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一直填写我的祖籍是山东烟台。”窦献平说烟台这座城市对于窦献平来说就是她的根。
根据魏春洋的文章,“1880年,20岁的李载之被轮船招商局派遣到烟台,以首席帮办之职负责招商局的具体业务工作。李载之除在轮船招商局任职外,还是登莱青道台聘任的洋务委员、拯济局委员,并且担任道台的英文秘书,负责道台与驻烟台各国领事交涉。”
根据魏春洋的提示,当初的道台衙门现位于芝罘区市府街76号老干部活动中心附近,这也是窦献平和窦晓丹的寻根之旅的第二站。
跨越大门,仿佛在窦献平的心中就进入到了近代烟台,也近距离接触到了外曾祖父李载之,仿佛看到了在烟台的李载之兴办洋务时的风风火火,看到了与各国领事交涉时的威武,看到了李载之在烟台的留下的广东富商传说。
“1904年日俄战争期间,李载之代表登莱青道台妥善处理了日、俄两国在烟台的外交纠纷,其后被俄国沙皇授予‘安娜勋章’、日本天皇授予‘四等旭日绶章’。”
众所周知,1871年,美国传教士约翰·倪维思从国外携带10余种苹果树苗来到烟台,在毓璜顶东南山麓置田10亩创办广兴果园—这是中国最早引进的西洋苹果。但是,李载之对烟台苹果的贡献也不小。1915年,李载之在烟台西沙旺创办了芝圃果园,引进了香蕉苹果系列。后来,福山农民唐殿功、李锡伍等在福山引种青红香蕉苹果系列,逐渐把福山变成了烟台苹果的正宗产地。
“青香蕉”、“红香蕉”引入绍瑞口、紫埠、夏家三村后,几年光景,便在以龙王山(绍瑞口南山)为中心方圆数十里的区域繁衍扎根,初步形成5个自然发展地域,即绍瑞口自然片、旺远自然片、蔡家夼自然片、集贤自然片、夏家自然片。可以说李载之为烟台苹果的发展绘下了不可磨灭的一笔。
作者魏春洋讲解:“烟台开埠后,国际贸易和翻译人才缺乏。经山东长老会差会和李载之等士绅集资,创办了“毓璜顶英文学馆”,每年共赞助白银2000两充作办学经费,10年为期。后随着扩建,现址为烟台二中。”
短暂的寻根之旅结束,带着满满的收获,窦献平和窦晓丹踏上了回乡之旅。“我们还会回来的,下一次就是带着母亲来寻根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