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中文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搜索
查看: 212|回复: 0

[民俗民风] 兰玲:五月端午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24-6-11 04:00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马上注册,结交更多好友,享用更多功能,让你轻松玩转前线论坛。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中文注册

×

2.jpg


兰玲


1966年出生,山东威海乳山人

山东大学文学硕士,鲁东大学文学院副教授、硕士研究生导师

山东省民俗学会常务理事

烟台市芝罘历史文化研究会理事

关注胶东地域民俗文化,喜好民俗散文创作,现主要从事民俗学和民间文学教学和科研工作



农历五月五日为端午节,又称端节、端五、端阳、重午。五月五日古人有以兰草汤沐浴的习俗,所以又叫“浴兰节”。道教又称此日为“地腊节”。还有许多别称,如:午日节、五月节、女儿节、蒲节、天中节、诗人节、龙日等等。


端午节的起源,说法不一。一般说来,源于古代的避“恶日”,传说这一日恶疠病疫多泛滥,古代人有“躲午”(躲五)的习俗,以祛邪除祟、祈福求安之意。后来最普遍的说法是为了纪念战国时的伟大诗人屈原,据说屈原是在五月初五这天自沉汨罗江,于是在这天纪念他,表达人们对这位爱国诗人的敬仰怀念之情。实则是因为时至仲夏,阳气旺盛,蚊虫增多,容易滋生疾病传播瘟疫,人们希望驱除邪祟,健康平安。所以,这个节日几乎所有的民俗活动都与祛病辟邪、健康长寿有关,习俗丰富多彩。


祛病辟邪最重要的便是驱“五毒”,以蜈蚣、蝎子、蟾蜍、蛇、壁虎这五种常见的带有毒性的动物来代表一切可以给人类带来伤害的东西。端午大多数民俗活动都围绕这一目的展开。


035453kfezi7tee06p7ef0.png

(藁木)


端午浴兰:早在周代,人们就有以兰草汤沐浴、除毒之俗。屈原《九歌•云中君》中有“浴兰兮沐芳,华采衣兮若英。”的诗句。《大戴礼记•夏小正》:“蓄兰,为沐浴也。”南朝梁人宗懔《荆楚岁时记》云:“五月五日谓之浴兰节。”此俗流传至唐宋时代,又称端午为浴兰之月,即是说人们用香草泡水洗浴。乳山地方的端午习俗里,一直有用月季、蔷薇、藁木等带香气的花草及艾蒿心、桃树心、柳条皮、蜡条皮等泡水洗脸的习俗,用这种自制的花露水洗浴,据说可一夏天防蚊虫叮咬,可谓古风犹存。栖霞等地则在端午当天日出之前往山野“抹露水”“拉露水”,说如此则会眼清目明。其本意都是与驱五毒有关,且有一定的科学道理,所用原料大都有药用价值,体现了乡野百姓对自然的尊重与认识。


035454cle5xldp553pexeh.png

(插艾、挂艾)


端午插艾:端午之日,人们普遍在门口插艾蒿(图二)。除了插艾蒿外,有的地方还加插桃枝、雀麦(俗称“瞌睡草”“铃铛草”)、麦穗和大蒜等,为的是祛病避邪与不瞌睡(有精神)有的地方还在门上挂黄布做成的布猴儿,大多是孙悟空的造型,也是取齐天大圣能降妖除魔的功能。长岛地方门楣上挂新的红布,插挂的艾棵,还必于节前一日黄昏后黑暗中至山野拔取,俗名“摸艾子”。


端午剪纸:五月初一,蓬莱、龙口、长岛等地称之为“小端午”,在大门门槛上贴一对用黄纸剪的牛。五月初五,称“大端午”,门窗上还要贴剪五毒图剪纸或贴艾虎、艾兔、葫芦、黄牛、桃、狮、鸡等剪纸,这些民俗意象在民间都有避邪或长寿的寓意。剪五毒剪纸,取义“剪五毒”,意为剪除这些害虫,使之不至危害人类,也都是取驱灾避邪之意,如贴葫芦要与七星宝剑相配,剪纸葫芦,民间称之为“收毒葫芦”或“消灾葫芦”,宝剑有辟邪驱魔之用,也可代表菖蒲,菖蒲有香气,也有辟秽之效,用意十分明显。端午剪纸一般以黄色为主色,也取辟邪之意。端午的门很要紧,跟过年节时贴门神、贴对联等是一样的道理。当地人说,凡是住房有孔通外面的地方都要贴。贴这些与插艾等含义相同,只不过由实物转为象征符号罢了。


由于孩子身体娇弱,抵抗力差,更容易生病,且最易被蚊虫叮咬,因此,端午节为孩子祈求健康平安成为了端午节俗的重要内容。


035455joof9iqhdl9lohju.png

(五毒肚兜)


戴五毒肚兜:小孩子要带“五毒兜”(图三),上绣五毒图以避之。


035457sqk6z6deel9n6keh.png

(端午挂五彩线·宋)


戴禄寿线:就是在小孩子手、脚的腕部拴上五色的丝线(图四),也叫“轧(音ga)五丝”“戴禄寿(音)”,等到端午后第一场雨时摘下,让它们随河水流走,认为如此则能保佑孩子一年无灾无病,也希望孩子将来出人头地有出息。古时人们认为“赤黄青白黑”是五大正色,与五行相对应,东汉应劭《风俗通•佚文》:“午日,以五彩丝系臂,避鬼及兵,令人不病瘟,一名长命缕,一名辟兵缯”。


035458p2rzk2kxuhor2jra.png

(小炊帚、小扫帚)


佩香囊:做各种香包,内放香料以避毒虫;用五彩丝线扎制成非常小的笤帚、炊帚(图五),给孩童挂在衣服的扣眼里,精致可爱,堪称艺术品,用意皆是祈福求平安,扫除病灾。


这些习俗专为儿童而设,无一不是体现长辈对孩童的祈愿与祝福。


在这些习俗中,黄色显得非常突出。黄色在民间历来被认为是威严、正气的象征,在人们心中有一种神秘色彩,不能随便使用,只有皇室才可以使用,如道士用来写咒语的符写在黄纸上。丧事活动中也多用黄色。端午节因其本意即为祛灾辟邪,所以,黄色格外受青睐,南方端午要吃“五黄”,就是带黄字或带黄色的事物,如黄鳝、黄鱼、黄瓜、咸蛋黄和雄黄酒(说法不一)等,北方端午的民俗事象中也多与黄有关,黄色剪纸、黄色的黍米包粽子、吃的鸡鸭鹅蛋里都有蛋黄,还有雄黄酒、“禄寿线”里的黄线等。


每个传统节日都有独特的节日饮食,端午饮食与节日内涵和时令也同样相关。


吃粽子。《风俗通》说:“先节一日,以菰叶裹米、栗、枣……盖取阴阳包裹之象也……所以赞时也。”端午节这天,山东全省几乎都吃粽子,包制粽子的叶子一般是竹叶或苇叶。过去,胶东一带的粽子大多是用大黄米(黍米)包制的,叫角黍。现在粽子的品类多样,如肉粽子、蛋黄粽子等等,味道也有甜有咸,形状也多样。山东境内还用一种特殊的粽子叶材料,即槲栎树的叶子。槲栎树,别名橡树、柞栎、大叶波罗、金鸡树等,民间俗称“桲椤叶”。桲椤叶的生长规律是“新芽不发旧芽不落”,因此在民间包含着家中香火代代不绝的寓意。桲椤叶有一种特殊的甜香味道,用槲树的叶子包蒸粽子等食品,健康天然又味道独特,用桲椤叶包成的粽子,形状多为长方形。


吃鸡鸭鹅蛋。春天家禽产蛋多,人们得以在端午节用禽蛋增加营养,以增强抵抗力,强身健体。这些蛋类从过完年就开始积攒,农家即使再困难,也要样样数数准备一些,节前馈赠亲朋、孝敬老人,成为端午节送的礼品,人与人之间的友情亲情在这些习俗中得到了传扬和巩固。鸡蛋之外,鸭蛋和鹅蛋一般提前腌制成咸蛋以佐食,端午时候煮熟分给孩子们自己支配,那是一种任何财富都不换的感觉。


饮雄黄酒。过去人们有在端午饮雄黄酒的习俗,作为药酒的一种,人们认为可以祛病辟邪;小孩子不能喝,大人们就会用手指蘸着酒在额头眉间点画一个“王”字以示象征。


035459sowmj6zdogpdwjvo.png

(端午染红指甲·宋


地域不同,端午习俗也多样,如女孩子簪石榴花、染指甲(图六)等。长岛这天有到礁石下摸鲍鱼的习俗,俗称“摸房檐”。民间节日习俗的形成,首先还是源自自然的物候和生活的需要,由生活而民俗,由实用性发展到民俗性,就像端午的各种习俗,包含了人们对生活的热爱,对自然的尊重与顺应,对平安健康的祈福,人们用丰富的想象力和辛勤的忙碌为平淡艰难的生活增添了无限的乐趣。


---公众号编辑部

总编:郝有林

主编:芝草

编辑:张桂荫 王慧 赵良山

本期编辑:张桂荫


转载声明:本文转载自「芝罘历史文化研究会」公众号,搜索「gh_88661fc3423f」即可关注,[阅读原文]。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中文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烟台前线 ( 冀ICP备13012704号-1 )业务客服客服001 客服002

GMT+8, 2024-11-23 01:21 , Processed in 0.051620 second(s), 23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4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