的,可改则徐徐改之,(注意:逐渐提要求,养成习惯后再提下一个要求,同时要求过多,会致使孩子产生挫败感,被操控感,而且精力被分散了,结果多是一个也没做好,发展成情绪对立了),实难改之,可以随其自然,但原则性的立场,不能动摇。经验表明只宽不严和只严不宽的家长,在孩子心目中的地位和威信都会随着孩子年龄的增长而减弱。
      宽严有度的家长最容易保持持久的威信。
想想现在才初一,单高考之前的学习生活也有六年之久,此时就有向坏的趋势,后面就更加难以预料了……股票投资流行趋势分析,不看过去和眼前,看趋势,趋势向好虽然现在弱点儿,也可加仓,反之亦然。对孩子的教育也是如此,尤其是低年级的时候,要关注成绩更要关注孩子发展的趋势,是向好,还是向坏,有没有持久的动力,这比现在的成绩重要得多,我教的学生中又有多少沉浮,一直倡导在低年级的时候多给孩子种几棵能长成参天大树的种子。很多初中优秀的孩子到了高中没有后劲了,为什么?

四、疏堵结合
      孩子往往是家庭教育的镜子,哪里有压迫,哪里就有反抗,哪里过于疏松,哪里就容易滋生狂妄。就好比暴君和弱君都制造暴民。
       孩子旺盛的精力需要宣泄,家长必须正视,需要提前疏导,多带孩子参加户外活动宣泄精力,不然他天天精神百倍无处发挥,只好到网络游戏中厮杀,就为时晚矣。只堵不疏,如扬汤止沸,总有堵不住的时候。疏导,如釜底抽薪。
然而只疏导也不够,“堵”必不可少。疏导主要是给孩子提供很多种的选择,可以做什么什么,但是我们一心想禁止的,往往对孩子有更强的吸引力,比如大型网游。疏导一方面是为了让孩子做有益的,另一方面是为了防止孩子做有害的。“堵”恰好可以发挥它对疏导的协同作用。
     较高的成本,有警示效果。

四、阅读:      阅读对文科学习的长远支持作用,大家已有共识。
       然而阅读在德育方面的奇效,却很少被提及。
      我以前的学校,天南海北名师云集,曾有一个老师推行大量阅读、练书法,他班的学生明显比其他班级知书达理,在社会风气复杂,学校要求苛刻的情况下,化德育压力于无形。当其他班主任为各种问题所困扰时,这人却在喝茶读书,好不潇洒!
家长们也可以参考,阅读有怡情养性的功效,能给孩子以理性的思维,能帮助孩子增长见闻,在书中跟着人物去经历,去感受,去宣泄。
比如谈恋爱的问题,如果孩子们在书中读到这样一个故事:山盟海誓的小小恋人,在现实的重压下,劳燕分飞,身心俱损。他们可能就会意识到,珍藏友谊比竭斯底里更美好。
      当然,阅读是有选择的,得把关,曾给一位家长大力推荐阅读,后来孩子兴高采烈地拿来一本书给我看,说是妈妈在地摊上买的,五块钱,我一翻,傻了眼,盗版的,错字连篇,(我不反对买盗版,但强烈反对劣质的盗版),更令人抓狂的是这居然是一本色情小说!!!
      顺带说句题外话,爱阅读的孩子需防喜文厌理的偏科现象。
       广泛而恰当的阅读是一位渊博的生活导师,给叛逆中的孩子以心灵的抚慰。

评分

参与人数 1威望 +8 收起 理由
早春 + 8

查看全部评分

发表于 2011-12-20 14:45 | 显示全部楼层
啊欧,在我眼里没有叛逆的孩子,只有不了解孩子的家长。

其实我完全可以告诉孩子们,几十年前,这些指责你们的大人们也曾经“叛逆”过。只是他们太健忘了。

说完了,闪人。。。。。。。。。。。一溜小跑~~~~~~~~~~~~~~~
 楼主| 发表于 2011-12-21 08:19 | 显示全部楼层
2# 一代天骄

也曾“叛逆”的家长,却总要求孩子听话,而不是理性的教育。
我为家庭教育的缺失而忧虑。
发表于 2011-12-21 11:15 | 显示全部楼层
{:soso_e179:}
发表于 2011-12-22 07:18 | 显示全部楼层
赞!漂流木老师很用心~
俺家妞好像没怎么叛逆,一直比较乖
 楼主| 发表于 2011-12-22 10:22 | 显示全部楼层
5# 花妖
呵呵,您教育有方,幸福呐
发表于 2011-12-28 11:51 | 显示全部楼层
读您的文章很有哲理和趣味,一箭中的,加上以前写的文章可以成教案了,应该很有粉丝了,反正我是。
但也有些问题探讨:如果天下大同,哪来的三教九流,性格不同,自然方式不同了。都是第一次教育孩子,很多是摸着石头过河了,是非曲直只有将来评说了。很多观点看着好,具体做起来分寸很难把握,差之一厘,时间愈久,天壤有别了。我们这些人推崇孔孟之道,但现在社会多么现实,还要适者生存
 楼主| 发表于 2011-12-28 19:16 | 显示全部楼层
是啊,我们做老师的经常说一句话:教学有法,教无定法。教授已成公理的知识尚且如此,更何况家长教育孩子做人呢。
这个世界上最伟大的职业就是家长,技术难度最高的也是家长,大家都没有经过岗前培训就为人父母了,全新的新手,却要做一份不能犯错的工作,而且上岗后是否要学习相关知识也全凭自觉不会有人督促你引导你。
为人父母,真的很难!
发表于 2012-3-7 15:31 | 显示全部楼层
我正在面对即将开始的叛逆,以前那个乖巧的小丫头,升入了初中,对我的话不再是言听计从,对我的要求也不是一味服从,会用自己的语言和我们交流,会用自己的眼神抗拒对我们无理要求的不满,我既高兴她的思想成熟同时也担心着成长给她带来的一些疑惑,或疏或堵?我想即使是专家也不能给出确切答案,孩子就一个,青春就一次,不可复制,不能重来,叛逆面前我先学习了,希望真的能未雨绸缪!
发表于 2012-3-9 18:53 | 显示全部楼层
漂流木老师谈的很全面,学习啦。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中文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烟台前线 ( 冀ICP备13012704号-1 )业务客服客服001 客服002

GMT+8, 2025-2-20 06:59 , Processed in 0.054677 second(s), 21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5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