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中文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搜索
查看: 1114|回复: 3

[史海钩沉] 四德街旧事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4-8-22 14:31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马上注册,结交更多好友,享用更多功能,让你轻松玩转前线论坛。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中文注册

×
本帖最后由 精神力量 于 2015-12-4 19:26 编辑

王聪敏

  50多年前的四德街,不像现在这么嘈杂。街面上有毓璜顶小学、护校大院,还有福康巷、铁匠胡同、侯家胡同等几条小巷和一些临街的房子。

  大人们忙生计,奔挣日子。小孩呢,只管上学、写作业,嬉戏玩耍。夏天透过敞开的门窗,我听得见拉火做饭的风匣声,闻得到烀片片熥咸菜的香气,还能看见支着撑子绣毛线花的主妇和躺在炕上看小书的孩子。冬天更安静,街上除了打“滑溜呲”(滑冰)的孩子,几乎看不见闲人。

  四德街上最热闹的,当属小铺和菜店,家家的衣食日用都指望着它。

  小铺坐落在四德街南段的西北角。虽叫小铺,其实不小,它是一家综合商店,占地呈L形。小铺的西边卖布和百货。那时割布要布票,每家分到手的有数几张布票,必须掂量着用,稍有不周,孩子就可能穿不上裤子;百货柜台上摆着竹皮暖壶、搪瓷缸子、散装雪花膏等生活用品,这都是过日子离不了的。铁皮花暖瓶、友谊牌雪花膏、豆蔻洗发香波也有,但价格高,很少有人问。

  烟酒糖茶柜台最聚人气,它处在小铺的中心位置。对小孩子来说,最好玩的是打散酒、卖块糖。小铺出售的散酒有两种:老白干和果酒。打酒的人也分两种:有的人当场就喝,有的人是打回家细品。依着顾客要求,售货员拿着木头提子,从黝黑铮亮的酒坛里打出酒来,要么装进酒瓶,要么倒入胖墩墩的酒碗里。那时,大人们多半瞧不起在小铺喝酒的人,称他们是喝“仰脖酒的”,似乎要和酒鬼挂钩。我们小孩却不反感,倒感觉那种喝法挺豪爽的。

  散装糖块也分两种,青果糖和橘子瓣。青果糖是橄榄型的,有红色、绿色和原色之分,味道清甜;橘子瓣糖就是橘色的,形状和真的橘子瓣一个样,口感酸甜。我们小孩买糖时,都会要求售货员把三色青果糖匀着称,再加上几粒橘子瓣。如此混搭一番,那一小撮糖果便显得丰盛起来,此时,糖没吃上,心里已经很甜了。

  小铺往西,走过一家拳坊和一间诊所,就是四德街菜店了,它正好是坐落在南大街上。菜店的中心位置卖菜,水泥台、木头货架上,稀稀拉拉摆放着几样蔬菜,数量都不多。那时的菜容易坏,模样长得也不周正,歪瓜裂枣常有。卖菜的人姓孙,大人们称他“大老孙”,我们叫他孙大大。一天,我去买白菜,选中了一棵瘦长的白菜,孙大大却递给我一棵矮胖的。我不想要,孙大大调侃道:“小孩,你挑媳妇吗?要高的,高的白菜帮厚,不好吃。”

  菜店的西边垒了一个半截水泥围挡,那是家庭主妇们心目中的“圣地”———卖新鲜鱼专区。那时,菜店卖鱼是不定时的,来了货源,随机“上新”。品种多是片口、毛扣、鲇鱼、黄花之类的小杂鱼。价格不贵,几分钱一斤,我们多用它晒鱼干。每次菜店来鲜鱼,人们都欢天喜地的,像是摊上了什么美事。凡是知道消息的人,都要告诉街坊邻居一声;有幸买到鱼的人走在街面上,见人也忍不住要喊一声:“来鱼了!”即使是不认识的人也要告诉人家一声———都是住一条街的街坊,好事都有份。

  那年春天,扒皮狼鱼丰收,一连几天的下午,菜店都来货,青灰色的扒皮狼堆在围挡里,像小山一样。扒皮狼味美、不腥,再加上价格便宜,于是,家家都囤货,买了许多,用来晒鱼米。方法是这样:鱼蒸熟,皮剥掉,鱼肉拆下,放在盖帘上晾晒。晒干后妥妥地收藏起来,用来下面条、包饺子,绝对提鲜。

  我家也晒了一盖帘的鱼米,晒得半干不湿的时候,我和妹妹意外发现,此时的鱼肉味道极鲜美!我俩由着性,不停地抓着吃,一来二去,一盖帘鱼米全被吃光了。大人看见了,也当作看不见———反正是孩子吃了,怎么吃不是吃呢?“文革”期间,四德街改名“卫东里”。“文革”结束后一段时间,又改回四德街了。
发表于 2014-8-23 11:14 | 显示全部楼层
这条街,为什么叫四德街呢?
那时,烟台的大街小巷差不多都这样。

点评

街名的“四徳”据说有两种说法,一说是取“孝、悌、忠、信”。另一说是取“三从四德”的四徳中“妇徳、妇言、妇容、妇功”而定名。 该街名1967年曾改名叫“卫东街”,1986年复名“四德街”。  详情 回复 发表于 2016-5-18 11:21
发表于 2014-8-29 06:31 | 显示全部楼层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6-5-18 11:21 | 显示全部楼层
老前 发表于 2014-8-23 11:14
这条街,为什么叫四德街呢?
那时,烟台的大街小巷差不多都这样。

街名的“四徳”据说有两种说法,一说是取“孝、悌、忠、信”。另一说是取“三从四德”的四徳中“妇徳、妇言、妇容、妇功”而定名。

该街名1967年曾改名叫“卫东街”,1986年复名“四德街”。



点评

这四德,现在最缺失。都弄没了。  详情 回复 发表于 2016-5-20 13:01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6-5-20 13:01 | 显示全部楼层
精神力量 发表于 2016-5-18 11:21
街名的“四徳”据说有两种说法,一说是取“孝、悌、忠、信”。另一说是取“三从四德”的四徳中“妇徳、妇 ...

这四德,现在最缺失。都弄没了。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中文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烟台前线 ( 冀ICP备13012704号-1 )业务客服客服001 客服002

GMT+8, 2025-2-23 04:58 , Processed in 0.051890 second(s), 21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5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