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中文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搜索
查看: 716|回复: 5

[意见建议] 建议将【人文风物】改为【怀旧情结】板块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09-9-13 00:09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马上注册,结交更多好友,享用更多功能,让你轻松玩转前线论坛。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中文注册

×
童年时光,青春记忆,旧闻轶事,收藏天地

===========================================转帖一篇,如下。来源:福州晚报

怀旧情结


  怀旧现如今已经逐渐成为一种时尚,从报刊、电视到论坛,怀旧的东西总是很受欢迎。有如年轻的女子,只要五官端正衣着得体,无需精心的化妆总有一种天然的吸引力,而怀旧的文字也是如此,不必写得非常精致,只要把那种感觉交待清楚,总能引起很多人的共鸣,给人留下难以磨灭的印象。  怀旧不是我们才有的专利,其实古往今来都有许多怀旧的经典,但我总觉得怀旧的风行可能是我们这个时代比较独特的现象。  

每当社会来一次翻天覆地的变化,怀旧的潮流就会油然而起,人们在《诗经》里怀恋周公,孔子在战乱中复辟《周礼》。但总的来说古代的文明是一脉相承地自然发展,没有持久的不断的翻新和变化,因此怀旧在过去更多的时候只是灵光一闪,掀不起太多的波澜。  

今天我们怀旧,而且怀旧已经成为一种潮流,一种精神寄托,如春风吹皱一池春水,几多感慨,几多失落。  童年里你游泳的河流已经干涸,村口的老树已经让位于高速公路,天空不再蔚蓝,早晨已经没有鸟儿的鸣叫。生于上个世纪70年代的女子已经不会为她们的情人做一双布鞋,而在此之前她们已做了几千年,生于上个世纪80年代的女孩已经没有几个会织毛衣,而在此之前她们也织了上百年,村里的打谷场再也放不了电影,即使有三下乡也不比家里的VCD强多少;古老的游戏结束了,电脑几乎成为所有游戏的终结者,什么时候我们再去打脏兮兮的弹子,什么时候我们再去跳用粉笔画的房子,什么时候我们再去做一把粘土的手枪,如果没有老师组织,谁又会去做老鹰捉小鸡的游戏。一切都来得太快,当一切都已无法挽回,我们就只能怀旧。  

短短的二十几年,有好几亿农民变成了市民,小学生的作文里,描写乡下的情节几乎都是关于“外婆”的故事,在新兴的城市里,市民最多上溯两三代就能追忆到农村。而即使是老式的城里人,随时都可能下岗,突然之间,有如长大的孩子,失去了父母的庇护,一切都要靠自己去打拼,就在不远的过去,无论你多么老,其实你都生活在温暖的摇篮里。而如今,乳汁已经断流,父母已经远走。巨大的反差,无尽的失落,成为怀旧的温床。  

我们经历了太多的变化,而这一切还将以摩尔定律的速度在继续,曾经有人怀想千年前的井田制,昨天我们还留恋上个世纪50年代人的单纯。今天我们对着油菜花感慨,明天我们会为今天伤感吗?  

董桥先生说过:“不会怀旧的社会注定沉闷、堕落,没有文化乡愁的心井注定是一口枯井。”我们怀旧是因为内心的纯净,还是因为佛洛伊德所说的人类死亡的本能,是对过去田园般的憧憬,还是对未来嘈杂的恐惧,也许兼而有之,也许什么都不是,也许怀旧就是人的本能。 

评分

参与人数 1威望 +6 收起 理由
叶茂 + 6 好建议!

查看全部评分

 楼主| 发表于 2009-9-13 00:18 | 显示全部楼层
就近期的【60印记】摄影征文及其他一些有关古旧的帖子看,关于“人文风物”,在女人街并不是无市场,而是如何去引导,如带动。实践已经比较好地证明,在女人街同样可以让“人文风物”办出精彩。但,考虑到人文风物多少有些“唬人”之感,故,提出将“人文风物”改为“怀旧情结”板块的建议。我想,用“怀旧情结”或许更能引起大家的共鸣和参与的积极性。
发表于 2009-9-13 08:03 | 显示全部楼层
老了,所以怀旧。
发表于 2009-9-13 08:20 | 显示全部楼层
想法不错~~“人文风物”感觉有些学术面孔,是旁观式的~~而“怀旧情结”很走内心,是个人化的,适合女人街氛围~
发表于 2009-9-14 10:07 | 显示全部楼层
可以先试着开版,看发展情况如何。
发表于 2009-9-16 22:44 | 显示全部楼层
论坛是应该在不断的探索和完善中才能发展的,支持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中文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烟台前线 ( 冀ICP备13012704号-1 )业务客服客服001 客服002

GMT+8, 2025-2-20 09:27 , Processed in 0.059228 second(s), 23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5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