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中文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搜索
查看: 448|回复: 0

[史海钩沉] 牟平棒槌花边传承百年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7-5-8 15:46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马上注册,结交更多好友,享用更多功能,让你轻松玩转前线论坛。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中文注册

×
作者: 文/钟嘉琳 葛笑蕾

摘要: 它曾是舶来品,却一度在齐鲁大地兴盛繁衍;它本是手工艺品,却充满着音乐的美感———棒槌花边,一种指尖上绕出来的非遗技艺,在过去的100多年里经过了几代牟平人的传承。如今,这门传统的民间艺术加入了当地的民俗 ...
它曾是舶来品,却一度在齐鲁大地兴盛繁衍;它本是手工艺品,却充满着音乐的美感———棒槌花边,一种指尖上绕出来的非遗技艺,在过去的100多年里经过了几代牟平人的传承。如今,这门传统的民间艺术加入了当地的民俗文化元素,并深深地渗透到老百姓的生活中去。棒槌花边工艺精巧、美观大方,图案生动活泼、形象逼真,具有独特的地方特色和民族风格,已成为各国人民的日常用品、装饰品、欣赏品,作为传统的民间手工技艺,有着重要的保护和利用价值。



上百个小棒槌手工编织

棒槌花边又名“花边件货”,它的编结方法是先将图纸铺在特制的草编盘上,并在许多木制小棒槌(长约10-15厘米)上分别缠绕纱支,拉出纱支一端,用大头针固定在图纸上,然后操作小棒槌进行编织。经过线与线之间的辫、绞、钩、拉,形成图案。常用的技法有密龙、介花、方结、稀布、密布、双稀、介花关针、灯笼扣、苇竖花、六对抄等。

百年间,牟平棒槌花边由单工种发展到花边与扣锁拼镶、花边与刁平绣、扣眼结合的不同规格的台布、件货等多品种,产品畅销60多个国家和地区。棒槌花边不仅是高档的日用装饰品,也是精美的艺术欣赏品,其花边台布、茶几布、餐布、床盖等做工精细、美丽雅致。棒槌花边为抽纱的一种,采用上等棉线,按设计样稿的布局,运用数十乃至上百个特制的小棒槌用手工编织而成。具有工艺巧妙、编工细致、玲珑剔透、花样新颖大方等特点。



棒槌花边工作台 图 / 钟嘉琳 葛笑蕾

制作棒槌时,首先要将花边图纸置于圆形辊子上,再将金属别针刺在图案的各部位,以固定编结的位置和方向。之后,在长约10厘米、直径约10毫米的小棒槌上端缠以棉线,将线头拉出,固定在图纸的一点部位。棒槌的数量根据产品的规格和图案而定,少则10多个,多则100多个。民间艺人们手执小棒槌,根据图案形状,以别针为支点,将棉线进行扭绞、缠结,编织成花边。不同的图案要运用不同的编织技法。艺人们以手指操纵小棒槌,使其左右翻滚,上下跳跃,循序渐进,从而编织出各种图案。

充满个性和情感的艺术创造

棒槌花边成品有镶拼台布及各种规格的盘垫、套等家庭陈设用品。棒槌花边的生产在我市沿海一带很普遍,而牟平生产的棒槌小花边,又称码花边、长条花边、辊子花边,主要用于装饰手帕、服装、枕套、被单、窗帘等。牟平生产的棒槌小花边融入当地的民俗色彩,图案多种多样,主要以装饰性为主,多取材于自然景物,构图严谨,笔法清新、洗练,如图案有十二生肖、传统吉祥图等。主要以本色、灰色或漂白线等优质纯棉线为原料,编织出的花边精细匀称,光洁整齐,淡雅古朴,美观大方,享誉海内外,产品远销日本、美国、欧洲等国家和地区。




在现代社会崇尚环保和回归自然的消费潮流中,棒槌花边所具有的纯棉质地、手工织造、民族图案、古老民间工艺等特点显得尤为珍贵。棒槌花边具有高度的艺术价值,它本身就是一种充满个性和情感的艺术创造。另外,棒槌花边为我们解读传统文化、了解女性生活提供了一个平台,具有深刻的社会价值。

棒槌花边是胶东传统文化与西方传统技术相结合的产物,在牟平的100多年里,经过几代牟平人的传承发展,这门传统的民间手工艺已融入本地区民俗文化的元素,并深深地渗透到老百姓的生活中去,寓含了牟平人的审美精神,反映了涉及牟平人衣食住行等方方面面的风俗民情,为研究当地民俗文化提供了新的素材。

棒槌花边还是民间美术和民间手工艺协调发展的一个突出体现。从花边样子看,其主要取材于大自然,并带有明显的胶东民间画的痕迹;从花边成品来看,过去注重于实用,近几年开发出了生肖、人物、福寿等系列新产品,将花边艺术化,成为供人鉴赏的艺术品;从花边的编织过程来看,几十个棒槌在编织者手中飞舞,嘎嘎啦啦之声不绝于耳,编织的过程也是一种很耐看的表演艺术。



距今有百余年传承历史

烟台开埠之后,最早进入百姓生活并对烟台经济产生重要影响的手工艺就是棒槌花边,它传承发展的历史从某种程度上来说反映着当地文化、经济的发展史。棒槌花边图案变化多样,每一个时期都有独特的特点,它为研究烟台及中国艺术发展史提供了新的史料。而且,花边出口的历史是烟台口岸对外开放历史的佐证,它的兴衰发展也对烟台乃至中国对外贸易都有着重要影响,为研究对外贸易史提供了依据。




据史料记载:“历年以来,借此艺为生活之妇女,烟台一埠数以千计。”棒槌花边制作技艺在牟平历史悠久,距今已有百余年的传承发展历史。20世纪30年代末,由于战事,棒槌花边生产趋缓,逐步走向衰退,但是这种精妙绝伦的民间工艺却在牟平农村深深地扎下了根。建国后,棒槌花边制作技艺在政府的引导下,在牟平农村得到恢复发展。

自1955年牟平成立绣花厂起,在全县17处乡镇均有绣花生产组,大队有管理员,实行县、乡镇、村三级管理,乡间生产工人多达6.9万余人。仅棒槌花边这一品种就由原来的单工种发展到花边与扣锁拼镶、花边与刁平绣、扣眼结合的不同规格的台布、件货等多品种,产品畅销日本、意大利、香港、荷兰、比利时、美国等60多个国家和地区,为全县农村增加收入1.1亿多元。有关部门先后从该厂选派七人出国表演、考察,对棒槌花边的发展和提高都起到了重要作用。

纪树栋(1916—2000)18岁开始学习棒槌花边设计,设立花边庄,传授棒槌花边的制作技艺。1955年,牟平成立绣花社,被聘为设计至退休。期间在码花边基础上,又发展了棒槌件货,使棒槌花边又有了新的形式。王家卿,1955年出生,从十多岁开始跟随母亲进行棒槌花边生产。40多年来,王家卿经过不断创新和加工,把当地的民俗色彩融入棒槌花边,编织出的花边精细匀称,光洁整齐,淡雅古朴。



棒槌花边老样

棒槌花边制作技艺在牟平的100多年里,经过几代牟平人的传承,如今这门传统的民间艺术已加入了当地的民俗文化元素,并深深地渗透到老百姓的生活中去。棒槌花边工艺精巧、美观大方,图案生动活泼、形象逼真,具有独特地方特色和民族风格,已成为各国人民的日常用品、装饰品、欣赏品,作为一种传统的民间手工技艺,有着重要的保护和利用价值。

链接:花边是一种以棉线、麻线、丝线或各种织物为原料,经过绣制或编织而成的装饰性镂空制品。在中国也称抽纱。从工艺美术的角度看,花边既是图案名词,又是织绣工艺的一个门类。随着这项工艺传入中国并不断发展,现代的花边主要指棉麻布料上绣花、补花和雕嵌,以及用线编结的台布、盘垫、窗帘、床罩等,包括几十个品种。它的发展既有我国古老的传统,又有外来的因素。



棒槌花边的工具—丝线

花边的工种大体上可分为绣花、补花、编结和混合四类。这四类中以绣花和编结产品流行最广、产量最大、也最具特色。烟台地区的花边历来以编结制品为主。烟台地区的“八大边”闻名全国,享誉世界。八大边即棒槌花边、梭子花边、手拿花边、网扣、勾针、即墨花边、百带丽和针结花边。棒槌花边是用一种特制的小木棒编打的编结品。花纹有粗细和疏密的变化,全体漏孔如网,呈无规则的网状底纹。山东沿海一带农村非常普遍。牟平所生产的叫“棒槌小花边”主要用途是装饰手帕、服装、枕套、被单、窗帘等。栖霞、海阳等地所生产的叫“花边件货”,是陈列在室内器物上的装饰品。



棒槌花边作品

烟台自开埠以来,经过20余年的孕育长成期,成为多种工艺品的生产、聚散地,主要应对美国、西欧及澳洲市场。花边传入并植根烟台地区在甲午战争前后。1888年,美国基督教长老会的乔治牧师夫妇(Yeorge S.Hayes)来登州(今蓬莱)工作。乔治夫人当时最早在文会女校教授学生编织花边的技术。两年后,乔治夫妇调回烟台,夫人继续在烟台开班招收妇女教授花边编织技术,识字,并学习《圣经》。到1894年,甲午中日战争爆发,日本旨在夺取朝鲜,山东半岛也成为攻击的目标。一时间局势动荡、人心惶惶,此时乔治夫妇工作已满六年,决定返回美国。织花边的女子班由英籍传教士马茂兰夫人(Lily Mcmullan)承续。

在此基础上马茂兰夫妇创办了基督教会手工学校。这样一来他们可以通过学校在烟台传播基督教的思想,二来学生能学到实用技术,通过劳动支付食宿和教育的费用,同时让学生获得了日后谋生的手段。马茂兰夫妇的创办学校取得了巨大的成功,这一手工业很快在烟台各地及胶东半岛得到推广,毕业的学生学成回乡,自然将这一技术传播到家乡。为了给花边产品找到销路,马茂兰夫妇成立了以他们名字命名的公司——“詹姆士·马茂兰公司”(即仁德洋行)。这两个组织的成立,也使得马茂兰夫妇成为烟台花边手工业发展的开拓者和推动者。

141107j1n1nm199zhgwkd3.jpg


自此以后,花边这一手工业逐步植根于烟台大地,并逐步扩张为大规模的商业化生产。其生产工艺和技术也得到不断的发展,从最初的方网眼花边、镶边花边产品,到梭子花边、勾针花边、棒槌花边、爱尔兰花边、瓦棱森花边、马耳他花边、古典式花边等多种样式,品种得到不断丰富。1908年,李虹轩创办了烟台第一家华资出口商行。到第一次世界大战之前,花边是烟台输出国外的主要项目之一。

欧战初期烟台工艺品输出所受影响轻微。次年欧洲的货物大半不能抵达目的地,四年的战争,欧洲遍地疮痍,烟台的出口商失掉欧洲市场达十年之久。另一边,1924-1929年美国经济日趋萧条,对烟台出口贸易影响也有六七年之久。与此同时,葡萄牙、西班牙、澳洲、荷兰等地因非战区的原因,战后经济条件较好,成为烟台工艺品出口主要市场。烟台在20年代就有“花边公会”组织,到了30年代“花边公会”有181家会员。从这些数据也能看出一战后,烟台的花边行业经过了一个短暂的春天。“七七事变”后,全国动荡。1938年元旦日军登陆烟台,自此到解放初期烟台的花边行业奄奄一息。





建国以来,我国的花边工业在党和国家的领导下,有了很大的发展。解放初期,花边业处于恢复阶段。生产得到了国家的大力支持,艺人得到了妥善安排。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和对外贸易的扩大,花边生产逐步发展。解放后花边工业的发展是全面的,不仅表现在从业人员的增加、生产规模的扩大和产量、产值的增长上,而且在选料的精致,技艺的提高、工种的增多、花样的创新等方面,都是解放前无法想象的。这时的花边工艺不仅是一种商品经济,同时也是一种文化艺术。当时烟台地区成为全国最大的花边生产地。当时的烟台地区包括蓬莱、黄县、招远、掖县、莱阳、莱西、文登、荣成、即墨等16个县市都生产花边。生产的花边素有“八大边”之称。建国以后,烟台的花边业也不断蓬勃壮大,出口额逐年上升, 1981年烟台的抽纱品出口完成4465万美元,达到巅峰。出口的国家和地区有:香港、丹麦、印尼、星马、瑞士、瑞典、加拿大、英国、锡兰、荷兰、意大利、黎巴嫩、比利时、西德、挪威、芬兰、新西兰、叙利亚、墨西哥、南非、约旦、新西印度群岛、奥地利、卢森堡、法国、毛里求斯、伊朗、西非、沃非、阿拉伯、巴拿马、新加坡等31个国家和地区。花边为烟台地区的经济增长曾起到了不可忽视的作用,也一定时期内为提高整个烟台地区人民的生活水平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
(链接图文资料由烟台市非遗办提供)

转自仙境烟台网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中文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烟台前线 ( 冀ICP备13012704号-1 )业务客服客服001 客服002

GMT+8, 2024-12-27 06:03 , Processed in 0.054731 second(s), 26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4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