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本文作者隋建国,大花园村人,栖霞民俗研究专家,著述颇多,下面是他对自己村庄历史的简要介绍。)
![](http://p3.pstatp.com/large/pgc-image/37e8753de9cc44f280a4237b81c121d6)
(配图均为大花园村周边场景)
以下是正文——
栖霞市官道镇大花园村,位于栖霞西南部与招远毕郭镇交界处的岗山前怀。北依连绵起伏的罗山山脉尽头岗山,南靠岗山与九顶梅花山(石磊耩)之间的东西大洼肥沃的平原和官道(现306省道),是典型的丘陵与平原集结地带,这肥沃的土地养育了全村两百多户人家,其中大多数为隋姓。
据记载,胶东隋氏始祖在宋末由河南汝宁府固始县东关,迁居山东登州府栖霞县蛇窝泊。到第四世隋世昌时,正值元初,他以武见长,授安远大将军,被封为定海侯(据《莱阳县志》和《定海郡隋氏祖谱》记载。海阳市行村镇何家疃有大元定海侯隋大将军坟茔)。
大花园村原属于岗山寺院的花园,相传,当年栖霞的岗山寺与隋家联系密切,隋姓人定期到访寺院并按派族人协助看管花园,这也就是大花园隋氏家族在大花园的起源和村名的由来。
![](http://p3.pstatp.com/large/pgc-image/75d072c8cc5d46018b0494e83cb2f1ab)
族谱记载,大花园隋氏始祖是明代从原栖霞县的水头村(现属于海阳市)迁来。始迁祖兄弟二人,排行老大隋召在大花园(岗山寺的花园管家),老二敬福在隋家沟。相传,还有一支系迁址寿光县彭家道口。听说是一家老少挑着担子,那担子发出的声音好似“支勾,支勾,彭家道口”,后来到了寿光县一打听,果然有个彭家道口,就落户如此。
![](http://p1.pstatp.com/large/pgc-image/3c643ca6da3e45c486de7fa32b71e717)
落户之后,花园隋氏逐渐繁衍壮大。如今大花园村有200多户,800多人口,基本都是隋姓一家。隋姓论世,村里的辈分现在从25世至31世都有,27、28、29世人口较多,31世仅五六人。
![](http://p1.pstatp.com/large/pgc-image/7baa574801c8458b854b98d19d828190)
在历史上,由花园村外迁人口到东北及外地的不在少数。 族谱记载,“清康熙年間,18世文煥、太伯(出福山岗嵛村)。19世應聘(出京西一百八十里八稜村、隋家堡子)。清乾隆年間 ,23世鳳儀(文)迁解格庄,允誥(自花園出住蓋州後平安堡--萊陽楊家疃),克昌(通化縣),紀(自按與京水棋溝道士溝),學海(道士溝),英(道士溝),富(出江東阿什河東南五十里小泊家),貴(小泊溝)。24世 福(出莱陽小汪家),中言(住通化縣),福(通化縣),祿(通化縣),通(通化縣),德(通化縣),-滄(通化縣)。25世萬年(通化縣),世萬春(通化縣),萬祿(通化縣),萬幀(通化縣)。”
传说,隋家花园当年落户后,家中没有族谱(过年没有“祖子”供奉先祖),每年除夕夜需要骑马回老家祭祖。路途远往往不能按时到达,去早了不开门,晚了受责骂。无奈他们每年只得大年三十晚饭后就起身前往在村外等候。一年他们偷偷将族谱抄录,在自己家里新请了祖子供奉祭祖。那老家的族长大年午夜不见花园的晚辈前来叩头祭祖便当即扬鞭骑马前来问罪。当看到花园支系已在大堂祭奠,就无声无息的返回。(类似的传说,在胶东很多姓氏中都有)
大花园隋氏家族历来注重民俗文化传承,至今传统民族节日都按往年的习俗过,尤其是春节家家都挂“祖子”除夕夜祭祖祭天拜年,不忘先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