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上注册,结交更多好友,享用更多功能,让你轻松玩转前线论坛。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中文注册
×
这个养眼的名字,养活了一个时代,看到饸饹床子,就又一次受到时光的感染,把日子拉得很长,那往昔的峥嵘岁月,艰苦朴素的背景浓香,充满干劲十足的农业大生产的力量,闪烁大跃进生活的光芒,藏着中华民族太多的希望和幸福。
饸饹床子,有木制和铁制两种,是轧制饸饹面[hé le miàn](又称合罗面)的工具,也是中国北方的传统特色面食之一。在赤峰一带,把和好的荞麦面、玉米面、小米面、高粱面和小麦面,用饸饹床子在锅上轧成面条状,现煮现吃,成为独特的风味名吃。
据传说,饸饹面有一个古老的传说:商纣王听闻苏护之女苏妲己相貌奇美,下诏纳其为妃,苏妲己就由其兄嫂护送前往国都朝歌,途中下榻于当地驿馆,妲己之嫂颇通玄术,知道会有妖魔不利于妲己,于是下厨用面粉佐以祛邪镇灾之物作了一碗面,亲自给小姑妲己端去,看到九尾狐狸精正在吸取妲己的元神,幻化成妲己模样,假妲己笑问所端面食叫何名字,妲己之嫂见天命如此,只是喃喃道“活啦,活啦……”于是演变为“饸饹”。到了西晋时期,刘伶被罢官,晚年开了一家饭馆,依据历史的“活啦面条”,作为特色食谱,并把传说悬挂门口,食客也由此日渐增多,成了绝世佳肴。
在家乡,一个营子饸饹床子并不多,一般的时候吃不上饸饹面,只有在拕?打墙、和泥上笆、赶热活和干重活时,才能吃上一顿荞麦面饸饹;有在老人去逝时,给举重的人轧饸饹,叫吃“饸饹头子”;还有给小孩发“百岁”吃,叫吃长寿面。那时候,视饸饹为生活奢侈品,因食欲大开,吃的多,当成浪费粮食,农民平时是吃不上饸饹的,吃上的也就是榆树皮玉米面的,还得满街借饸饹床子。
时过境迁索无味,机又逢时成大餐。随着社会的发展,科学技术的进步,电力机械改变了饸饹床子的一切,成为民俗怀旧物件,在赤峰市赤都文化驿站四楼民俗展厅里,又见到饸饹床子,略显陈旧,还渗透着热气蒸蒸的影子,勾兑出那些难以忘怀的故事与传说。 转载声明:本文转载自「赤都文化驿站」,搜索「chidushuhuayuan」即可关注,[ 阅读原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