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月二十六日下午,两棵冬青文化空间,第十五期围桌茶话“聊聊解放后老照片背后的故事”如期举行。20余位喜欢珍藏老照片的朋友带着珍藏的家族老照片欢聚一堂,争相分享老照片背后的故事。
雨过天晴,阳光灿烂,两棵冬青经过雨水洗礼,更加郁郁葱葱。片片树叶在阳光的照耀下闪烁着青翠明亮的光,树下的绣球开着朵朵紫色的花,如梦如幻。屋檐下几株蔷薇在雨后的阳光里笑得那样艳丽,一朵朵都是开心的模样。古朴的小院里几株花花草草都在努力向上,开出美好的花。
朋友们带着美好的心情开始了围桌茶话,分享着各自带来的老照片,在一起聊聊父母的爱情,乡村的变迁,个人的成长,朋友的离去……
讲堂的大电脑幕墙上展示着一张张泛黄的老照片,分享者也一张照片、一张照片地分享着自己的人生故事。首先分享的是年过七旬的牟崇礼老师,十几张照片代表了他大半生的生活、学习、工作的人生历程。
在一张南山路小学毕业典礼的合影中,老人已经找不到自己,在发小罗胜光老师的帮助下,找到了那个满脸青涩的孩子。大家望着那个青涩的孩童,再看看儒雅端庄的牟老师,恍若隔世。
接下来分享人是军人后代,部队大院的孩子刘丽莉女士。她从一张母亲闺蜜古装扮相的老照片讲起。这是一张领风气之先的杭州照相馆拍的一张艺术照片。
照片上一位美若天仙的美人身着古代服饰,头插花红,手执团扇,低眉浅笑,活脱脱的一个多愁善感的林妹妹。这张母亲好友的艺术照片,让她老人家惊艳了大半生。今天的老母亲再看这张珍藏的老照片仍然羡慕不已。
爱美的母亲心灵手巧,在贫困的日子里把小她20多岁的妹妹和女儿丽莉打扮的花枝招展,宛若仙女。
丽莉从母亲再讲到父亲,父亲一身军装英武俊朗,在部队大院和战友的一张张合影,让我们看到了那个时代革命军人的精神面貌。一张张照片背后的老房子,也引起了在座的文史爱好者好奇探究的欲望。
李文耀老师从两张不同时间,同一院落,和母亲合影的两张照片讲起他的人生故事。他讲人生有三大不幸之事,他算是摊上了第一大不幸:少年丧父。他还没有出生,父亲为了生活,跑到韩国做生意。
直到父亲68岁亡故韩国,他也没有再见到父亲一面,只见到朋友发来的几张父亲坟墓的照片。父亲墓碑上刻着后人的名字,儿:李文耀。李文耀讲他办好护照,一定要去韩国父亲的坟墓祭拜,跪在父亲的坟前喊一声“父亲”,尽一点儿子的孝心,好不令人心酸,唏嘘不已。也更加崇敬两张照片上那位独自把两个孩子抚养成人的伟大母亲。
张燕青和孟庆国两位分享人,有许多相同之处:年龄相仿、都是英俊潇洒的美男子……他们的照片引起在座女士们惊叹:“帅呆了!”。他们的人生经历虽然不尽相同,但却有一个共同之处:都赶上了祖国改革开发的好时代!他们也成了那个时代的弄潮儿。
他们走南闯北,国内国外,走遍了名山大川,也留下了许多珍贵的老照片。张燕青一身军装,手捧“五四”手枪,英俊威武。
介绍对象时拍的一张半身照又是儒雅文静的美少年,一张照片结下百年美好姻缘。昆明首届世界博览会,几盆香飘四溢的兰花,为山东争得荣誉和奖励。百年迎春盆景的合影又让人叹为观止。
孟庆国在70年代在湖南韶山冲的一张照片让他和上海的一青年结下亲密的友谊,两人相互交流学习,得以领那个时代的风气之先。上海外滩、北京故宫、太湖岸畔都留下了他英俊帅气的身影。
巧的是他也有一张手持“五四”式手枪射击的照片,标准的军人身姿,一点也不输在军营里摸爬滚打过的燕青的那张照片。可见,在那年代里每一个男人心中都怀着一个保家卫国的雄心壮志。最后,孟庆国告诉大家要好好活着,珍爱生命,享受人生。
周芳老师从她父母的一张结婚照片讲起。大家都说他长得很像父亲。她父亲、母亲又像是一对亲兄妹。世上难得好姻缘,几世修得夫妻情。
当年他的父母听从祖国召唤,一声令下奔赴大西北,投身到火热的大三线建设中,把最美好的青春年华奉献给了祖国的大西北。“献了青春献子孙”,一代人的青春之歌,让人既充满敬仰,又有几许酸楚。
周家清带来了一个古色古香的衣柜中的京剧女伶的黑白照片,她听送她照片的友人讲这是京剧大师梅兰芳先生的剧照。虽然大家无法确认,但那照片中的艺人眉清目秀,顾盼生辉,欲言又止的美人形象,让观者过目不忘。
周老师又分享几张她和丈夫的生活照片,看着一张张陈旧泛黄的照片,慨叹岁月的无常,世事沧桑。当年的青年才俊、高校学子如今已华发霜染。这是岁月留给我们每一个人的真实又美好的生命礼物。
初征军和韩长震都是烟台街上著名的收藏家。他们分享了他们收藏的一大堆照片。虽然他们和大家一样,不认识照片中的任何一个人,但他们珍藏的是一个时代的珍贵影像档案,他们收藏的是一个又一个或幸福欢乐或贫苦悲惨的人生故事。
本人没有分享家族照片,而是向大家展示了珠玑村几张老照片,有破败的古村旧貌、有由烟台书协主席张连之题写厂名的烟台第二啤酒厂大门的照片、有70年代珠玑人在南山修建渡槽引来门楼水库的水灌溉百亩良田的珍贵照片。
史料记载,门楼水库东干梁1970年4月开工,1972年10月竣工通水,全程40华里,大小建筑110座,修建隧道14条,门楼水库的水直接引到了芝罘岛大疃村。
珠玑村人为了引水浇灌南山良田,在只楚村东水渠引水到发电厂院水塘,建水泵房一级扬水。沿山坡建设管道,在南山西坡建二级扬水站。再沿山腹修建水渠,翻山越岭建两座高空渡桥,引水到现在黑尚莓酒庄位置的周家石山。
用水库水灌溉良田,粮食产量大增。照片上珠玑人用三叉杆,钢索卷磨机一点点把预制好的一节节水流槽拉起架设好…..现在看看这些老照片,也让人惊叹。一群可亲可敬的父老乡亲,他们用汗水创造了那个时代的奇迹。几张老照片,半步珠玑史。
芝罘区文史研究会副主席曲德顺对收藏老照片情有独钟。他带来了一箱子研学采风收集到的老照片。还有许多他从文物市场购买来的珍贵影像资料。因为时间关系,他没有展示这些珍藏,而是拿出他家族的照片,讲述了他父母的故事,讲述了他的兄弟间的美好往事。
分享会最后有一个欢乐的小花絮,有人提出要评选出最优百岁生日照。不知什么原因,响应者了了。只有曲德顺和本人两人展示了自己的百岁生日照片。大家开玩笑地把冠军给了曲德顺。
荣获亚军的本人向自己的百岁照敬礼致意,并告白当年的自己“咱俩和解了”。其实人的一生就是寻求自己和世界、和自我相互和解的过程。曲德顺也上来和百岁时的自己说:“小子,咱俩没完,永不和解”。
和解与不和解都蕴含着万般人生况味,和解与不和解都是人生的最好选择。
最后大家在两棵冬青前合影。此时阳光正好,金色光辉洒向大地,洒向小院中的一草一木,人和世间的万物都要经历世间风霜雪雨,向阳而生。
这是一个温馨美好的下午时光。
2024.5.27夜
注:张文泰老师手稿如下:
转载声明:本文转载自「文会研学社」公众号,搜索「chefoowenhui」即可关注,[
阅读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