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上注册,结交更多好友,享用更多功能,让你轻松玩转前线论坛。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中文注册
×
市民记者 李若祥 老烟台的故事,每天都在我们周遭上演,那些老街老巷无不渗透着历史的沧桑,躲在城市的角落里,感叹着韶华易逝。三元井,一个至今还在发挥着余热的老物件,正静静地坐落于烟台大东夼,用她甘甜的井水哺育一代又一代烟台人。
一路打探,来到大东夼。现在的大东夼已经由原来的一个村发展为现在的一个社区。大东夼的老村子就坐落在最里边的塔山脚下,路边询问一位大姐,三元井怎么走?她微笑着说“跟我来”,一直向东,走到头看见有人在那里洗衣服的便是了。 一路向东,见到有大姐在那里洗衣服,三步并作两步赶过去,只见一口三个眼的井立时出现在眼前。细细看去,井口是由一整块凿成三个圆洞的青石板砌成,里边井水富足,摸一摸井壁寒凉刺骨。一位大姐说,夏天雨水充沛,井水会上升,在井边用瓢就可以舀水洗衣服了。
问问洗衣服的大姐这三元井是什么时候建的,她们都憨笑着摇摇头,嫁过来的时候就在了!正巧过来一位老人,赶忙迎上去,向老人询问来由,他立时讲开了。 老人说,他今年已经75岁,小时候这口井就存在了。听老辈儿讲应该是明末时候就有了的,至于是何人所建,那么久远的事,一个小村庄,也没有历史记载,自然也就无人知晓了。他说这口井之所以特别就是因为他有三个井眼,因此得名“三眼井”。为什么又叫三元井呢?这就要从古时的科举制度说起了。 古代科举考试等级森严,县里考完再到省里考,省里考完再到京城考,京城考完再到金銮殿去考。明清时期,科举考试全过程是从府、州、县基层开始,叫做童试,赴考者叫做童生;考中之后叫秀才,第一名叫案首。正式较高级别的国家考试叫做乡试,在省城进行,赴考人是各地的秀才,考中之后称举人,第一名是“解元”;再高一级是会试,在礼部举行,赴考者是举人,考中之后称贡生,第一名是“会元”,第二至五名是“经元”;殿试则在皇上的金銮殿举行,皇帝亲自主持,赴考者是贡生,考中之后称进士,此殿试的第一名为“状元”。考试中连中解元(乡试第一)、会元(会试第一)、状元(殿试第一)者,称为“三元及第”。 想当年,村人把井做成这种形状,其意在于尊文重仕,在三元井中汲水、提水,取“三圆汲提”(三元及第)之谐音。 其实,这样做的实际功用是为了防止因井口大而人误坠井中,同时,还可以三个人一起打水,减少了大家打水的时间,提高了效率。
老人小时候都是吃这井里的水的,井水甘甜清冽,因为这井不深,不用辘轳,直接把绳子拴桶上就能打水了,很是方便。只可惜,现在这水都被污染,只能用来洗衣服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