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中文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搜索
查看: 2835|回复: 11

[胶东山水] 招远丛家婆婆鼻子山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3-6-17 14:29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马上注册,结交更多好友,享用更多功能,让你轻松玩转前线论坛。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中文注册

×
本帖最后由 老顽丛 于 2013-6-24 21:22 编辑

也说丛家



丛君婷




丛家,在山东招远市的东北部。全村共有近千户人家,这是一个古老的村庄,从有着深厚的历史底蕴和独特的地理环境。
父亲是位中医,喜欢把自己喜欢的医学同古老的八卦及周易去放在一起研究,他总说,中国的古人太了不起,这个中医学,太博大精深了,有着学也学不完的乐趣,有着学也学不完的奥秘。
他看我如此痴迷对丛家姓氏的研究,他说,你研究问题,要立足实际,要把眼光放开一点。他说,我来给你说几句。
他说,当初,来这里安村的这个老祖宗,一定很了不起,学识渊博,上知天文,下晓地理。我纳闷,问他:你怎么知道?父亲慢慢的说:你看,当初安咱村的这个人,选村址的时候,很讲究的,我们这个村子四面环山,山峰独特,草木葳蕤,颇有灵秀之气,草木茂盛的山峰说明地气充足,有地气不仅养树养草,还可以养人。这是其一。其二呢,咱这村子,矿脉清晰,有眼光的人一见便可知道这山是宝山,富含金矿,来这里安村,即使不大富,也充裕。其三,咱村子比较隐蔽,来此安居,有山有水,有地有粮,山上有草药,足可以逍遥自在,颇似世外桃源,当初,我们的老祖先为了逃避朝廷的追杀去文登安了家,我们从文登来这里安村,也是为了让丛家分散安生,怕有变故,不至于断了香火吧?
我们不知道我的先人是否是如父亲说的那样,选择了这块风水宝地去安家落户,或者,还有什么其他的原因来这里安家呢?我曾经想从多个渠道去探索这个秘密,但终究,也没得其真正的原因,但无论如何,先人安家以来,丛氏一脉在这里不仅生根发芽,而且枝繁叶茂,香火鼎盛,子贤孙孝,代代相续,繁衍生息,发展甚好。如今,伴着时间的迁移,村子越来越大,竟成了整个招远市数得着的大村,强村,足可见我丛氏一门血脉相继里那种不服输,敢争先,多勇智,勤发展的能力和潜力。

我曾经站在很多地方去端详我的村庄。

我不知道你去没有去过丛家吗?见过村后的那个婆婆鼻子山吧?因为名字的缘故,人们通常把注意力全部都集中到那个高高的酷似鼻子的大石头上去了,其实,你整体的去看看,它却很象一个威武的匈奴将领。光洁宽阔的额头,
深邃的眼睛,高高的鼻梁,还有,坚毅的脸庞,还有长长的胡须,你不信再重新去端详一番,的确如此。我曾经在村外,在镇外,远距离的去审视它,也曾经多次站在自家平房上,近距离的端详它,越看越象,你说呢?
还有,那个尖尖山,实际上就是匈奴将领的一个锋利的长枪,矗立在他的身边,更显出了匈奴将领的雄壮。闭上眼睛,仿佛可以听到古战场上,金戈铁马的争鸣,战鼓擂雷,号角声声;也仿佛可以看到先人们快马利剑,驰骋疆场的身影……
父亲曾经多次引导我深入的去探究我们村子的文化内涵,他说过,我们老祖先安家的时候,为我们起的现在一直沿用的名字,都是很有讲究的,不懂天文地理,不懂八卦周易,没有渊博的学识和很高的生活品位,是不会起出这么大气而且含义深远的各山各处的名字的。他说,古人在选家,选住址的时候,很讲究“左青龙,又白虎,前朱雀,后玄武”的方位,我们的祖宗,他把村东的山唤做:大龙观,小龙观,甚至那个突出显赫的地方就叫青龙背,这不与“左青龙”相合吗?看我们村西方,叫五虎山,有五个小山头,五只老虎坐镇西关,很是威风,那就是“右白虎”;再看看“前朱雀”,咱村南边的小山,现在还叫燕儿茳,燕儿不是雀是什么?“后玄武”,你看我们村北,村后,威武的婆婆鼻子,最高的地方叫云长石,云彩长住的地方,威武雄壮啊。
大龙观,小龙观,婆婆鼻子尖尖山。我脑子里不仅想起了这个丛家人耳熟能详、妇孺皆知的谚语。
听了父亲的解说后,我曾经翻看过周易,听爸爸讲解过八卦方位,但那些东西,徒是深奥了些,有些内容,至今不得明白,不过,关于方位,我却是很有印象了。
其实,一个村子,单单取了好的名字还不算完整的。因此,祖先在安家后,在东小山上建起了竹林寺,古代文人常说“居室不可无竹”,竹子代表着一个人的品性,谦虚而有骨气,有了竹林寺,我们的村子岂不是也有了文雅和骨气的品性了吗?并且,竹林寺内,雕梁画栋,各种石佛像雕刻的惟妙惟肖,自古香火不断,直至文革时期,破四旧,大修水利,把一个竹林寺全部烧毁推倒了,那里现在建起了一个小型水库,把寺庙的影子全淹没在水里了。我小的时候,等大旱,水放完了,就可以看到库底露出的一些石椅,和一些残缺的瓦砾。那些残留的石椅等石刻残留,雕刻的很是细腻,平滑,由此可以看出村子的古人心灵而手巧,从另一角度去看这些东西,其实,那也是有价值的艺术品。关于石器制作打磨,我们村子一直也是名人胜出的,四方闻名的,想来,先人的传教心得也是起了关键作用吧?
我常想,古匈奴人一直信奉佛教,我想,安村的祖先也是延循古人的教义吧?佛教里,与人为善,宽容大度的观念或许至尽仍然影响着村民们的生活。我常常灵魂出壳,遥想当年竹林寺香火旺盛时期,伴着灿烂的朝霞,从东边绿竹环绕的古寺中传来阵阵晨钟声,那种景象,何等的惬意啊,氤氲阵阵,祥云蔼蔼,村子笼罩在祥和的气氛里,远离了刀光剑影的嘶杀,远离了历史喧嚣,远离了权利的纷争,一个村子,安然而文雅的存在着,不象一个饱学的隐士吗?
先人把东面设上竹林寺后,又在村南设上了一坐庙宇,灵山庙,我们村人也叫南庙。如今庙堂消失了,但名字一直延续着叫下来,让后人知道这个方位的原来是什么建筑所在。如今,灵山庙所依存的那个南山,已经在古人的千锤百炼里,在现在机械化作业里,把石头一块一块的运走了,或者在我们自家村子里建起了房屋,但更多,则流向了四村八乡,这坐山,曾经养活了几代石匠,村人用石头换得生活的钱粮,维系生计,我见过在八十年代初期,石匠们手工凿石的场面,一个个天天在露天地里风吹日晒的黑黑的面孔,一双双坚韧粗糙的大手,一手握着铁锤,一手握着铁凿,叮当叮当,叮当叮当……我想,比我年纪小的孩子们或许不会记住那种场面了吧,但比我大的兄长们一定记住那种让人难以忘怀的场面,因为那个时候,只要走进每坐石坑,老远就会听到叮当叮当的响声,勤劳勇敢的父辈们就是靠着这双手,靠着坚硬的脊梁,一天一天的打石头,凿石头,让许多人家娶进了新娘,住进了新房,延续了香火,维持了生计,有的人,一辈子都干这一行当,累弯了腰,却换来了儿孙满堂的兴旺。我的脑子里,经常会响起那种叮当叮当,叮当叮当的声音,还有,风箱的拉动中,微蓝的火苗中,铁器被烧红以后,被锻打锤炼的场面,火花四溅,想起那种场面,有几许亲切,几许甜蜜,但也有几许辛酸…..
当时,这个南庙是为了跟外村人联络的基地吧?听老人们讲,那时候,每年都会赶庙会的。一个村子,不能有老死不相往来的思想,通婚,联姻,才使得村子香火旺盛,枝繁叶茂吧?
如今,南庙已经早已变成一堆瓦砾被时间埋没了,而坐落南庙的那个小山,也被石匠们一锤一凿的砍得快平了,后来,在机器轰鸣里,在巨大的铲车、挖掘机、火炮、起重机等帮助里,那里早已经平平的了,那坐小山,究竟养活了多少人,究竟盖了多少处房子,我们没有办法去统计了,但是,我现在仍然很感慨,现在,后山上,几处石坑,几个起重机,却让石头每天源源不断的运出去了,山,渐渐的变的班驳,变的残缺了。我常常在记忆里,想起儿时葱郁完整的山脉,我想,再过几年,跟孩子们说起有的山的名字,恐怕再也没有实物去说明了。
我真想变一回那时的古人,扎两个朝天辫,拉着大人的手,看着庙会上来来往往的人们,吃一串冰糖葫芦,去看看传统的大戏,真是优哉乐哉的生活。
父亲和几个年岁大的长辈们都跟我题起过这样一则传说。说是,咱村子,曾经来过一位很有学问的老方士,这位方士走南闯北去过很多地方,很有经验,他一踏进我们村子边界边高声讲:好风水,好风水,三面山高,南方开阔,宛若一把交椅,这个地方出大官的。意思是说,我们村子很象一把官府里官员坐的椅子,这个村子将来能出做大官的人。后进得村子看,见一条河从村中淌过,遂摇头叹息:可惜,可惜,有了这条河,大官在戏里,此村出小官,也出戏子。意思是说,椅子上坐的是大官,但在戏剧里的。只出些小官,也会多有唱戏的人出现。

这个传说,不仅村里人人皆知,而且在整个招远也很是流传。为什么这么说呢?因为不知道是祖先神佑,还是真有地气,此村真是官员涌现,据有人粗略统计,副科级以上的小官不下100个,在这个小城市,占的比例也是很多的了,因此,在各单位里,丛姓的主官要官或者次官小官总是会有的,让我们丛家人说起来,不仅底气足,也是一种豪气吧。那位老方士的话,的确是应验了的,所以,他的这个故事也广为传播。毕竟啊,一方水土养一方人,家族的传统,血脉的延承里,我们或许真有着为官为民的血统吧?但愿,丛家村子后生可畏,江山代有人才出,长江后浪推前浪,这个村子能出个大官,跟祖先金日磾一样,能够为国为民尽忠效力,光宗耀族,振村威,播远名,让天下更多的人认识丛家,了解丛家,看看丛氏家族中的这一脉怎样的呈前启后,奋力拼搏,不断发展壮大,开拓进取的智慧和勇气,还有我们村民们热情好客,团结同心,淳朴善良的人格魅力。
站在村头上,看三面群山起伏,时而听到几声山鸡高高的鸣叫,时而看到灰喜鹊飞过天空,我不仅想起老人常说那时山林的一些事情。我听老人说,山上曾经有狼,我们方言叫犸子,也有狐狸,我们方言叫貔子。在我们匈奴子孙的后代的血脉里,在草原上驰骋的游牧民族的生活里,狼总跟我们生活在一起的吧,我看过《狼图腾》之后,对狼的了解也是有了新的概念。现在,村子的山上是没有这些凶恶的动物了,听说,那是后来因为火药的缘故,人们放火炮开山石,所以,狼和貔子等这类凶一点的动物都吓跑了,在现代化的化学和机械面前,人尚且都不敢抗衡,动物们更显的渺小了的。

我还清楚的记得,我的老师,既是丛家姑娘又是丛家媳妇的我的文学启蒙老师,给我讲过的那个真事。她说,过去,在村南崖头,过去很荒凉的,一天晚上,一个人从村外往回走,刚下了陡坡,就看见两个绿色的跟灯一样亮的东西,他知道是狼的眼睛,但当时,什么也没有带,他情急之中,忽然想起自己屁股上挂着一串钥匙,遂赶忙取下来,桄榔桄榔的摇动,一会儿,狼听到金属的声音,那对绿眼睛就消失了,老师说,当时,那人吓的一身冷汗,真是有惊无险。
老师曾经给我们讲过许多关于狼和狐狸的故事,就是犸子和貔子的故事,有些故事,在我们的心里留下了极其深刻的印象,她说的是否是真的,那时候我们都无法去考证,但是,俱有真名真姓,却象聊斋一样的神秘和传奇,让我们又害怕有喜欢。至今,我还经常给我女儿当神话传说讲家乡的故事,她看着我的眼神,我想,就跟我当时听她讲故事时候一样的眼神吧。

现在,我回想起这些有趣而神秘的故事,我想,我们的村子的不平凡,与这些有灵气的生灵也有关系吧。它们在大自然里,也村民们和谐相处,共同构建了这个地灵人杰的家乡。我至今也常常去回忆她讲给我们类似于《聊斋》,却比《聊斋》更吸引我们的那些狐狸精的故事。比如,一位接生婆,半夜里有人敲窗户,她问:“谁家生孩子啊?”,接她的人说:“在后山住的,不远”,接生婆也没有多想,就去了,走了很远的路才到,结果,她接出了一个,又生了一个,她高兴的跟人家说:“还双胞胎呢!”结果,生了两个以后,还有,一气,她看着五六个孩子生下来了,她才意识到,哦,这不是平常人家了,所以,她开始出冷汗了,结果,她还是非常有经验的,装做镇定的样子,帮人家把一切都收拾妥当了,才离去,结果,回家的时候,送她的人说:“你闭上眼睛,一会儿就到”。她闭上眼睛,只听到耳边呼呼风响,一会儿,那人说:“到了”,接生婆睁开眼睛,一看,已经到自家门口了,回头在找那人,已经不见了,她吓的不敢大声说话,后来,竟然再也不敢夜里出去为别人接生了。

怎么样?你听了这个故事,是否也跟我一样,感到村子里的神秘气息呢?这样的故事,其实在村子里有好多好多的,我小时候,常常听奶奶及老人们讲的,现在,如果整理出来,不也是一本好的神话传说书籍吗?       到3楼看下集
2013597502214937.jpg
2013597502732393.jpg
2013597503411006.jpg

评分

参与人数 2威望 +16 收起 理由
玛兰 + 8 赞一个!
托尼 + 8

查看全部评分

发表于 2013-6-18 16:41 | 显示全部楼层
1# 老顽丛


记录得很详细,写得好
回复 支持 1 反对 0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3-6-22 07:06 | 显示全部楼层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3-6-23 18:07 | 显示全部楼层
我非常感谢这位老师,我和我的伙伴们至今说起来,还是一脸的崇拜和感激,没出嫁的时候,我们这十多个学生,每年初一都去拜访她,现在,出嫁的出嫁了,结婚的结婚的,大多都离开了村子,到外面去闯世界去了,但是不可否认,我们这批孩子还是比较有出息的,我总想,与她的那种博爱的教育有很大的关系吧,她给我讲的故事里,她的言传身教里,都表明了,她爱这个村子,所以,我们这些村里的学生从她的眼神里也继承了爱这个古老村子的那种崇拜,再忙,再累,想一想家,就是一脸的温馨。
    哪天,再招呼小伙伴们回去聚一聚,再去拜访她,围在她周围,听她讲故事。
    还有,婆婆山顶上住着的那对回鹘鸟,那是不是游牧民族匈奴人肩膀上的猎鹰吗?
    黑鹱鸟属于猛禽类,现在在招远西山动物园里,小朋友还可以一睹它的样子。爸爸说,大的黑鹱鸟,很大很大,可以轻轻叼起一只小羊羔,爸爸说,爷爷曾经亲眼看见过的。
    我曾经几次爬到过婆婆鼻子山顶,但一次也没有看到过这种猛禽的影子。我不知道现在山上是否还有黑鹱鸟了,但爸爸说,有时候,还能听到它跟老头一样的叫声:嘿呼,嘿呼的叫。我常常想,或许人类的生灵总有种默契吧,在茫茫的大草原上,我们的祖先跟鹰几乎是不离不弃的,鹞鹰在天上飞翔,雄劲的翅膀,冲天的豪情,锐利的眼睛,锋利的爪子,逼咄的嘴巴,都是草原人民威武的理想,也是游牧民族让思想飞翔的梦吧?
    村子里,曾经有人想去挖这种鸟的蛋,但是,却没有想到,为此而丢弃了生命,我想,至今,亲人们还会在遥远的记忆里想起这种付出的惨痛吧?
    我们村子人杰地灵,风水宝地,还有另一个重要的原因,那就是,在村子的山脉里,富含着大量的黄金矿脉。
    招远市自古就有“金城天府”之称,黄金的藏量和产量居全国之首,丰富的黄金资源和悠久的开采历史使这所北方小城市闻名遐迩。而我们丛家,也是重要的黄金产区,至今,村子所在的镇的金矿,就坐落在我们的村子里。
    在我们村子北山上,有一个神奇的山洞,至今仍然是个不解的谜。传说这个山洞很深很深,往北一直能通到渤海,村里,很早的时候,曾经有青年不服气,点着一筐蜡烛想走进去瞧个究竟,结果,蜡烛燃到半筐之后,他也没有走到尽头,只好又安原路返回来了,后来,又有许多人进去过,还是没有结果,老人们怕自己家的孩子进去出不来,有危险,就想办法把洞口堵死了,我小时候,跟父亲打听了几次,也想找的洞口,进去瞧个究竟,但父亲说,那里面有蛇,有凶猛的动物,那里面缺少氧气,他或许是怕我有危险吧,现在,我也没有找到洞口,也没有探个究竟,后来,我一直就琢磨这件事情,我自己估计,或许,这个洞就是先人开采黄金所留下的洞。因为,知道黄金开采的人都知道,矿脉的走向总是一路向前的,是有“线”的,这个洞,一定是个矿脉很好的洞,先人们沿着矿脉一直挖下去,结果,是很深很深的,究竟有多深,无从知道,哪一天,我们也用高科技的仪器,和灯光装置,进去探探秘密吧?我想,假如真是通渤海的话,那一定会成为一处别出心裁的“旅游胜地”。
    听完我说的故事,你是否也想带着好奇心来一起去探秘呢?
    写到这里,还有许多的话要说,对家乡的热爱,却说不尽,道不完,只希望,丛家能继续发展壮大,希望这块物华天宝,人杰地灵的宝地,能够让村庄更加富裕,让子孙更加出息,让丛氏的这一脉能够永远伴随着历史的发展,繁衍生息。
    丛家,我热爱着你。                                                                                                      萤火丛转
发表于 2013-6-24 14:52 | 显示全部楼层
{:soso_e179:}
发表于 2013-6-25 10:35 | 显示全部楼层
太精彩了,赞一个{:soso_e179:}
发表于 2013-8-4 22:30 | 显示全部楼层
这样,那天我去你村找你,探探险,西行?
发表于 2013-8-6 09:24 | 显示全部楼层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3-8-21 14:01 | 显示全部楼层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3-8-22 10:11 | 显示全部楼层
上边图片的鼻子山和尖尖山俺都去过,尖尖山是我没有冲顶的山中的一个。真是山不在高,有仙则名,婆婆鼻子山很美,很独特,享受了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中文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烟台前线 ( 冀ICP备13012704号-1 )业务客服客服001 客服002

GMT+8, 2025-2-20 09:49 , Processed in 0.084773 second(s), 27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5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