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中文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搜索
查看: 262|回复: 2

【6月作业】小麦:我家有台留声机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24-6-30 08:39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马上注册,结交更多好友,享用更多功能,让你轻松玩转前线论坛。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中文注册

×
      1982年,父亲调回老家工作之后,周围认识的人多了,我们家的生活圈子也相应的扩大了很多,见识了很多新鲜事物。有一回父亲说他朋友家有台留声机,就是电影里资本家家里才有的,竖着一个大铜喇叭,放上唱片就能唱歌的那种。“夜上海夜上海,你是座不夜城……”电影里的场景让我和弟弟很是向往,但父亲说留声机得一百多块钱,他和母亲的工资加起来也远远不够。

      那时候的农村家家有喇叭,早中晚都有广播,早晨听《东方红》起床,开始一天的生计。中午在街上聊天的妇女一听到喇叭响就知道:散了吧,该做晌饭了~傍晚的喇叭声随着炊烟袅袅风箱呱嗒声谢幕。有时候正在劳作的人们会听到:“噗~噗~噗~”试话筒的声音,之后就是:“社员同志们,下面广播一个通知——……”

      我家有一台收音机,砖头大小,放学后能听“小喇叭开始广播了”。农闲的时候,邻居大婶大妈们愿意聚集在一起织网拉呱,母亲也是我们周围妇女的“领军”人物,下班就召集一帮人来织网,晚上还会点起嘎斯灯,亲自拿着收音机,找好听的歌曲放,或者听评书相声,常常要放下梭子拿过收音机吱吱扭扭的选台。有一回收听到教唱流行歌曲的台,一起学会了当时很流行的歌曲《泉水叮咚响》,邻居家一位小姐姐天生好嗓子,她说要是天天能听到这样的好听的歌就好了!邻居们也随声附和,我和弟弟就给她们讲了留声机的事,我们都很向往,但对于昂贵的价格也只能咋舌。

      事情有了转机,在家又念叨这事儿的时候,三姨夫说:“这事儿好办,姐夫你去买个二极管,再买个喇叭,做个箱体,我给你组装一个就行了!”在哪里买材料都安排的明明白白。四姨夫说他家里正好打家具,工匠,木头都现成的,箱体也解决了。

      制作过程是“漫长”的,材料很快就买回来了,三姨夫先在他自己家里组装,下班回家就埋头苦干,缺什么零件还得等有机会进城捎回来。我们放学回家都要关心一下留声机的事,总催他快快快。

      四姨夫更是尽心尽力,问三姨夫要了留声机的尺寸,又比划着我们家写字台的高矮说:“大姐,姐夫,咱做这个柜比这个写字台矮一点,就放这里,刷上油漆,和写字台一样的,组合起来,气派!绝对好看!”

       木匠忙活两三天,量尺寸,下料,刨花满屋飞,四姨夫事无巨细全程陪同指导:“好伙计来,一定得好好干着,比我家的还好才行!”

      留声机的柜子做的果然漂亮,四条腿和写字台的腿一般无二,下半部分做了长方形镂空,用三个连环圈做装饰,里面准备按个小喇叭。柜子中间偏下部分挖一个大洞准备放喇叭,那个洞不是空的,四姨夫居然让木匠雕了一幅海鸥戏海浪的图镶嵌在里面,还涂上蓝色的海水白色的浪花,漂亮极了。柜体上半部分也有一段镂空的长方形,准备收音机调频的窗口,还钻了三个洞,准备装开关和按钮。顶盖是活的,可以用木棍支起来,后面的板是活的,等放进留声机再钉起来。大家对木匠活都很满意。

      柜子刷了三遍漆,三姨夫才将组装好的留声机零件搬来,又忙活半天装到柜子里,接上电源,机器接的没有问题,喇叭却嗡嗡的不清亮,三姨夫说洞挖小了捂音,得再扩一扩,于是又费了一天功夫,又把木匠请来,把雕花拆了,把洞又扩出一圈,打磨上漆,复又雕了一幅海浪图镶在上面。我总觉得这幅大图不如原来的小图精致,想必是越小越精致吧,掰下来的小图已碎,又无可用,把玩半天最终也只能烧火。但这小小的遗憾很快就被留声机里响起的歌声冲散了!

      我们家有留声机啦,也叫唱片机,把针头往唱片上一放,随着唱片转动,喇叭里就传出悠扬的歌声。黑色的胶片有很大的魅力,回家第一件事就是打开顶盖安上胶片放下针头,歌声立刻从喇叭里响起,有铿锵有力的革命歌曲,也有咿咿呀呀的老戏,来者不拒。

      邻居们也来看新鲜,摸摸敦实的柜子,听听悦耳的歌声,羡慕的啧啧称赞。

      我们在院子里织网,择花生,擦地瓜干的时候,留声机开到大音量,我们就在音乐里干活,虽然唱片到头要跑进屋去换片子,但干活的效率也提高很多呢!

      三姨夫也经常来检查机器,看看针头磨损情况,打开后盖检查线路,观察电池有没有电。总之,三姨夫一来父亲就叫我们去看看二姨夫下班没有,四姨夫下船没有,一起来吃饭,母亲做几个小菜,他们喝几杯。后来他们连襟四个回忆起来还开玩笑说那几年喝的酒钱买个新留声机也用不了。
1984年春天,我舅舅买了全村第一台双卡录音机,很大很笨重的那种,占了半个迎面柜的面积,还特地买了漂亮的丝巾搭在上面。录音机不但能放歌还能录歌,一下就吸引了年轻人的注意,也结束了留声机时代。

      那年,父亲长了工资,家里买了小型的录音机,可以提着到处走的那种,海滩上、农田里、大街小巷中经常听到哇啦哇啦的唱歌声。

      秋天,二姨家买了一台牡丹牌的彩色电视机,刚包产到户家家忙秋收的乡亲也放下手里的农活跑到她家去看电视。

     年底,我们家买了一台14英寸的进口彩电,是父亲托了朋友从大连买回来的。家里做了新的电视柜,新柜子是我母亲亲自设计的,比写字台高很多,底下是双门对开的柜子,中间两个抽屉,抽屉上面是带玻璃门的小隔断,玻璃门能左右拉开。最顶上是放电视的地方,做了很精致的推拉门,看电视的时候把门推上去,看完电视把门拉下来,推拉门是用细细的小木方串起来的,还安了一个漂亮的有机玻璃的圆把手。时髦的电视柜取代了留声机的位置,在炕上看电视刚刚好。敦实厚重的留声机和一大摞唱片挪到了小屋里,从此鲜有人问津。

    今天和母  亲三姨四姨闲聊,说到了老家的留声机,四姨说我们搬家后,留声机搬他们老家去了,估计还在旧屋的某个角落里。我虽五音不全,却能唱大段的戏曲,有些老歌的歌词也记得清楚,居然是小时候跟留声机学的。

     是以记之。



发表于 2024-7-3 11:59 | 显示全部楼层
不容易啊!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24-7-3 12:00 | 显示全部楼层
我记得在上世纪八十年代,还有很多家庭的插片机,是手工组装的。然后,又过了些年,才开始流行黑白电视机。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中文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烟台前线 ( 冀ICP备13012704号-1 )业务客服客服001 客服002

GMT+8, 2024-12-26 21:58 , Processed in 0.617205 second(s), 19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4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