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上注册,结交更多好友,享用更多功能,让你轻松玩转前线论坛。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中文注册
×
本帖最后由 岗山文化 于 2019-12-22 15:32 编辑
岗山农民文化艺术节 ——乡村文化的一面旗帜 隋建国 岗山坐落在栖霞市西南部与招远、莱阳、莱西四县市交界处。山虽然不高,海拔仅有193.9米,但少有名气,有口皆碑的“岗山的和尚耙了”的典故就出在这里。 岗山原名钢山,因在山顶用力踏脚,能发出好似敲钢击贴的声音,故名“钢音山”,即钢山。后唐太宗李世民征东曾在此设过岗哨立过战功而被赐封为岗山。在征战中,世民痛失四员大将(铁遇战死在钢儿山,铁不及钢;柴绍殉职于燃柴岭,柴草抵不住燃烧;李玉瓶遇难盆口峪,盆扣压了瓶子;单子玉献身于琵琶岭)。为怀念死难众将士,东征大军每人一把土撒向遗骨,一夜之间在岗山前东西百余里筑起成千上万个泥塚子,光有名的就有72个。后又在20华里外的风水宝地建了只有东西两个城门的半城,即现今的半城沟村,安置老弱病残有功将士。征战结束后,在魏征举荐下,太宗亲自赐封山名并下令在此建筑和尚庙宇供奉为国捐躯的亡灵,赐名岗山寺。 寺院历经唐、宋、元、明四朝800余年。兴盛时期僧人800之多,曾是胶东半岛潍坊以东地区的佛教中心。据传明朝朱元璋曾在此避过难,后来还赐封金筷子和金碗作为镇寺之宝,并在洪武二年拨银两重修(现存石碑)。因受两朝皇上恩宠,后期因不法和尚殃及百姓被用耙刑处决了,留下了“岗山的和尚耙了”的典故,及许多有关美好的传说,至今有口皆碑。从那以后,在民间便留下了“岗山的和尚罢了”的歇后语。每逢人们自己或不想叫别人做的事情,都会把手一摆说:“岗上的和尚——罢啦”(耙了)。 《岗山传说》2010年被列为烟台市第三批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名录。 为了挖掘弘扬历史文化,为了宣传家乡人文景观,在众多知心朋友的共同努力下,经过半年的筹备,于十二年前2007年农历正月十八日,在当年原岗山寺院的花园现今的大花园村举办了“首届岗山农民文化艺术节”,拉开了乡村文化娱乐活动的序幕。 可以说,看起来仅是短短的十二年,可在当时属于全一色原滋原味的真正是农民自己举办的文化艺术节,在周边多个县市区中还是首例。届时,来之栖霞本市及周边招远、莱阳、莱西近二十个农民业余文艺团队及个人登台献艺。开幕式栖霞市委宣传部、组织部、共青团栖霞市委、官道镇党委政府等领导出席。烟台电视台、栖霞电视台、烟台晚报等媒体参与了整个活动过程。 十多年来,以岗山文化为主题的文化娱乐活动在岗山周边方圆百里的乡村生根开花。如今村村鼓乐响,歌声遍四方,一派乡村新气象。现今的舞蹈队、秧歌队、鼓乐队、吕剧团队、京剧团队、婚庆队、歌舞团等如雨后春荀遍布所有乡村,且全属于自发,资金自筹。以岗山文化艺术节系列的庆丰收、迎新春、岗山文化联谊会、百姓大舞台等形式的多次大型打造的交流平台为多多文艺爱好者提供了展示自我技艺的舞台,活跃了乡村文化娱乐活动,促进了精神文明建设,繁荣了乡村经济。 如今,我们不仅有“岗山农民文化联谊会”民众文化娱乐团体,宗旨是其一,担负岗山周边文化活动的组织协调,其二,不定期的打造平台进行艺术交流。还有“岗山书院文学社”,宗旨是收集整理岗山周边的有关民间故事、民间传说、地名来历、人物传记、民风习俗、岗山物产等历史民族文化,为家乡传承留存文化遗产。《官道人文》一书即将闻世,这是乡村镇级的人文书刊,将为后人,留下一份历史记载的一页。 附:艺术节主题歌词向往崗山 1=C 2/4 (中速 亲切地) 宋良石词曲 1. 岗山,岗山,神秘的地方,远去的岁月拴着畅思。前有大花园后有岗山水,晨钟暮鼓伴随着日出月亮,日出月亮。和尚作恶被耙了,和尚作恶被耙了,功过是非永记上时代篇章。啊 啊 啊,啊 啊 啊,岗山的神秘,神秘的岗山神秘的岗山,人们对她充满了热切向往,热切向往,热切向往,热切向往。 2.岗山,岗山,英雄的地方,战斗的旗帜指明方向。先驱们在大地撒下红色的种子,军民团结打垮日寇消灭蒋匪帮,消灭蒋匪帮。烈士壮举惊天地,烈士壮举惊天地,三座大山被推翻人民得解放。啊 啊 啊,啊 啊 啊,岗山的英雄,英雄的岗山,人们对她充满了热切向往,热切向往,热切向往,热切向往。 3.岗山,岗山,美丽的地方,改革的春风送来希望。官道连接起天南海北,万众一心促发展齐奔小康,齐奔小康。大地崛起富民工程,宽广道路通向了幸福天堂。啊 啊 啊,啊 啊 啊,岗山的美丽,美丽的岗山,美丽的岗山,人们对她充满了热切向往,热切向往,热切向往,热切向往。 (作者宋良石,原官道镇文化站站长) 此词曲是为2007年首届岗山农民文化艺术节而作) 附:岗山农民文化艺术节视频(优酷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