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中文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搜索
查看: 1005|回复: 3

青岛,为什么有人又叫琴岛?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1-4-26 23:09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马上注册,结交更多好友,享用更多功能,让你轻松玩转前线论坛。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中文注册

×
本帖最后由 兰儿 于 2016-8-12 16:50 编辑

如题,这是怎么回事,谁知道给说说吧!
发表于 2011-4-26 23:43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兰儿 于 2016-8-12 16:50 编辑

其实,说到琴岛。我最先想到的不是青岛,而是厦门的鼓浪屿。鼓浪屿之所以叫“琴岛”是因为小小的岛上,居民的钢琴拥有量却是全国的首位。漫步鼓浪屿,不时会听到从亮着灯的窗里飘来的悠扬钢琴曲。 至于青岛为何被称为“琴岛”,大体的翻看了一下,现摘录一段给老前算是回答吧,也算自我学习。 在上个世纪30年代有关青岛的一些旅游手册中,小青岛曾被特意注明“又名琴岛”。这就是说,琴岛的知名度当时已不在小青岛之下。当然小青岛还有其他一些别名,如“琴岗”、“琴屿”等等,但是这些别名也都是琴岛的同义语,从另一个角度来证明着这个小岛始终与“琴”发生着某种关联。 据《琴岛诗话》记载:小青岛之所以取名琴岛,是因为“取其山如琴,水如弦,清风徐来,波音铮铮如琴声之故”。这段话的意思是说,小青岛的山像琴,大海是它的琴弦,在海风的弹拨下,涛声就像美妙的琴声。此注解,既传神又恰到好处。 而在青岛的第一本章回体“谴责小说”《桃源梦》中,也有有关琴岛的描述。这部小说的一个突出的特点就是,书中的人名地名,大多是采用谐音,故将“青岛”写做“琴岛”。有人猜测,琴岛这个名字的广泛传播,很可能是由于七十多年前《桃源梦》的影响。因为一部畅销小说,往往会使书中的一些人或事物成为阅读者津津乐道的话题。《桃源梦》先后印了三版,为琴岛扬名真是功不可没。不过,《桃源梦》也是第一个将琴岛的概念扩大为青岛的,凡是书中提到青岛的地方,总是以琴岛作为借代。而对胶州湾一带的大范围,就称之为“琴澳”。如第一回的题目就是:“失琴澳总兵受骗,修铁道报三立功。” 在一本叫做《海道图说》的书中,小青岛又被称做“琴头镇”,这就与琴岛之名多少不太一样了。至少,在这里琴岛变成了“琴头”。但是,据一些老青岛人回忆,胶州湾确实曾经俗呼过“琴头澳”,小青岛也叫过“琴头屿”,这些都是在德国占领时期的俗称。这样一来,琴岛之名很可能就是“琴头屿”的简称或缩写了。 当然,琴岛最古老的名字还是“青岛”。此名最早见于明代王士性的笔记《广志绎》中,在清代的各种县志中也多有记载。1897年德国占领青岛后,曾更名为“阿克那岛”,并在岛上设立了两盏用以“指示停泊场”的绿色灯标。德国人还规定,进入胶州湾的船只必须由海港领航员在这里上船,引导入港。等到1900年团岛灯塔设立以后,小青岛灯塔上的绿色灯标就被拆除了,换上了红色灯标,入港船只便不再从这里引水领航。 1914年日本第一次占领青岛时,即将小青岛改名为“加藤岛”。据说“加藤”是当时日军指挥官的名字,所以当时青岛的老百姓并不买他的帐,仍呼之为小青岛。当1922年中国政府收回青岛时,小青岛之名即被重新恢复。 小青岛原是一座孤岛,不与陆地相连。岛上还生长着一种稀有植物,唤做“青岛百合”。但在1941年,日军为了将其用作军事目的,便在它与陆地之间,修筑了一条钢筋混凝土长堤。从此,小青岛东侧就成了停泊日军军舰的锚地,“青岛百合”也逐渐绝尘而去。 今天的小青岛,已经成为青岛的一种标志和象征,虽说它已历尽沧桑,经受了数百年的风风雨雨。 摘自《青岛掌故》(王铎著,青岛出版社即将出版)

评分

参与人数 1威望 +4 收起 理由
九色鹿 + 4

查看全部评分

发表于 2011-4-27 22:27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兰儿 于 2016-8-12 16:50 编辑

看了兰儿的回帖俺明白了,原来只是知道在青岛浮山湾上有个孤岛,回来修了一个道长堤与陆地相连,从高空俯瞰如一把小提琴,所以人们就又把青岛叫琴岛,是从何时有这个名称没有去了解,俺白在青岛生活了8年了,今天才知道{:soso_e179:}
发表于 2011-5-13 23:24 | 显示全部楼层
提示: 作者被禁止或删除 内容自动屏蔽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中文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烟台前线 ( 冀ICP备13012704号-1 )业务客服客服001 客服002

GMT+8, 2024-11-27 08:51 , Processed in 0.048424 second(s), 23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4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