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中文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搜索
查看: 789|回复: 2

关于“捅娄子”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1-1-23 14:27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马上注册,结交更多好友,享用更多功能,让你轻松玩转前线论坛。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中文注册

×
异体或同音的汉字太多,这才有孔乙己的教人“茴字有四种写法”,阿Q“阿桂还是阿贵”的拿不准。也巧,两天内收到3封信,都有一个词儿:捅娄子。但写法不同,一位文化界的老友写的是“此间会议,领导又说,千重要万重要,不捅楼子最重要”作“楼子”;一位报界编辑写的是“老总告诫,谁捅漏子,谁负责”,作“漏子”;一位期刊编辑写的是“该栏目实难办,怕捅娄子也”,作“娄子”。那么,到底该是“楼子”、“漏子”,还是“娄子”?遍查词典,《现代汉语词典》、《新华词典》都作“娄子”,但同是上海辞书出版社出版的《中国俗语大词典》和《新惯用语词典》,却都作“捅漏子”,而前者又特意注“也作‘桶楼子’”,后者又特意注“也作‘捅娄子’”,好像存心让你拿不准。有一本《北京话词语》(北京大学出版社),在“娄子”条目下注的是“又作‘楼子’、‘漏子”’,反正不肯说个准话。我一向认为上个世纪60年代商务印书馆的《北京话语汇》(金受申编)最权威,但那上面作“捅楼子”,金先生注:“惹祸或招麻烦的意思。‘楼子’近来一般人都喜欢写成‘漏子’,实际北京口语却说楼子。”金先生断言“漏子”应为“楼子”,是从发音上认定的,虽有道理,然而无法解释“捅楼子”怎会就是“惹祸或招麻烦”,“楼子”何物?

  无疑,《现代汉语词典》、《新华词典》规范得好,捅漏子、捅楼子都不如写成捅娄子。因为这个动宾结构的短语,同“捂盖子”一样,动词的后边要回答“谁”或“什么”,捅的对象总要有个说头儿,“楼子”、“漏子”捅之何来?惟有“娄子”可找到捅不得的解释。《说文》:“娄,空也”;《辞海》注得明白:“娄,篓的本字,引申为多孔而通明,又引申为疏松。”《现代汉语词典》对“娄”更有“(方)(某些瓜类)过熟而变质”的注解;而此义在《北京话语汇》里仍作“楼子”,注为“瓜类腐坏,北京话说楼了,转为形容一件事的失败或将要失败”。会挑西瓜的人都知道,从外表看,瓜是一样的瓜,但用手拍一拍,嘭嘭响的是好瓜,噗噗响的就是内瓤“疏松”熬过了头的,熟大发了就不能捅,一捅就会“噗嗤”一声溅出汤水。“惹祸或招麻烦”由此而来——此解,不知当否?

  当然,关键还在那一捅字,不捅没娄子,捅则会出娄子,因此我相信“千重要万重要,不捅娄子最重要的告诫,是善意的,也是必要的。不过,又觉得不对劲,这岂不等于说,娄子不是已有的客观存在,全是捅出来的,捅的功效是不是太大了?那么,怎样的捅才算捅娄子?孔乙己“窃书”最终被打断了腿,是惹祸是招麻烦,但不能算捅娄子;阿Q说他和赵太爷是本家,结果挨了嘴巴,这样的惹祸或招麻烦才是捅娄子,可见捅娄子多指某种言的后果——如果不说恶果的话。言有多种,俗话说“甜言美语三冬暖,恶语伤人六月寒”,甜言美语不会捅娄子;但阿Q说他和赵太爷是本家,无论如何说不到恶语上去,顶多是诳言或妄语罢了。其实只怨那天阿Q喝多了,说话太直,他若说自己的姓是和赵白眼、赵司晨一笔写不出两样的赵字,拐弯抹角与赵太爷攀上本家,也不至于捅娄子。古人说:“子好直言,必及于难”,从而留下成语:直言贾祸,贾祸和惹祸一个意思。古人还说“谀言顺意而易悦,直言逆耳而触怒”,“触怒”还不招麻烦吗?所以直言才是捅娄子的“滥觞”。但这又让人闹不懂了,不是“千夫诺诺,不如一士之谔谔”吗?不是“言者无罪,闻者足戒”吗?不是“美曰美,不一毫虚美;过曰过,不一毫讳过”吗……

  结论:一是“捅娄子”写法的混乱应该结束了,虽说“楼子”、“漏子”或也讲得通,但终究不如规范划一;二是“捅娄子”的顾虑应该越来越少了,虽说良言无恶语,能说会道也不可胡说八道,但终究直言谠议胜过虚谈高论,开心见诚强似言不由衷,巧伪不如拙诚。
发表于 2011-1-23 18:08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贾雨村 于 2011-1-23 18:18 编辑

有学术研究水平,可以发《咬文嚼字》。1、这种认真的做学问态度,值得学习。现在,快餐文化很多,不少人,甚至那些所谓的大家,沉不下心来搞学术研究,一年能出好几本书,写出的东西没有理论支撑,无观点,无深度,虚光浮华,讨人欢心,说到底还是金钱闹的。不若楼主,选题小,从一个字入手,深入研究,有所悟,有所得,写下来与大家共同探讨。(此观点不指本论坛,不指论坛的人,只是谈整个社会的文风,请勿误解。)2、不太同意楼主的结论。汉字历史上就有许多异体字,多音字,其中有许多是文人在书写的过程上,创造出来的。《中华大字典》《康熙字典》收字那么多,原因之一是异体字多。中国历史上,对异体字存在的态度,总体上是宽容的。并且甚至是纵容的。汉字发展到今天,书法功能减少了,适用功能提高了。为了方便书写,记忆,建国后进行了汉字简化,对此,褒贬不一。我自己的看法是,不必非得有一个统一的写法。保留一点汉字的多样性,也不会给书写阅读造成很多的麻烦,而与保持传统文字、文化,传承子孙,还是有益的。胡说一通,楼主见谅。
发表于 2011-1-23 21:42 | 显示全部楼层
楼主何许人也?
这篇也是您发的吗:http://www.chinazawen.com/e/DoPrint/?classid=43&id=190
您是刘思吗?
此原文发在《新闻爱好者》 2002年07期 : http://www.cnki.com.cn/Article/CJFDTotal-XWAH200207016.htm
被收入2002中国最佳杂文:http://www.anybi.com/book/638452
-----------------------------
楼主注册以来似乎在不同版发了不少的主题:http://ytnrj.5d6d.com/search.php ... hsubmit=yes#search0
文章风格迥异,都疑似转帖,今天勤快搜了一下~~开始我就感觉此名是为了发广告而注册的,现在不知目的何在~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中文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烟台前线 ( 冀ICP备13012704号-1 )业务客服客服001 客服002

GMT+8, 2024-12-29 02:37 , Processed in 0.047691 second(s), 19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4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