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上注册,结交更多好友,享用更多功能,让你轻松玩转前线论坛。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中文注册
×
建水古城,坐落于红河北岸,距离省会昆明约220公里。古城建于唐代,距今已有1200多年的历史。建水在元、明、清三代都曾是滇南的政治、经济和文化的中心,素有“滇南邹鲁”之称。 据说元朝建立后,忽必烈为了表示对南宋的蔑视,把南朝国都杭州的当时称号“临安”发配给了偏远的建水。 也许是临安二字本身就带有书香墨气,这座遥远的滇南小城至今还拥有保存完好的精美古建筑50多座。 城门五里外的双龙桥又叫十七孔桥,是云南古桥中规模最大、艺术价值最高的一座多孔连拱桥,已列入中国造桥史册。 双龙桥在乾隆年间只有三孔,到了道光年间又建了十四孔与之相连,因此俗称 “十七孔桥”。
图/穷游er 没事爱喝水的鱼
桥身上建有三层飞檐式阁楼,层檐重叠,从远处望去,如长虹卧波。
当时双龙桥建成后,成为建水通往石屏的必经之路,加上附近村寨较多,大家约定固定日子在桥上赶集,这一块是旧时西庄坝子最大的交易集市,繁荣一时。 从踏进古城开始,一切就开始慢下来了。古城不大,基本上是以临安路为主的几条街道。城内古建林立,文物荟萃,书院相望。
云南省历史上叫“三迤”,清朝时先后在云南设置迤西道、迤东道和迤南道。牌楼上的“两迤锁钥”, 指迤东道和迤南道,说明建水曾是云南的重要通道和关口。 建水文庙是云南最先建造的三座庙宇之一,其现存规模、建筑水平和保存完好度,仅次于北京孔庙和曲阜孔庙。
图/穷游er H-Vision
古时建水文风盛行,元代初期就已经开始创建文庙庙学,明朝以后又相继建学政考棚、州学、书院、府学等,明清开科取士,有时云南一榜举人中,临安学士竟占半榜之多,所有又有“临半榜”的美称。 建水文庙是仿照曲阜孔庙而建,采用中轴对称式,有1殿、2庑、2堂、2阁、5祠、8坊,是一组规模宏大的建筑群。 步入肃穆的"太和元气"坊,迎面是20余亩的“泮池”,泮池是古代官学的标志。泮池上有一思乐亭,取自《诗经·泮水》中的“思乐泮水,薄采其芹”,据说当时的读书人若是中了秀才,到孔庙祭拜时,得到大成门边的泮池采些芹菜插在帽上,这才算得上是个真正的读书人。 登上数级石阶,可以看到“洙泗渊源”牌楼,古时,孔子在洙水和泗水交汇处讲学,因此洙泗成为孔子以及儒家的代称。
图/穷游er nwpu
大成殿是文庙的主体建筑,大成殿五开间,屋顶采用琉璃黄瓦,歇山顶,由二十根高五米的巨柱支撑,其中有二十二根青石大柱,全用整块石料凿磨而成。 上方悬挂康熙的“万世师表”、雍正的“生民未有”、乾隆的“与天地参”,还有光绪的“斯文在兹”等御赐匾额。
庙宇周围古柏森森,显得庄严肃穆,雄伟壮观,有"金碧壮丽甲全滇"之美誉。
从古至今,大多数中国人在仓廪实衣食足后,都要购置田地,修建家宅宗祠,建水城内的朱家也不例外。
朱家花园位于古城中心的小巷深处,占地两万平方米,建筑面积5000多平方米,是清末乡绅朱朝瑛兄弟建造的家宅和宗祠,前后历时二三十年才完成。
朱家花园主体建筑呈“纵三横四”布局,是建水当地典型的并列联排组合式民居。三套三进的房子,屋檐接着屋檐,走廊连着走廊,形成一个又一个相似又不同的院落。 院落层出叠进,雕梁画栋、飞檐走脊,有大小天井42个,房屋214间,空间景观层次丰富且变化无穷,仿佛“迷宫”一般,因此又有“西南边陲大观园”之称。 步入中门,迎面而来的是一道花墙,上面开着一道月宫门,正上方有四个大字“循规蹈矩”,背面是“谨言慎行”,提示着家人,为人处事的原则。 朱氏宗祠前有一方水池,名“小鹅湖”,取自朱熹与陆氏兄弟进行思辩的“鹅湖之会”。
院子的中轴线上依次排列着前厅、中厅和后堂。前厅左接花厅,花厅三开间,卷棚顶花厅内悬"中将第"匾,是朱朝瑛参与辛亥革命临安起义后获中将军衔时所制。
建水朱氏家族到了朱朝瑛这一代,已经成为云南商帮“临安帮”中的首富,于是朱家便开始建盖家宅宗祠。 谁知院子盖了一半,朱朝瑛因个旧矿工起义失败逃去了日本,在日本的5年期间,朱朝瑛接触了许多革命党人,并参加了兴中会。1910年,他参与领导辛亥临安起义,被民国政府授予中将军衔,成为国会议员。 但在接下来的护国运动中朱朝瑛站在了袁世凯一边,使得朱家二度陷入困境。 军阀混战中,朱朝瑛被控通匪,后押至昆明,1930年,朱朝瑛客死他乡,朱家从此败落。 朱氏家族在一个新旧世界交替的乱世中灰飞烟灭,留下的唯有精美的花园在默默诉说着一个家族的悲欢离合。 建水城最早为南诏时修筑的土城,明洪武二十年(1387年)扩建为砖城。筑东南西北四城门,分别为东门迎晖门,南门阜安门,西门清远门和北门永贞门,其余三城楼于明末毁于战乱,仅剩东门朝阳楼留存至今,成为滇南重镇建水历史悠久的主要标志之一。 朝阳楼高24米,为三重檐歇山顶,檐角飞翘、画栋雕梁。屋檐下悬挂着由清代云南著名书法家涂晫所题写“雄镇东南”的四字匾额,为清代四大榜书之一,也是唯一幸存者。
团山民居位于建水古城以西13公里处,是一座是拥有600多年历史保存完整的古村落,也是建水古城小火车的终点站。
图/穷游er 刀刀7904
小火车大概每天早上9点从临安站出发,途中会经过双龙桥站、乡会桥站,约一个半小时左右达到团山。
团山,历史上是彝族的居住地,彝语称“突舍尔”,意为“藏金埋银之地”。这是一座相当典型的同姓家族聚居的村落,村里80%以上是张姓,少数外姓人家多是当年张家请来的帮工助手,他们也在这里安居乐业。
团山古村不大也不算小,“四合五天井”、“三坊一照壁”、“走马转角楼”等云南传统的民居建筑形式,在村里都能看到。
各建筑形制规整,布局灵活,空间丰富,外雅内秀,凸现出滇南民居建筑的典型特征。 村中很多老宅子还有人居住,虽然有些许杂乱,但不影响建筑的精美,有人气的老建筑仿佛也更有灵气。 在这里,你可以顺着指示牌的方向参观游览,也可以漫无目的的溜达着。你或许会与背着稻草的农夫擦肩而过、或者也会遇到村前空地石台上闲坐聊天的村民……古村里的生活从来都与繁华无关。 建水因为《舌尖上的中国》和《人生一串》而名声大噪,豆腐,大概是建水最受欢迎的食材了。
图/《舌尖上的中国》
在建水,随处可见一个小小的方桌前围着三三两两的食客,桌子上面烤着豆腐,店家熟练地翻拣着,炭火慢慢地烤着。 白色的豆腐经过炭烤的烘烤,底面逐渐变成金黄,翻过来接着烤,原本硬硬方方的豆腐会慢慢鼓起肚子,基本成了一个圆球,直至两面金黄。 这时店家会把烤熟的豆腐放在中间,嗷嗷待哺的食客们赶紧夹起来蘸上小料咬一口,浓郁的发酵豆香充斥着口腔。 满心欢喜的吃完手里的这块,舔舔唇边的酱汁,便开始寻觅着下一块,不用担心记不清自己吃了多少,店家会用吃一颗豆腐,投一粒玉米的方式进行记账。建水的豆腐好吃,外地却难以复制,都源于古城里的一口井。 《云南通志》上记载:“溥博泉在建水城西半里,俗呼大板井,水洁味甘,供全城之饮。民间有“先有大板井,后有临安城”之说。 大板井的井水清澈透亮甘甜,越过大石板围成的井栏向下望去,泉水深不见底,竟然有几尾活鱼在其中游动。 当地人说,是因为过去的居民担心有人投毒,苦于无法监测,便将鱼养在井里,有着示警的作用。
图/ shutterstock
井水制作出的豆腐清香美味,晾干后便可送到城里的各个小摊上。 建水古城美食众多,除了临安烧豆腐,草芽米线和汽锅鸡也别忘了尝一尝。
图/穷游er 没事爱喝水的鱼
建水,一直是心中一个私藏的目的地,有人说,建水有着自己的时间刻度,在这里时光会慢下来。 曾经的临安府显赫一时,很庆幸如今的建水没有沦为千篇一律的模式化古镇。 几百年岁月倏忽而过,这个滇南小城如今依旧散发着恬然淡定的气息,在属于自己的时间刻度上,不缓不慢,徐徐前行。
转载声明:本文转载自「穷游网」,搜索「qyer2012」即可关注,[ 阅读原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