听闻临近的青州市有全国最大县级博物馆,馆藏丰富,代表藏品:北魏至北宋龙兴寺遗址出土佛像,明代状元卷,东汉“宜子孙”玉璧等文物,值得现场观摩。
更有城建历史2200多年,明清建筑风格的青州古城,以及国家5A级旅游风景区,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云门山石窟石刻等知名景区。
当下古村游热门,作为半个古村游历达人,对历经千百年余年沧桑风雨,依旧保存有大宅老屋的古村落情有独钟。
中国传统村落风格的井塘古村也在我的计划之中。
恰好敏芳姐公司安排在青州开会,一天半的会议,在第二天中午结束。
我们约好我上午坐高铁到青州汇合后,在青州做短暂自由行。
得益于祖国发达的交通系统,可以在相隔三百多公里的两个城市,实现两个小时直达的快速通行。一路疾驰,浏览了漫山遍野粉白花开的无限春光,高铁抵达青州站。
正好赶上午饭点,在酒店就地吃了简单自助餐,小憩之余,按网上预约参观青州博物馆。
青州城市不大,打车费低,遇到的出租车司机都颇健谈热情,我们打听青州的景点和文化特色,他们很熟络的介绍推荐。现在人大都有一种与家乡与有荣焉的归属感,尤其在外地人面前更会表现的积极充分。
青州博物馆门前广场看到一群穿黄背心,带小黄帽的小学生成群结队的往馆里走去,有点奇怪,现在是上课时间,这是学校组织出来游学了吗?
从预约通道刷证件进入馆内,开始我们的青博之旅。
每家地方博物馆都会有一个本地历史发展循序渐进,年代更迭的展厅。
信美东方第一州——青州历史陈列
文心丹青——馆藏书画作品展
石载千秋——青州石刻展厅
瓷韫风华——馆藏瓷器及标本展
在瓷器展区看到穿汉服簪花的姑娘在拍照,真是美极了
有邻衡王府——衡王府历史文化专题厅
汉梦华章——香山汉墓陪葬坑出土文物展
青州微笑——龙兴寺遗址出土佛教造像艺术展
1996年龙兴寺遗址出土北魏至北宋时期的600余尊各类佛教造像。该发现被列为当年中国十大考古发现之首。
埋藏坑出土的佛教造像分为造像碑佛像、菩萨像、罗汉像、供养人像等,九成以上属于北朝晚期的遗物,最早的纪年是北魏永安二年(529),更多的属于东魏、北齐时期,少数唐代造像,最晚的造像纪年是北宋天圣四年(1026)。
青州龙兴寺佛教造像的雕刻技艺高超,姿态各异,显示出雍容华贵的艺术效果,保留了较为完好的贴金和彩绘装饰。
彩绘与雕塑的完美结合,使造像更富有层次感,金与彩也使佛、菩萨的世界更神圣绚丽、充满生机。
古代的无名艺术家,用匠心和虔诚,在一凿一锤中赋予石头以鲜活的生命力,将佛与菩萨的世界变成人的世界。
佛、菩萨含笑欲语的面庞、柔美飘逸的服饰、灵动的手足,到舞动的飞天、遒劲的神龙、盛开的莲花。
这批佛教造像的出土弥补了中国佛教艺术中东魏和北齐佛教的实物资料。反映了当时人们对佛教的信仰与崇拜,为研究当时的社会历史和文化背景提供了重要线索。
我们没有请游览讲解服务,只走马观花的看个大概。饶是如此,这楼上楼下四层的展厅转下来,也消耗两个多小时的时间,直到馆里响起了提醒闭馆的广播,我们还在香山汉墓展厅流连。
出来的时候看到文创区灯光明亮,还有不少游客在挑商品,也跟着进去买了几样,做到此一游的纪念。
本地人建议晚上去青州古城,说灯光下的古城街道更好看。
我们下榻的宾馆在青州古城的对面,从博物馆回来后稍事休息,看外面夜色渐起,出门去逛夜幕下的青州古城。
夜晚的灯火楼台,是一幅描绘城市夜晚美景的画卷。华灯初上,万千光影在黑夜中绽放,赋予城市温暖的底色与生活的热度。
可能是淡季,又不是周末节假日,晚上的青州古城人流稀少,街边的店铺虽然开门营业,但是大都门可罗雀。
两边的露天摊位稀稀落落,想找个用晚餐的地方,但多是全国通行的普通小吃,当不得饭。
灯光下的古城看不真切两旁的房屋楼宇细节,只一味地沿着大道向前。不知道走了多久,经过一个路口又经过一个路口,还是找不到吃饭的饭馆。
想到在旅游景区吃饭大抵是容易踩坑的,陷入“贵而次”的漩涡。
然而看到一家名为“东哥的鸡”和“东哥的鱼”两家毗邻的饭店,人声喧闹,门前桌满客多。
就这里了,我们在烤鱼这边门外找了个位子,点了烤鱼。
现在的夜晚,晚风吹来还是有点凉意,好在烤鱼有加热,不怕凉掉。
烤鱼就小酒,越喝越有。
聊着闲天,看着路上光景,遇到拍小视频的博主。
不知不觉到了十点以后,街上人越发稀落,酒足饭饱,漫步往回走。
临近半夜的古城街道,干净又安宁,深夜的灯火阑珊,犹如心灵的港湾,让人在这寂静的夜晚找到一份飘然出尘之意。远远看去,一路灯光迤逦,延绵不绝,人在光中游。
灯火万家城四畔,星河一道水中央。
遥望前方道路的红灯晕染了深夜的黑,想到穿越小说里,女主大都会在时光交错的瞬间,发生不同空间上的碰撞,让人的精神或者灵魂出窍,而进入另一个平行时空里。
每当光影折射,目眩神迷的时候,我都会有这样的浮想联翩,想象着自己会从这个世界消失,到一个新的世界重启另一段的人生。
网上有句话,这世上真的没有值得你在乎的人了吗?
没有在乎的人,就去寻找一个在乎的人吧,哪怕是个虚拟的人或者遥远的人。有了念想,如萤之亮,如灯之光,像天上的月亮,心里的星星。
没有在乎的人也是一种自由状态吧,哪有自己找麻烦事做的呢?
只要我还在,世界对我来说就是一个超级大的森林园。想办法在这个森林里活下来,照顾好自己,才能到处看。
生活是琐碎的重复,日复一年,但是在心里,在精神上每天逛逛不一样的地方。虽然不知道这个森林的尽头在哪,会遇到什么样的惊喜和惊吓,但支撑我的就是想要看看的那颗心。
可不能白来世上一趟对吧,尽可能的多看看。
夜市千灯照碧云,高楼红袖客纷纷。
第二天上午的行程是井塘古村。
从青州古城附近打车二十多分钟到了井塘古村。提前团购的门票,验票后穿过一条长廊,进入井塘古村区域。
入口坡上有一家院落在整修翻盖,准备做经营场所。
井塘古村始建于明代景泰七年(1456年)。该村因东南纱帽山下有一清泉,形成一塘,村民将塘砌石筑高为井,村名便由此而来。
沿村中山路拾阶而上,有座关帝祠。
关帝祠进门先是一道照壁,照壁后北屋正间有香火供奉,旁边有一小小亭子,不知道供奉何方神圣。
院中有一戏台,雕花的垂拱古香古色,顶上瓦应该是换过的新瓦。
景区游览导图
非节假日周末,村中游客稀少,本来做经营的场所豆腐坊,手工面条之类的场地大都没有营业,一路都是断垣残壁的石头房屋院落遗址。
空置的无房顶地基里长着粗大的树木,证明这里闲置很多年。村里鲜少居民,倒是有些老太太摆摊卖些山里特产,手编的筐篓,价格便宜到让人于心不忍的地步。
一路浏览向上,到了井塘古村的一个重要景点,吴家院。
吴家院据说是明朝衡王女婿吴仪宾的住处。
对于尊贵的郡主为什么嫁给乡野的村夫,坊间传说是衡王,封地青州。他有三个女儿。
大女儿二女儿嫁的都是高官贵族,门当户对,夫婿身体却都不太好。三女儿到谈婚论嫁的年纪了,招亲只一个条件:身体魁梧强壮,能吃饭。
井塘村人吴仪宾,平日靠打柴、卖柴为生。一天,他到城里卖柴,听说衡王正在选婿,就想去蹭顿饭填饱肚子。肚子缺油水的穷小子遇到好吃的自然大快朵颐,衡王的三女儿看在眼里,觉得能吃,肯定身体好,便将绣球抛给了他。
衡王自然不愿女儿下嫁到村里,但见小吴身强力壮也就同意了。
衡王担心女儿受委屈,在井塘村为他们修建了大院和72间房屋。为方便女儿回娘家,又在村子与王府之间修了一条用青石板铺就的小道,俗称“官道”。
也许是演绎,是传说,也许是真的,毕竟留下个吴家大院。
挺大的院子里有塌的房,也有翻新的几排房现在做招商经营,倒是估量不出原址的规模有多大。
院里有几个村里的大叔大姨们在此做些打扫卫生和接待游客的工作。看样子,村民已经转变成工作人员的身份,在村里上班,适应了新时代的需要。
我沿着吴家院的一个出口出去,走上了一条荒凉没开发的山路,到了高处往下看,周围一片房倒屋塌,石墙零乱,荒无人烟。
树木占据了人类曾经居住但是废弃的房屋,自然的力量最强大,在和人类争夺资源的长期斗争里,只要有一点机会就会卷土重来,重造一个生态链。
一路走走看看,发现山里的院落很多是依山而建,院墙人造一半,借山势一半。
比如说这家的屋顶虽然没有了,但是从遗址上还是能看出有北屋正间,东西各有厢房,南边是正对着山墙,西南角有上山的石阶,在自家的院子里就上山了。
我沿着这条山路向上,山顶上有一排石头砌的城墙似的石围子,还有小碉堡。
这排石围子不知道什么年代,防的土匪还是乱军,村里没有介绍,无从知晓。
一个院子有几套翻新后的房做山里动物展和植物展,炒面摊,小酒庄。
几个村里大妈在看门聊天,我们尝了一下当地酿的果酒,味道说不出来,一股发酵了但是又不落实处,不知所谓,没法形容的味道,既没酒味,也不甜。
敏芳姐说像酵素的味道。她本来想买点当地自酿酒回去斟酌,但是这味道让人很莫名,就只能作罢。
终于找到了村高处的堡楼。
堡楼里面空荡荡,只在一楼大堂里放着两个锈迹斑斑的大钟,上堡顶的楼梯上有老式武器和枪支等冷兵器的展示。
上了顶楼,从碉堡的缺口里往外看,远处村落琳琅,山野梯田,绿树粉花杂缀其间,让我一个平原长大的人,联想到一副远近高低,层次错落有致,色彩如水墨一般的山水画。
孙家老宅
一位大姐在卖热饮和手工煎饼,十块钱一大袋,怎么吃也吃不完。
我问大姐,村里人都哪里去了,怎么现在村里人丁稀少,还房屋闲置如此之多。
大姐解释道,山里交通不方便,都是台阶,不要说汽车,连自行车都进不来,种地和搬运实在不方便,都搬山那边平原重新盖房居住了。
又问起,那村里这些闲置的房子呢?
大姐说,谁家还是谁家的,谁家想回来做经营,政府给做翻盖,也不要费用,赚的钱都是自己的。这栋孙家大院就是他们家的老屋。
他们现在就像上班一样,每天早上过来看门招待游客,傍晚再回山那边的家里去。
这解释了我的疑问,我们去过很多老村探访,闲置坍塌的房子,大都保留的房梁,和不用的旧家具以及生活物资。
而井塘古村的闲置房子里,不但没有房梁,且没有任何生活用品的留下。这是搬家的时候,把房梁和家用品都带走了。
临走的时候,敏芳姐和孙家大院的大姐说了一句:祝你们生意兴隆。
大姐高兴的说,谢谢。
谁都喜欢听吉利话。
村里的百年皂角树
石板院
这家先人在山岩上,开凿了一整块石面做院面。
古人盖房真是奔着要长治久安,庇护子孙多代的目的去的,所以井塘古村经历了五百年的历史。
如果不是受到了现代新生事物和思想的冲击,人搬迁到了更适合居住的平原环境,这里的石头房子还会继续住下去,保佑着后代的安居乐业和福泽绵长。
路上的石阶干爽而不滑腻,走在上面,心中陡然升起山中岁月长,世上已千年的遁世感,山间清风明月,宁静致远。
那些石墙石盘石凳沉稳静默坚挺依旧,我深深地为先人们所折服,当年仅凭着一双双勤劳的手,便将一块块坚硬笨重的石头打磨成型、垒砌成墙、建筑成屋。
现在做民俗馆的张家老宅
城里的楼房能住多少年呢?
除非是别墅,对于高楼大厦来说,五十年就该是极限了吧,就算不塌,已经是状态百出,岌岌可危,不敢住了。
井塘古村除了翻新做经营用的那些院落,几乎没有完整的房子了。
如同老人会被冷落遗忘一样,村子本来也被遗弃了,是商业让这里被重视,重新换发了生机和活力。吸引到了游客的加入,村民有了创收的途径。
井塘古村更适合做个古村遗址公园,用现在的科技手段做老村的多方位复原图,把百年老村曾经的房屋规模和街道布局展示给大众看。
毕竟很多人不具备想象力,也无足够的文化底蕴和怀旧情怀,对于这些人来说,大老远来看一个百年古村,看到的满是坍塌和荒凉,会觉得失望和不值。
出了井塘古村景区的大门,我们在山脚下的一家农家乐随便点了两个家常菜,酸辣土豆丝和鸡蛋炒地皮菜(一种类似木耳的菌类植物)。
以前没吃过,菜上来尝过没有明显的味道,不说好吃也不说难吃。
搭配上早上买的早饭,摆了一桌子。
敏芳姐要了啤酒小酌,我吃饱去看农家乐老板养在附近的盆景,以迎春居多,是老板从山上挖下来,然后嫁接培养多年。
农家乐后面村子旁边有一条狭长的商业街,另一边是干涸的河道,可能到了夏天雨季,河水就会涨满河道,绕村而行。
有工人在给这条石板路打防护栏,是实木的防护栏,不是常见的水泥浇筑那种。
顺着这条河边的石板路向前随意游逛,路边每隔一段有大叔大姨就地摆个小摊,编着筐,卖点野菜啥的。一天的时间就过去了,看了风景热闹,还有了收入。
我走到最远的两个摊位,两位大姨隔着石板路一左一右,各守着个小摊子,一边编筐,一边聊天。
一个大姨说,我编完手里这个就去买点韭菜,回家烙饼吃。
我看这个大姨的位置靠里,游客难走到,有心照顾她一点生意。打听一种六角小筐的价格,大姨说十块钱一个。我拿了两个,扫了码说,你可以买韭菜回家做饭了。
大姨笑着说,是啊,我一会就走。
经过另一个大姨摊位的时候,大姨对我笑笑。
我伸手拿了一个椭圆形小筐问价格,大姨小心的说,我这个比你买的那个贵啊。
我寻思,你能有多贵啊,二十?
大姨说,我这个十二。
我哑然。
这个筐可以二十的,也不贵。
顺原路返回农家乐,看到一个大叔摆摊卖杂项,顺便编筐,他带着眼镜,清瘦而斯文,像个清冷的老知识分子模样。他编的不是苞米皮筐,是荆条筐,成品只有一个大的和一个小的,大的用不上,我问小的多少钱。
大叔说十四。
我心里一声叹息。
我问大叔,你们在这里摆摊是免费的吗?
大叔说不免费,每年一千块钱的费用。
平均到一天三块钱也不算贵了,毕竟还要做基础设施的投入以及招商,宣传,管理方面的一些工作。
我从来不觉得商业有什么不好,谁也不想过苦日子,想赚钱不丢人。商业化了,原来闲置坍塌的老房子开发做旅游景点,吸引了游客,村民也赚了钱。
十块钱的一个筐是很便宜,但是每天编几个,一个月一两千的收入,对于农村没有退休金的老人家是一笔不小的收入。他们靠自己的手养活了自己,还能舍得吃点好的,舍得花钱。
不然,他们靠什么过活呢,靠儿女给,还是政府的低保?没有游客,他们编的筐和野菜卖给谁呢,没有收入的农村老人家是很可怜的。
商业让人群和物资流动起来,人多了就带来了钱,老人们有了底气和尊严。他们守着个小小的摊子,一天不停地编织着小筐,也编织着他们平凡一天和朴实的生活滋味。
我发现这里的老人大都很主动和游客推荐她们的小商品,十块几块的一点一点点的充盈着他们的小钱包。
我很认可她们的积极主动和认真工作的态度。靠劳动和服务赚钱是老人家和市场双赢的一种奔赴与互利。
这就是商业化的意义。
在井塘古村的时候,一位老奶奶给我推荐她的香椿,这么多才十二块钱。
我想给她二十块,又不想让她觉得这是一种施舍。
带着一路买的几个小筐回到农家乐,敏芳姐正在和老板请教关于养育迎春的问题,桌面上放了两盆迎春花,看样子这是要请回去妆点家居了。
农家乐老板不止供应饭菜,还有本地的煎饼,槐米茶等农产品。一家三代(应该算四代,闺女带着个尚在襁褓中的小外甥),守着个农家乐,亲人天天在一起,其乐融融的天伦之乐,挺好的。
敏芳姐买了迎春,又去老板的商品摊位挑选崖柏茶台。她有做个茶室的想法,平时注意收购和此相关的物品,现在万事俱备,只欠场地了。
本来我们的计划,上午逛井塘古村,下午去云门山石刻。
春光融融,鸟语花香,在农家乐坐着一时懒了,预计的晚上的高铁回烟,再去云门山过于匆忙。
我们本来是随性的游玩,不疲于奔命,怎么舒服怎么来,临时决定不去云门山,就这么消磨下午到五点多打车去高铁站。
人生海海,山山而川,从海滨城市而来,路山川乡野而经历。人生就像蒲公英,看似自由自在,却身不由己。人生没有如果,只有结果和后果,所得所不得,皆不如心安理得。
在哪里着地,就在哪里随遇而安。风吹即飘荡风平则静安。蒲公英的飘散,是对过去的告别,也是对未来的追求。蒲公英是能够飞翔的花儿,不会为后代设计要走的路,而是给它们翅膀,让它们随风飞翔。
房子是固定的,而人是流动的,人在哪里,家就哪里。那些被闲置和废弃的老房子,不过是另一种形式还给了大自然,本来也是来源于此。
出自幽谷,迁于乔木。
在平淡的生活之余一时兴起的随意漫游,两天之内,体验了不同的城市人情风物和地理景观。不赶场,不焦躁,这样的体验感挺好。
转载声明:本文转载自「盛乔艺旅」公众号,搜索「gh_3afedf7d7d6d」即可关注,[
阅读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