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上注册,结交更多好友,享用更多功能,让你轻松玩转前线论坛。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中文注册
×
三月读书7本,笔记如下:
1.《另起的新文化运动》袁一丹 2.《我们活在巨大的差距里》余华 3.《鸢回头》刀尔登 4.《致女儿书》王朔 5.《东坡乐府》苏东坡 清·朱孝臧(辑校) 6.《我与地坛》史铁生 7.《去爱那可爱的事物》玛丽·奥利弗 倪志娟(译)
1.《另起的新文化运动》袁一丹 9分 一本关于“五四运动”的学术型研究内容。“五·四运动”之新处不在思想层面,而在于成就了各种社会力量的跨界联合。跨界联合的基础,是由国家危机触发的民众怨愤。那些久已逝去的人们,依然存在于我们的生命里,作为我们的禀赋,作为我们命运的负担,作为循环着的血液,作为从时代的深渊里发出来的姿态。让我们有机会去透过一个时代回应中国当下的思想氛围,或许也是一种价值重估,重新评估新文化的价值内核。时至今日,我们依然能够感受到“五四精神”底色的影响和那一场雪耻锄奸的爱国运动的激昂。谁也没有办法预料这一次“新文化运动”之风潮迥异的面目,也没有意识到这一事件的“伟大”意义和其蕴藏的社会能量。时间会给出一切答案。
2.《我们活在巨大的差距里》余华8.5分 总有一段文字,影响生命的成长。古希腊普罗泰戈拉曾言“人是万物的尺度”。每个人对于他所属的社会都负有责任,那个社会的弊病,你我他,也有一份。不得不承认,当你用神经和情感去抚摸一个作家的文字,有时小说会像锋利的刀片让你感觉到疼痛,有时也会让你感觉到静如死水。在喧嚣的尘世,读书实在是涤除尘虑的一种生存方式。人的影响短暂而微弱,书的影响则广泛而深远。我们本就生活在巨大的差距里 无需“对比”,世界本身就是这个样子,变化的是你的认知。
3.《鸢回头》刀尔登 8.7分 所谓的秩序是建立在哪里?在一个有秩序的还是浑浊的世界里生活,该用什么样的态度?孔子思想当中的“克己复礼,天下归仁”在当下社会还显虚无缥缈。毕竟人的浑然一体只发生在我们所尚不理解的层次里,在我们笨拙的理解中,人总是自相冲突,许多行为不可解释,归根结底,所处时代背景不同而已。如老子般三生万物,亦如庄子般,世界上的事大多是没有希望的,可悲!不存在一种合理的生活或生存方式,唯一的出路是活在自己的精神王国里。彼时的庄子放弃了对当时世界的政治期待以及责任,乌托邦里是理想的世界。庄子说:“天地有大美而不言”。美就在你的身边,只要留心,衣食住行,无一不美。作者带领读者的精神回头之旅。 回头看,有印记。
4.《致女儿书》王朔 8.9分 一位父亲对女儿关于自己家庭、血缘、历史和个人情感的真实叙述,带着玩世不恭的幽默态度,真实,敏感,坚强又脆弱。剖析作为作家内心深沉的歉疚和痛苦… “你必须只有内心丰富,才能摆脱这些生活表面的相似”。作家若不敏感就难以写出走心的文字。他把女儿视若珍宝,他的心声只对女儿说,他不怕在女儿面前失了面子。原生家庭对他形成的伤害,导致他的性格放荡不羁,他不想让女儿再经历,他说:作为父亲,存在的意义便是为女儿的一生打个前站。只希望女儿不再重复他的经历。在书中他细致地告诉女儿什么是正确的世界观,拳拳的为父之情漫洇纸上。用玩世不恭的态度二本正经的胡说八道,也是老王对女儿的深爱了。
5.《东坡乐府》苏东坡 清·朱孝臧(辑校)9.3分 读完《苏东坡传》,又读《苏东坡新传》,再读《东坡乐府》,根据编年体读完342首词作和东坡颠沛流离的一生,书籍装帧设计优美,女儿抚摸着东坡的《寒食帖》一再强调看完一定送给她。 不做人间惆怅客,且做清都山水郎。或许当下读他是此身风光霁月,黑暗沉寂中也能开出的豁亮,我们被他那份独有的光芒所吸引和感染。“休言万事转头空。未转头时皆梦。”而他不过感慨大梦一场,几度秋凉而已。在物质泛滥的世界里,我们需要退守精神世界的“自由”。在颠沛流离中,学习东坡寻到一种洒脱的生活方式,仅仅“活着”是不够的。
6.《我与地坛》史铁生9.5分。 那份独坐天地中心的安静与盛大,那种夜的声音如此辽阔,那种地坛角落里草木葳蕤的生气盎然,都成为作者笔下抒发的镇静与从容。诚如他说“在满园弥漫的沉静光芒中,一个人更容易看到时间,并看见自己的身影”。这文字里那份巨大的沉默的力量,于他彼时坐着轮椅一次次进出这地坛心中的空旷,一份无处安放的不知所措,地坛于他而言,像冥冥之中的安排,无论是东坡的“与谁同坐?明月清风我,还是老庄哲学之“乘风列子,列子乘风”。作者文字里流露出那种强大的生命力,因瘫痪而走上的文学创作道路,在文字里解开了一个又一个生活的谜题,虽然也曾四顾茫然,但他最终抬头看到的是深阔的天际… 这是一部深沉的生命咏叹!
7.《去爱那可爱的事物》玛丽·奥利弗 倪志娟(译)9.2分 因为女儿朗诵的一首诗,买了她的书。她诗歌中的生命力,有一股“想象性”安居于自然和生物中的况味。尽管我们很多的希望被现实生活涤荡的竹篮打水一样渺茫,但,还好有文字拯救我们于水火。其实,不是所有的作者都希望被“读懂”。很多隐匿在诗词文章间的作者,只是记录了那某一刻的灵光乍现,这样的记录者,或许是担心笔下的作品受到因对作者了解后的贴上标签的伤害吧!作者希望把笔下的漫天星火送给你,自己偷偷藏下夜空背后的漆黑和沉寂。她,如是。
转载声明:本文转载自「丛榕」公众号,搜索「congrong---」即可关注,[ 阅读原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