UID20659
- 积分
- 1579
威望
金钱
魅力
回帖0
主题
精华
阅读权限30
注册时间2013-5-17
最后登录1970-1-1
在线时间 小时
|
马上注册,结交更多好友,享用更多功能,让你轻松玩转前线论坛。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中文注册
×
本帖最后由 乡村树 于 2014-6-9 08:52 编辑
童年的回忆(二)( 时间: 2008-04-12 11:54:37 取自写博客时间)
童年的回忆(一)完成于两年前。之所以是(一),当时的计划是一直写下去。一直忙忙碌碌是个借口,即便是不忙碌心情也比较浮躁,所以也就没有静下心来接着写。在这休假的一年多时间里,大脑里时时浮现过去生活的片段,似乎有一种过去的事忘不掉,今天的事记不住的错觉。虽然不能说明什么,但至少证明尽管时光流逝,但岁月的划痕却不能抹掉。今天就说说童年时期老家的老屋。
老家有着北屋、东屋、西屋各三间。先说北屋:奶奶住北屋(三间是一个门),里面靠东墙有一盘大炕,连着的就是灶台。冬天的时候,我和奶奶睡在炕上,暖暖的,很舒服。特别是早晨做饭的时候,听着二婶拉着风箱的呼达声,等待的是锅开后,二婶给我从锅里捞一个地瓜块:从被窝里伸出小手,又迅速的缩回。这样的镜头重复了好几个冬天。北屋的正中央(对着门)有一个八仙桌,八仙桌的右边(靠大炕的一边)是一个黑的矮橱,上面放着一个黑的木柜,后来我知道那是奶奶的嫁妆;八仙桌的左边是一张床,夏天的时候就不睡大炕了。床的左面是一个用高粱秸秆做的隔断,里面就是储存粮食等杂物的地方。再说西屋:三间西屋二叔一家住两间,分里外套间,具体怎么摆放记不得了;另一间靠南面的也是靠近大门的存放柴草,是孩子们捉迷藏常去的地方。三叔住东屋的两间,当时三叔还没有成亲,估计也将是他成亲的新房;靠南面也是靠大门的一间是夏天做饭的地方,也就是厨房了。
院子靠近北屋的西窗下有一颗石榴树,绿油油的叶子红红的花和秋后累累的果实(酸石榴),是小院最好的装饰,石榴树下还有一个那个年代家家都离不了的腌着咸菜的“缸”;东窗下有一个埋了半截的水缸(以防冬天冻坏);过了西屋门,先是有一块有厚度、有分量、平整又光滑的捶布用的大石头,邻着的是一台水磨,就是我在上一篇中写到的需要整天围着转以维持温饱的它。再向南,墙根下长着几棵臭椿树,就到了大门了。
大门外,有一个半开放的园子(只有东面和南面有墙,向西面向大路)。两米外向南是高出地面有一米左右的高地(实在想不出用什么表达)。别小看这两米宽的地方,奶奶每天早晨都会扫的干干净净,因为它向阳风又刮不进来,自然就成为孩子们玩耍的地方。我们在这里跳房子、砸杏核(类似于弹玻璃球)等等。再说说这块高地吧!上面有一棵粗大的洋槐树和几棵小杂树,初夏飘香的槐花不仅引来了嗡嗡徘徊的蜜蜂,也吸引了孩子们的眼球。槐花包子、槐花面糊饼、槐花团子可是我们记忆中的美味!还有一个不得不说的地窖,冬天的时候就派上用场了!地窖有两米多深,里面挺宽敞的,铺着细细的沙土,存放着地瓜、白菜、白萝卜、胡萝卜。平常上面盖着厚厚的玉米秸,只有大人需要下去的时候,耐不住孩子的央求,我们才得以下去看个究竟,孩子们下去是用井绳系在腰间放下去的,随后又给拔上来。据说里面缺氧,时间长了会窒息的。还有就是,大人喝了酒也不能下去,为什么呢?因为喝了酒下去地瓜很快就腐烂。后来我试过,即便是装过酒的箱子里面放地瓜也会很快腐烂。原因我解释不了,就当是一个生活常识吧。靠东墙由北往南排列着厕所和猪圈。说是猪圈,在我的记忆里,里面好像从来没有过猪,只是借用猪圈的形式,实则为沤制农家肥的坑,一些生活垃圾像锅底下掏出的草木灰、清扫院子的柴草屑、叔婶从大田带回的野草以及厕所的排弃物和每年砸掉的大炕的土坯。这可是来年丰收的保障,当时可没有什么复合肥、氮磷钾之类的化肥!现在想一想,虽然当时贫寒,但我们吃的绝对是纯天然、环保、绿色食品!
再介绍老屋的后面:老屋后面有一个自家的园子,里面种的大多都是榆树,别小看这榆树,全身都是宝-榆钱、榆树叶乃至榆树皮都是度过饥荒的功臣。最有意思的是初夏的傍晚,在园子里捉知了猴,先是就着暮色在地下寻找即将出洞的,再就是就着月光寻找爬上树的,再就是第二天早早起来就着晨曦寻找刚刚完成蜕变的,奶奶把这些用盐水腌一下,然后蒸熟或用油焙焙,更多的是放在锅底下烧一烧,烧熟剥了皮吃。这可就是等于吃肉了!啊,啊,现在仍然忘不了那特有的味道!
园子的后面是一个池塘,水清清的,经常有大人在塘边洗衣服。到了夏天的晚上,那里就是消夏的天堂。男人在西北岸,女人在东南岸。东南岸有一颗树根裸露在水中的大柳树。裸露的树根是孩子们在水中的依靠,抓住树根学狗扒是孩子的专利,但我没学会。
十岁以后奶奶进城了,我也很少回老家了。最后一次回去是2006年的国庆节。记忆中的一切似乎都不在了,只有池塘仍在,但缩小了很多,水也是黑黑的了。老屋不在了,石榴树不在了,水磨不见了,老槐树不见了,未曾养过猪的猪圈也不见了,菜窖也不见了,……新屋则坐落在了“岸”边!可喜的是见证这一变化的奶奶和二叔一家都好!(三叔也进城了)
|
评分
-
查看全部评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