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德志 之罘得一堂 2023-11-29 18:41 发表于山东
烟台山是烟台的象征,山上有诸多历史人文景观和自然景观。若要论起烟台山的自然景观,在我的心目中,山上的石船则当属N01。但出乎我意料的是,当我在朋友间提到烟台山上的石船时,作为烟台人,竟有不少人对其漠然不知,就更别说是见到过。
不仅如此,今天当笔者在网上搜寻烟台山石船的老照片时,资料很是贫乏,完整的石船形象几乎难见。几经搜寻,只有清代印在明信片上的两张石船图片资料。
此上二图系网上所搜,为清代名信片所刊,反映了彼时人们对造化奇观的重视。这应说是造化奇观比较完整的全貌图,但其险峻之貌缘于角度问题体现的尚不充分。还有我在一上海旅游达人介绍烟台山的抖音视频截屏的一张图片。至于石船石舷上的石刻题字,更是阙如。足见我们对其的宣传方面的薄弱。即使艺术家们用绘画手段来记录和表现造化奇观景色的,网上也难得一见。
正在笔者嗟叹之余,通过网络的蛛丝马迹,偶然探得原烟台市城市雕塑管理办公室主任、市环境艺术管理办公室主任李福昌先生在上世纪七、八十年代创作了一批烟台题材的写生油画作品。于是便与其子李林先生联系,说有一张,这使我大喜过望,于是获得了这张珍贵的写实油画作品图片。
烟台著名雕塑家、油画家李福昌先生,1978年油画写生作品《造化奇观》。作品生动地体现了石船的险峻形象,其危哉之状,跃然眼前。 或许是笔者在园林部门工作过的原因,所以对石船爱之、赏之、叹之有加,每有外地同行来烟台参观交流,我总是陪同客人去烟台山参观(烟台山作为一个公园,上世纪九十年代中期以前,一直隶属于烟台市园林管理处管辖。
2000年划归市文化局管辖,2021年,景点管护人员编制又回归市园林部门,景点管辖权划归市国资委部门)。去烟台山,石船是必定要去的一个地方。我认为,到烟台不到烟台山是一个遗憾,到烟台山不去看石船同样是一个遗憾。
其实,石船这个景点,应该叫着“造化奇观”,石船是造化奇观的点睛之笔。该景点位于烟台山的西北侧山阴半腰,陡崖峭壁之间,但见有一巨石凌空横卧,其形若船,其状顶平下尖(石船的顶部足有二十平米,至底部长不足一米,宽不足半米)。
其重约百余吨,其下有石垫,石垫与石船的接触点仅有数十平方厘米,看似摇摇欲坠,岌岌可危,而它在此金鸡独立,固若金汤却达千余年之久。
此网络图片,着重拍摄了石船支撑点的部位,能较好地体现石船之险峻之貌。惜乎其它角度未见,然有此一图,亦足欣慰。
石船的内侧石舷上,刻有清代康熙年间贡士刘九标所题的一首七律诗句:“谁将石壁劈成舟,屹立山腰海上头。纵有风涛惊不倒,虽无桨舱势能悠。难供利客奔南北,止许高人宴夏秋。却笑胶舟游楚水,问王空自动齐侯。”立足此处,放眼大海,但见海水悠悠,浩瀚无际。
航道上轮船往来,日夜穿梭。石船亦宛若置身大海,款款而行。石船的上方,与石船近在咫尺,有一丈余巨石向天而立,俨然一桅蓬帆,迎风鼓荡,人称其为“石帆”。据悉,此石是远古时代地壳运动、岩层断裂形成的。
笔者曾观察过石帆顶部的轮廓和石船的头部轮廓,应属一石从中间一分为二,劈为两半所成。目睹此景,让人不得不惊叹大自然的鬼斧神工,天然造化。驻足于此,四周环顾,令人陶醉,心增感慨。
忽忆起昆明西山佚名《题西山飞云阁》联句之上联,其句云:“半壁起危楼,岭如屏,海如镜,舟如叶,城郭村落如画,况四时风月,朝暮晴阴,试问古今游人,谁领略万千气象”?将其移用于造化奇观景点,不亦相宜乎!
康熙36(1697)年,时任福山县令祁国祚,以“造化奇观”题于石帆之上。石船舷上刘九標题诗图片未能搜得。
石帆的向海面,有时任福山县令的祁国祚(官至天津道,康熙朝的能吏,诗词书法皆佳),于康熙36(1697)年,题写的“造化奇观”四个遒劲端庄的擘窠大字,高度概括了人们对石船、石帆的由衷赞叹!
石帆的右下部,刻有清代上杭县文人丁锦堂于同治壬申冬月,由京师返棹之罘,观石船之题句:“一帆万里乘长风,壮志雄添海浪中。片石巍峨参造化,天工端不借人工。”同样是对石船、石帆天工造化的惊叹与赞美。紧邻其左侧,仍有一些题刻,惜乎漫漶不清,难以卒读。
壮美的烟台山,因石船石帆之造化奇观而壮色,一时文人墨客,为石船石帆题诗刻辞,又使造化奇观锦上添花,魂魄顿生,增添了烟台山的文化内涵。然而,如今的造化景观已不复完整。石船已倾覆不在。
据《齐鲁晚报》2003年2月26日讯:“2月22日,烟台山上一处位于烟台港主航道附近的标志性景观——被称为“造化奇观”的百吨重“石船”,突然从山腰处滑落。这块传说矗立了上万年的巨石如此“陨落”,引起了当地市民的关注。”这不啻是一声霹雳,使人遗憾。
清代其它石帆题诗题句,因石面漫漶斑驳,已不复卒读。捡翻《烟台市情》、《烟台市志》、《烟台区域文化通览.芝罘卷》等,均未见其记载。 石船千年不倒,而今毁于一旦,究竟缘于何因?有人跟笔者陈述过,笔者也曾作过访问和搜寻,归纳之,迄今大约有以下几种说法:
一是风能说。认为石船的倾覆是风力所造成的。此说似不能成立。如此重量的巨石,什么样的巨风才能吹得动?况且此处紧靠大海,一般只有冬季的北风较强,且不说北风是否有如此强:,即或是有,也是由北向南吹,石船倒也是向东南方向倒而不是向海而坠。
二是人为说。有论者反映说,石船倾覆的原因是人为而成。问其何因?说是怕石船万一哪天滚落下来,砸到游人,那就责任大了,所以将其推下了山崖。此说可信度也不高。谁敢冒天下之大不韪,做历史罪人?即使有人敢干,笔者恐也不敢信的。
三是雷震说。一位曾在此工作并任过负责人者对笔者说,是一次打雷,雷声产生震动,从而使石船滚落崖下。
四是雨冲说。《大众网》2006年10月16日《烟台山“造化奇观”消失》报道:烟台山景区的一位负责人说,2月22日天降大雨,石船是因为大雨冲刷造成石块松动后翻落的。
五是航道巨轮震动说。烟台山管理处负责人向记者反映:近几年,“石船”下不远的主航道巨轮出入频繁,有些数十万吨的巨轮经过航道时,会掀起很高的浪,山上经常有小石头被震落。据烟台大学土木系教授介绍,万吨巨轮驶过时形成的冲击波,可能会对岸边的石质结构产生影响,所以不排除浪力长久作用山体造成巨石支撑点失衡的可能。
六是“酸雨”腐蚀说。烟台大学光电学院老师则认为,由于烟台山靠近市中心及航道,空气污染可能会形成“酸雨”腐蚀支撑点,使之下滑。
以上六条,众说纷纭,石船倾覆原因究竟何为?由是遂成一谜。
石船原貌能否恢复?这是许多老烟台人所关心的,看来也是一大难题。据笔者观察,石船滚落崖下,应没有入海,而是落入距原址十米左右的礁石丛中。但由于石船重量巨大,加之此地地势险恶,环境复杂,尤其石船险峻的支撑形势,要使石船恢复原貌,看来不是一件轻松的事情。但愿我们能借助当代强大的科技力量,让造化奇观得以完整的呈现。
王德志书法 刘九标七律诗
癸卯初冬,时令小雪,天气云转晴。笔者再登烟台山,直抵造化奇观景区。但见石帆挺立依旧,却不见石船踪影。北风袭来,似闻帆声悲鸣,此莫非是石帆对石船的呼唤?亦或似如胶似漆的夫妻在渴望团聚?
于是便攀礁石,履险壁,直欲与石船一会,再抚刘九标的七律诗刻。然上下攀爬,热汗涔涔,年届古稀的我,却始终未能如愿。举目沧海,不觉怅然若失,一首《癸卯小雪访石船不遇》,便从内心缓缓流出:
小雪时节难见雪,
石船泊处止余帆。
奇观千载今安在?
海浪声声泪眼涟。
转载声明:本文转载自「之罘得一堂」公众号,搜索「zfdyt1955」即可关注,[
阅读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