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胶东地区,很多村庄名字的后缀都是“庄”、“夼”或者“沟”,一看就知道是个小地方。但也有的村庄的后缀很大气,以“府”命名。烟台栖霞市官道镇境内,就有个村庄叫做“八家府”。
八家府村坐落在岗山南约十华里,相传唐王征东为安置老弱病残有功之臣,在村庄南面建了只有两个城门的城池(现名半城沟),八家府村就位于两者之间。根据栖霞地名资料记载,当初在此建村的先民,最先取名为“八家福”,大致意思是居住在这里的八户人家都有福,后来逐渐演变为八甲福、八甲府,后来定名八家府。

(八家府村位置示意)
在古代,府比州县的级别要高,因此,这个以府命名的村庄,在民间也留下不少有趣的传说故事。
相传在古代,有一位知县到半城沟旧址游览。为了赶路,午后酒饱饭足未做歇息,直接出发。
人马顶着烈日爬过了九顶梅花山,翻越了石磊耩,人困马乏。途中酒后的知县倍感口渴,可惜走的匆忙,身边忘了带水。此刻见前方有一小小的村落,就下令就地歇息寻口水喝。碰巧老远见到有一位老者在村后井边提水。

知县下轿让身边的衙役前去讨水喝。衙役们大声吆喝,“喂,那边的老头快把水送过来县老爷要喝水。”那老者像是耳背一点没有反应,弯着腰继续扯着惯绳在提另一桶水。一名衙役不耐烦了,上前一把揪住老者的衣领,“不听见老爷要喝水吗。”衙役的鲁莽使老者打了个趔趄,差一点把刚提上井台的那桶水翻到井里。老者用一只手挡着耳朵眯缝着眼大声说:“啊,要哈水啊,水筲里有,请便吧。”
那衙役提起一桶水来到了知县身边。急不可待的知县口渴的不顾一切,蹲下搬起水桶就要畅饮。那干裂的嘴唇刚刚触及到了桶边,只见那老者抓起路边堆放的一把麦糠撒在上面。知县瞪了一下老者本想发威,可口渴难忍,只得吹一下漂浮的麦糠,再喝一口水。这样反复多次,总算解了口渴。接着衙役们也一一如此。
知县经喝水歇息片刻觉得轻松多了,他要给这面前不懂规矩的老者治罪。“老头你知罪吗?”
“你这人不识抬举,喝了我的水不但不感谢我,反而要治罪与我。请问我何罪之有?”老者说。
“你见了老爷我不下跪不说,明明知道我口渴急待喝水,为何向水桶里撒麦糠?”
“我先不说我为何不下跪,可是大热天‘哈’凉水是有讲究的。你不是种地的不知道乡下的事儿,大热天出了汗饮凉水可不能急,能伤了胃。在水里撒一把草,自然就得慢慢‘哈’,这样不会得病。”
那知县听了觉得有点道理,气也消了,天热烦人,也不打算与这老者置气,就在树荫下歇息了片刻,便启程去半城。

官轿刚起,突然县令想起追问这位不凡的平民为何见官不跪缘由。就命衙役上前问话。那老者缕了一下胡子笑着说:“你们可知道这是何处?”
“一个小小的村子呗。”
“你错了,这是‘八甲府’,比县大。”
坐在轿内酒劲正浓晕晕乎乎的知县,一时被弄的糊涂了,自知道山东东边有个登州府莱州府青州府,可从没有听说过有个八甲府。
“府哪能给县跪拜的道理啊,您说是不?”老者发话了。
那位县太爷从轿内探出头睁大眼睛细看,前方不远处醒目的“八甲府”三个大字出现在眼前。 “起轿”,一声吆喝,一行人马尴尬的队伍离村南去了。
从此以后,在岗山一带便留下了村比县大的典故,至今流传不息。(本文作者:隋建国)
(后记:民间故事自然有艺术加工的成分,如果严格考证的话,这种情况在古代发生的可能性并不高。故事本身,应该源自于当地人对村庄这个大气名称的调侃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