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节之后我觉着最火的两个人,一个是减肥成功的贾玲,一个是读书成功的宋濂。他们为什么火,因为他们讲透了逆天改命之道:那便是奋斗精神和读书改变命运。
我在网上初次读到关于《送东阳马生序》时,把文章转发给了我的儿子,晚上回家我找他想问问他的读后感,谁知他轻描淡写的回我一句,我知道,我们老师都给我们讲了。我接着问:你就没啥感想?他回:你想让我有啥感想?我一时竟语噎,是呀,我想让他悟出读书的重要,我想让他读出知识改变命运,但是又想,这还用我说,老师在学校肯定讲的比我透彻,孩子们肯听也听得昏昏欲睡,虽然都是字字珠玑,句句惊心,但在孩子眼里,不过是一篇考试的文字而已。
那些人生的道理,那些过来人的经验,那些经过风雨洗礼留下来的精华,那些前人吃过的盐,那些前人走过的桥,为何对孩子这么没用?想起来树木希林的一句话,一次她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记者问她作为一名资深演员,也是一位阅历丰富的长者,请问您对年轻人有什么人生建议?她回答:请不要问我这么难的问题,如果我是年轻人,老年人说什么我都不会听。年轻人如果事事听从父母老师,事事遵从书本教育,哪还是年轻人么?
记得我在看电视剧《知否》时,有一段我非常有印象,齐衡为了自己所谓的对明兰好,处处在朝堂针对顾廷烨,以至于自己成为了太后的刀剑而不自知,她的母亲焦急万分,那一夜他的父亲对他的母亲说“有许多的经验,许多的教训,就是仔仔细细的说给孩子们听了,他们就算孝顺,一字一句的背了下来,他们也还是不一定能明白,终究是要让他们,自己走出去,闯出去,摔了跟头,尝到了了甜头,夜半坐下来,静思所得所失,回想起今天的话他们才会明白呀。”
也在网上看到过这样一句话,让家长告诉自己的孩子,现在不吃学习的苦,将来会吃生活的苦。我们现在这样苦口婆心,这样呕心沥血,这样语重心长的教育孩子,不就是我们已经吃到了生活所给予我们的那记响亮的耳光了么。我们常说世间自有公道,付出就有回报,真正生活过才明白,付出和回报是不成正比的,但是,在学校里,付出和回报是绝对成正比的,当年,我们的父母也盼望我们好好读书吧,为什么就没听进去呢。
曾经沧海难为水的曾经,曾经那些青葱的岁月,当时只道是寻常的那些当时,那些被自己无限挥霍的当时,书上的大道理能成段成段的背诵,却是在最不能走回头路的生活里才明白,纸上得来终觉浅,难道真的让孩子再走自己走过的路?一辈一辈这样重复?
绝知此事要躬行,为何明兰比齐衡要活得通透?因为生长环境不同,想到这里又突然觉着“苦难是最好的大学”这句话是真理,可是,我真的要让孩子过苦日子么?这种苦要苦到什么程度才能叫他明白学习的重要呢?想来想去,文章里说的那些又变成空洞的说教了,毫无用处。
该干预还是顺其自然的好呢?来点阿Q精神,孩子自有孩子的路,你这做娘的,还是少说话多做饭吧,生活会替你教他做他该做的事情,哪怕那是他已头破血流,但那必定是可以让他铭心刻骨的,比现在无数的说教对他更有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