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上注册,结交更多好友,享用更多功能,让你轻松玩转前线论坛。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中文注册
×
本帖最后由 岗山文化 于 2019-1-18 08:58 编辑
往事 搂 草 隋建国 小时候,每到冬秋季节,我和小哥奉母命几乎天天到山里拾草。 那时候上山拾草大多是熟草,就是庄稼地里一年生长干枯的杂草。其次是山坡地埂地堰子散落的山草叶子。因大片的山岚有看山人守护,待秋后放山分到户收割,仅剩下点滴草叶子。家里有条件的扛着链子,拿着扁担绳子或推着车子,带着干粮上山。在暖和的坡子前按个摊子,拉“链子”,一天收获多多。 链子是搂草的大铁耙子和盛装草的底盘子(即拖子)为一体,统称为链子。链子耙有六或八号铁丝编制而成,好似正方形,不同之处是上宽下窄。耙子头约七八十公分宽,有弯曲的钩。耙长约六七十公分,中间有宽竹条捆夹并用皮条或绳子簕隔,每根耙钩相距二到三公分。耙子中间有一个弓形的耙杆,底下有用条子编制类似簸箕的拖子,以便盛草。拾草人拉着链子满山坡转,每当拉满了耙子就地卸下装在底盘上压紧。托盘子满了就卸在老摊子。这样方方正正结结实实,像豆腐方一样,一个摆一个。过了向午就要“刹草”(方言即捆草),将一个个结实的草,分两摞捆好,挑起扁担唱着山歌一溜小跑回家了。拉链子需要力气大,耙子和底部的草有十几斤,越重越“刹实”(方言,本意是某某过日子真“刹实”,寓意指过日子“斤斤”吝啬不大方。)这里指压得踏实,便利搂草。只要拉过链子的山坡,像剃了头,几乎见不到一点草叶子。因此,我们拾草,从不去这样的山坡。 那年月,有的上山搂草,还带着猎枪。这就有了搂草打兔子两档一的典故。 我和小哥羡慕拉链子,但不向往,因我们没有力气更没有条件。小打小闹楼点杂草树叶子,补助家里烧炕是可以的。我们拾草的工具除了小耙子,就是盛草的大篓子、网包和绳子。 大篓子大多是腊条编的,其次是面条或酒条编的。腊条编的最壮实,耐用。篓子呈扁形,上宽下窄,两边的篓子沿向外张着口,如个扁形大漏斗。顶部中间有一个篓子把,即可用胳膊拐,又可用小耙子杆插在篓把胯眼撅着。盛草先装满了篓子底,再向篓子把两边一刷子一刷子(方言即一捆)的塞,直到两边隆起,无法再塞,就成了“一刷篓子”。平时我们不用网包和绳子,因使用大篓子容易,不多草就能装满,便利耍懒。 我们兄弟俩拾草用的是小竹耙子。耙子钩用短了晚上妈妈就点着煤油灯烤燎,一个一个再弯曲。划拉草要避开早晨有霜的地方,因耙钩容易见潮拉直。若耙子钩断了或短了就向上挣(拔或拉)一下,用镰修理一下再曲,直到不能用了。耙子底部是用铁丝将竹耙棍串在一起的,中间有圆孔。爬杆的粗头从这里穿过与耙中间勒隔耙钩处固牢。爬杆顶部外沿刻一凹槽,耙尾与爬杆串的部位用皮子或撕下的破鞋傍缠绕。在正面爬杆头凹处缠上一根皮条,将皮条两头分别穿过耙子钩中间两根耙钩到反面(竹皮子为正面)。皮条若十公分,系在反面一个若五公分的竹棍上。再用细麻绳在竹棍和耙底与爬杆缠绕皮子处之间拉四五个回合。后用一巴掌长的实心竹棍为别柭杆,再将柭杆反复在多股绳子中间翻个转动,就是上劲(好似上弦),直到无法转动了,耙杆就牢固了。若搂草时间长了,耙杆松了,就随时上一下,即类似钟上弦一般。 我和小哥拾草大多不结伴,因人多了若遇到草多的地方,都会抢不便利。每天上山我们先选一个避风向阳的地方作为“家”,即所谓的“老摊”。篓子干粮等都放在此处。俺俩每划楼一小篓子就送到老摊。小哥很让负我,有时候我不满篓子也跟着他回老摊休息。中午我们到沟底找个藏风的地方,用石头薄片做个小锅灶,在上面熏烤饼子吃。回家时小哥总先给我装篓子,他的篓子始终比我装的多。我成气晚,尽管小哥只大两岁,可我个头矮,力气更不用说了。每次回家他都先给我把草篓子发上肩,然后他再自己背起沉重的草上肩,十分吃力。有几次我看他起不来了,就在后边助一臂之力。有时候小哥见我背不动,就向前走一段放下他的篓子,再回来帮我背。我不会忘记,他都是这么句话:真是个累赘。可笑的是,俺俩都是个贪财迷,常常碰到草多的地方,不舍得丢。拾多了,搬不了了,小哥看着摊,我就哭着跑回家让母亲上山帮忙。母亲一边数落,一边上山,我就在前面跑着带路,闹的啼笑皆非。记得有一次我和小哥为追赶一只瘸腿的兔子,耽误了搂草,回家时就在篓子底囫囵装了一些条子支空子,上面临时装了点松毛伪装。可纸里包住火,母亲拿来篓子倒草做饭露陷了。俺俩不仅挨了骂,还挨了棍棒惩罚。不过我是小的,一看不好就撒腿跑出门,待过后返回家母亲云消雾散了。过后小哥偷偷拿我煞气,说你跑了,打全我挨了。我嘴里不敢说,内心说,谁叫你老死心眼,活该。 拾草的方法有多种,在山坡上一般是用耙子从上往下赶,这样省力,一划拉就是一大堆。划拉松树毛不喜欢有草的地方,因费力。每找的一棵松毛多的,就先将散落的石头清除,再向一处楼。最好一棵树一棵树的划拉,再一摊一摊的往篓子或网包里装。有时候草不多,也学着人家拉链子,满山坡拉着耙子转。拉满了耙子就卸在摊子上。还有时候拿着镰刀学着大人们蹲着排草(方言。即用一小把草为引子用镰刀挨着地面一一排着割山坡低矮的杂草名曰“’排草”),然后再用小耙划拉。还有,拾草的秘诀是集小成多,就是必须有耐性。这样一点一点的拾和积攒就只然成了柴草垛了。再则,我从小受母亲的熏陶,养成了走路不空手的习惯。就是见到路上有树枝条子等都随时捡起捎回家,尤其是拾草。往往在拾草回家的路上肩背上的草棍棍条条横七竖八能插好多。我认为这些不起眼的东西放在路上就是废物,而拿回家就派上用场了。拾草还有兴趣,越拾越爱拾,划楼了一摊还想再划楼一摊,往往觉得拿不了了方才罢休。就这样一冬天下来,门口的草垛起来了,过冬取暖做饭的草不用愁了。 当年乡村有句方言,门口没有三大堆,长好庄稼正是吹。还有句格言是南跑北奔不如拾草攒粪。三堆指:草堆,可取暖生火做饭变为草木灰做庄稼的肥料。泥堆,可填猪圈骡马驴牛栏攒粪。再者指粪堆,即一冬天积攒下来的粪便以便来春送上山。那时候到了冬季几乎家家都上山拾草,即便田地的豆叶及玉米叶子都被收拾的一干二净,那山上就更不用说了。因此山林防火就没有必要了。不过国营的岗山林场,统称为“荒”,是没有人敢去的,那时候的制度严格,人人都自觉遵守。 就这样从小年时代到成家立业,搂草的行当一直陪伴着我。不过后来划拉草仅是冬秋偶尔的事,家中的碎草只是留着日常生火的引火草之用。做饭取暖已经被果园木头和条子及煤气电代替。 如今每年冬季我总是到村后的岗山划楼几天草,其目的是划拉松树毛当引火草,这已经成了我生活的一个组成部分。因一是松毛火力硬,便利引火;二来光顾岗山尽情领略大自然之美,进而了却我多年宣传家乡岗山历史文化的心愿。 到岗山拾草有时候儿子开着手扶车帮我,一天时间即刻如愿。然而,大多是我自己我推着车子进山。我去的地方都是别人不稀去的,因坡陡路远。我就喜欢这环境,划楼快,就是向路上放车的地方背难。我弓着腰一网包一网包艰难的背啊背。待车子装满了,草高挡住了视线,两手用力向两边一扒,露出一点空隙瞄准路,一溜小跑回家。看看满车收获,苦累随之烟消云散。 回想往事,期盼未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