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中文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搜索
查看: 5082|回复: 49

【转载学习系列文章】学做父母,共同成长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09-6-1 11:14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马上注册,结交更多好友,享用更多功能,让你轻松玩转前线论坛。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中文注册

×
一、让孩子最终能为自己负责

    在咨询中,我感到非常棘手的一件事,就是对有些特别逆反的青春期孩子,父母管还是不管的问题。
    这些孩子,有的是被父母娇宠坏了,有的是对父母完全丧失了信心,有的是情绪极度的紧张,有的是性格已偏激得走向了极端。对这类孩子,父母已经不敢管,因为父母稍微来点“硬的”“指令性的”“强制性的”东西,就会激起孩子强烈的反应:大哭大闹,拒绝上学,夜不归宿,甚至扬言自杀……
    怎么办?父母这时总是眼巴巴地望着我,让我给拿主意。
    但这个主意我还真不好拿,因为这事不是我在负责,也不是我能负责的。首先不管是不行的,孩子已经生了“病”,孩子已滑入了错误的人生轨道,濒临到人生危险的边缘,此时岂有不拉不扶一把之理?可管呢,也非常可怕,因此可能会更加激怒孩子,让孩子做出偏激行为,乃至真的彻底堕落甚至轻生,谁能接受得了这种结局?
    家庭关系处到了这种境地,真是到了“绝境”。
    面对这种几乎“无解”的高难度的家庭难题,我还是不能推卸我的责任。我不能替家长来抉择,但我必须给出有倾向性的分析指导意见。
    我的意见是,不能“不管”。我给家长的分析是,孩子现在的情况好比是身体上生了重病,如果要治疗,肯定会有风险,甚至是非常大的风险。但不治疗,不开刀动手术,那情况就会继续恶化,难以挽救,彻底没了希望。
    所以“管”就是“治疗”,这个大方向需要明确。在这个前提下,须考虑的是怎么管,以及最大程度地降低“管”的风险。

    怎么管呢?需要有三个最基本的原则:

    其一是“底线原则”。出了问题的孩子,特别爱用自己的“问题”为武器来与父母“作战”。父母越怕什么,我就以此要挟父母。你怕我不去上学,我就不去上课。你怕我变坏变质,我就夜不归宿。孩子发现只要自己一“出轨”,一“堕落”,家长就“害怕”,就“妥协”。此时家长必须看清孩子的心理,明确自己的立场。家长必须在合适的时间合适的场合,旗帜鲜明、准确清晰地告诉孩子:你的人生需要你自己来负责。你的人生结果,是由你自己选择而定的。你有什么样的人生困难,不管是千难万难,父母都愿意竭尽全力来帮你。但你非要选择消极堕落的人生之路,家长实际上是无可奈何,无能为力。因此家长必须向孩子明确自己的最重要最基本的原则立场:孩子不能夜不归宿,不能吸毒,不能犯罪,不能随意发生性行为等,这些都是孩子不能逾越的行为底线。

    其二是“双脸原则”。在坚持原则、明辨大是大非的前提下,我们应追求最大化的教育或积极影响的效果。家长常犯的错误是要不都“软”,丧失了教育的大原则。要不都“硬”,不讲求教育的艺术,把孩子推得更远,因而也实现不了什么正确的教育效果。实际上,此时父母需要唱双簧,比如要有唱“红脸”的,即坚持原则,勇于教育,敢于批评,不怕冲突,这样才能让孩子明辨是非,有所约束。除此之外还要有唱“白脸”的,即能关爱孩子,能给孩子情感支持,善于和孩子沟通,尊重理解孩子的人。特别在一方在坚持原则“唱红脸”的情况下,为不把冲突升级,不把情况变得更糟,不把矛盾闹得更僵,不把孩子推向绝境,另一方这时特别需要把“白脸”唱好,既要为“唱红脸”的说话,求得孩子的理解,又要表示对孩子的关心,设身处地为他考虑,此时要设法拉住孩子,给孩子一个台阶下,起到一个“贴心人”“调解员”“联络员”“辩护人”的职责。

    其三是“正常原则”。家庭出现了危机,放在谁心里也不好受。很多家长都是带着忧心忡忡、疲惫不堪的心态和状态找我来的。我能理解他们的焦虑不安,但我总要和他们讲,解决问题需要有一个正常良好的心态。没有良好的心态,就没有信心,行为多是消极的,难以产生什么好的效果。没有良好的心态,就没有持久的耐心,可孩子的问题不是一朝一夕造成的,解决起来也不可能是毕其功于一役。心态不好,自己首先就会被拖垮。没有良好的心态,其焦虑不安的情绪也会和孩子形成“互扰”,会进一步地强化着双方的不良心态。没有良好的心态,家庭不能恢复正常的生活,没有正常的生活,家庭怎能有正常的功能,对孩子正确有效的影响力就无从谈起。所以当孩子出了问题时,家长不能再出现问题,此时必须能抗住挺住,该怎么生活就怎么生活,你不是想要让孩子成为自信、积极、热情、快乐的人吗?你自己首先就要成为榜样

评分

参与人数 1威望 +8 收起 理由
小默 + 8 谢谢超版支招!

查看全部评分

发表于 2009-6-1 11:22 | 显示全部楼层
学到两点:

1、直接明确地跟孩子沟通清楚:你的人生需要你自己来负责,父母都愿意竭尽全力来帮你。

2、家长的榜样力量。
发表于 2009-6-1 11:36 | 显示全部楼层
强调了引导,而不是灌输。。。
发表于 2009-6-1 11:58 | 显示全部楼层
说到底还是两句话:教育和管理,两手都要抓,两手都要硬。
但做起来难,要做好更不容易。
发表于 2009-6-1 12:19 | 显示全部楼层
凡事只要涉及到两个人,任何金科玉律就都只能是参考和借鉴。人们脑袋里积累起来的东西,会搞乱一切。
 楼主| 发表于 2009-6-1 13:59 | 显示全部楼层
有些道理别人一说虽然都明白(只是没有那样的理论高度),但还是要不断学习更新,从观念到行动贯彻~~
具体到不同的家庭和孩子,要自己探索具体的方式方法,没有统一的公式,我感到这一点最难~
 楼主| 发表于 2009-6-1 14:27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叶茂 于 2009-6-1 14:42 编辑

二、学会爱的表达

【楚天都市报】大学生懒得写家书,父母寄来"填空信"
    大学生的家书竟变成了一道"填空题"。记者昨在武汉理工大学看到一封奇怪的家书。
    "孩子,好长时间没收到你的信了。你很忙,可能顾不上给家里写信,妈替你写好了,你只打个钩寄过来就行。最近身体好()一般()不好();学习累()一般()不累();有钱()缺钱();……"
    该校一项调查表明,眼下大学生的家书平均不超过300字。据分析,对电话的依赖和学习生活就业压力增大,是不写家书的主因。许多学生则表示,想家时打个电话就行了。
    "儿行千里母担忧"。有关人士称,家书是大学生外出求学期间给予父母的极好报答,大学生学会在乎他人的感受,在索取爱的时候,别忘了问候父母亲。


   看过这则新闻,我的一个直接的感受是中国的不少父母真是挺可怜和令人同情的,为孩子付出那么多,却得不到孩子哪怕是一丁点爱的示意。然而,当我们冷静地反思一下其中的缘由时,我们不禁又会发出这样的疑问:我们有意识地朋友培养孩子体验父母的爱意、进行情感的交流和思想的沟通这样一种习惯和能力了吗?

                                                      说这些真是没用吗?
    这是我在一个家庭里看到的镜头:
儿子:“妈,您的身体怎么样?您注意别太累了,晚上早点休息。”
母亲:(极不耐烦的)“你老关心这些事干吗?我的事你别管。你还是多关心关心你那不争气的学习吧。”
儿子:……
    在亲人的情感上,我们中国人对爱的表达历来很含蓄,很实在, 但是“我爱你”,作为亲人之间的一种情感表达方式,是非常需要的,这就充分说明“我爱你”对于自己的亲人有多么重要。不错,家庭成员之间是否相爱,关键是要看爱得是否实在,但会表达情感的人,会让家庭充满温馨和幸福。
    我们的家长往往对孩子的学习看的很重,但对孩子是否会为人处世、是否会关心人却不太看重,也不注重培养孩子爱的情感的激发和表达,如表达对父母的关心与感激等等。其实,这是绝不能缺少的。实际上,在那些公开表达和谈论情感的家庭环境下,孩子们就学会思考和交流情感的语言。而在压制情感和避免情感交流的家庭,孩子们有可能成为“情感哑巴”。尽管心理治疗专家声称人们可以在任何年龄都能学会情感“语言”,但是,最佳时期还是掌握在儿童时代。   
    整个少年时代以及成年后,情感交流技能成熟者更容易得到别人的信任和爱,更能成为很好的伙伴和合作者。由此看来,善于情感表达、领取驾驭生活的“情感牌照”,对发展孩子的情感语言的作用非同小可。
    有一位才能出众的职业女性,但平时总是沉默寡言,不善表达自我的情感。当上司邀请她讨论工作上的问题时,她骇然发现上司居然认为她不喜欢目前的工作,并将她与一位工作平庸的女同事相比较。上司之所以对那位平庸的女同事印象深刻,是因为那位同事平时表现得热心,善于表达自己对工作的热爱,成功的喜悦,对他人的赞赏,及他关爱的感激。而自己生长在一个缺乏情感沟通交流,不善情感表达,因此在工作中属于默默无闻一族,这才发现光埋头苦干不行,必须注意自己的情绪智慧。        

                                                        晚餐交流会
    我有一位朋友,每次大家在一起吃饭时,总是吃的奇快。当大家吃吃喝喝、说说笑笑要花将近2个小时才能“正式”结束“进口”时,他竟在5分钟之内结束战斗,然后就只说不吃了。
当大家纷纷探索他为何吃饭那么快时,我这位朋友不好意思地笑了,然后自我揭底说,小时候,他很怕他爸爸,特别是他爸爸总爱在饭桌上训他。因此在饭桌上他总想飞快地吃完,然后逃之夭夭。
    和父亲吃饭都吃不在一起,我们更不能设想他们之间能有什么真诚有效的沟通和密切的感情了。这样的孩子,他岂会乐于甚至可以说是“敢于”和父母倾心交流?
    可另一位叫沈洪的父亲,做法就完全不同了。
    沈洪在多年的“家政建设”中,固定下来一些好的家庭生活习惯,其中有一项叫“晚餐后交流例会”。每天晚饭过后,所有的家庭成员都聚集在一起,说说自己的所见所闻,谈谈自己的思想情绪,然后他人或予以“点评”,或予以“点拨”,或者是抚慰、耐心倾听、借题发挥……此法一来可以加强家庭成员彼此的了解,避免一些误会、矛盾的产生;二来能通过相互的关心,增强家庭成员之间的感情;三来可运用集体的智慧,及时化解个人在工作、学习、生活中所遇到的难题。难怪沈家的家庭气氛总是那么乐融融。
    在一次晚餐的交流会上,沈洪的小女儿沈芳害羞地说出了自己的一件心事:她爱上了同班的一位男生。全家人静静听完她的诉说,没有嘲笑,没有斥责,而是以平等相助的口吻开始畅所欲言。沈洪的老伴肯定了女儿这份感情的美好纯洁性;沈洪则强调对感情的理智控导;大姐现身说法,讲了当年她是怎样度过一段感情危机的;而大哥则提供了几种“冻结感情”的妙招……就在全家人七嘴八舌的讨论中,小芳的愁眉渐渐舒展了。                           

                                                       有事多跟孩子讲
    有位做母亲的老和别人抱怨,说自己的女儿不能体贴父母、理解父母。父母每天白天工作很紧 ,晚上回家后还得操持家务,特别是对女儿照顾得无微不至。可女儿呢,好像是患了“感情淡漠症”,对父母这份爱心并未“领情”,不管父母多忙多累,她都跟无事人似地在一旁看她的电视或玩她的游戏机,甚至连句关心问候的话都没有,因此这位母亲时常一生气就爱骂女儿:“你也不知道我有多累”。
    也许这位母亲觉得自己很“委屈”,或者觉得女儿太不好理解,不过要我看来,造成女儿如此“薄情”的,正是这位母亲自己。
    不可否认,这位母亲确实对女儿是一片爱心,也确实是辛辛苦苦、功不可没。但问题是,你的这份爱心让孩子体验到了吗?你的这份辛劳让孩子理解了吗?如果你总是对孩子不吭不响,默默地做着“无名英雄”,又怎么能指望孩子认识到这种不凡中的伟大呢?又怎么能让他们对养育自己的亲人产生敬上爱的情感呢?
    我认识一位现在在电视台工作的女孩,总是爱满怀深情地谈起她的母亲。说在她很小的时候,虽然有很多事自己还不懂,但母亲却老跟她讲工作和生活上的一些事,如怎么忙、怎么累,让她从小就知道和理解父母的辛劳。所以这位女孩自幼年起就比别的孩子懂事。一次父母因工作太忙就把她放在了姥姥那里很长一段时间,要是换了别的孩子就可能要埋怨父母对自己不关心而有情绪。而她尽管也很想父母,但由于在头脑中有平时母亲的教育“垫底儿”,所以在父母老没时间来看她的情况下,仍不哭不闹,很听话地跟着姥姥一起生活,并从没有为此怨过父母一句话。
    虽然说父母的爱是无私的,父母在给孩子爱的时候并不估算着是否能得回报。但是父母投入感情绝不是为了让孩子与自己的感情距离越拉越大。因此为了爱心唤起爱心而不是换得伤心,请父母们也学会宣传“推销”自己吧!

                                                       多向孩子请教   
    我们单位一位老同志,一次向一位在校大学生请教电脑如何使用的问题,大学生在讲完之后,随口就问了一句:“您孩子不也会电脑吗?您怎么不问问他?
老同志回答:“我不问他,你一问他,他不更翘尾巴、不服父母管了吗?”
    噢,原来是怕丢了家长的权威,耻于下问呀。然而,当我们总端着一副高高在上、教人训人的架子时,那么怎能指望对方愿意与你真诚相待、倾心沟通交流呢?
    在做有关家庭教育方面咨询工作中,我总爱向那些采用“苦口婆心”或“简单粗暴”教育方式、又毫不见效的家长,提供我的“多向孩子请教”的教育绝招。我发现这些家长在家庭教育中,仅凭自己的主观经验或情感宣泄的需要来滥施教育指令,而没有考虑受者的接受状态,因此虽然精力消耗了不少,但效果为零甚至是负数,丧失了其应有的权威性与影响力。一天一位家长到我这儿抱怨他儿子厌学,不求上进,只爱看武侠小说等等,自己怎么说怎么骂儿子也听不进。我问他看过武侠小说没有,他说没有,我说你不妨先看几本再不时地请教你儿子,他半信半疑地答应试试。
    过了一段时间,他反映情况好了许多,突出表现在以下方面:其一是由于父子有了共同语言与兴趣,对立情绪没有了,相互的关系融洽多了;其二是通过自己看武侠小说和向儿子虚心请教,明白了许多诸如“适当看看武侠小说有无益处”“青少年为什么爱看武侠小说”之类问题,这样再讲类似问题时,他就能切中要害而不像以往那样无的放矢,有时甚至近乎“愚昧无知”了;其三是由于他能认真耐心地倾听儿子的观点,儿子感到自己受到了尊重,这样当老子发表看法或提出意见时,儿子也愿意认真倾听和虚心接受。比如父亲提出不要因看武侠小说而耽误学习时,儿子就乐于接受。
    看来,多向自己的子女请教,不仅不会丧失家长的权威性,反而会加强自己的影响力
    此外,孩子大都厌烦家长采取居高临下摆老资格的态度谈话。每当父母又拿自己当年某段辉煌历史来教育子女时,总不免遭到孩子的反击:“又是老一套!现在都什么年代了。”于是,孩子腻烦,家长不悦。而有位家长在这方面就一反“常规”,他不是老对子女说自己当年是如何如何勤奋聪明,是如何如何了不起。他总是抓住适当的时机,向孩子说一些自己的挫折教训。家长敢于向孩子亮自己的丑、揭自己的短,无形之中就把自己和孩子处于一种平等的关系之中,让孩子产生一种亲近感和信任感,缩短了两代人之间的距离。同时家长勇于解剖自己的精神.也会使他所做的教育收到很好的效果。   

                                                       父子之间莫对立
    在家庭成员彼此的情感沟通交流中,我以为最困难、最容易出问题的往往存在于父子之间。
    通常,父子之间的感情比不上父女之间、母子之间那样来得自然和亲切。这是因为首先男性一般都有很强的控制欲和支配欲,但另一方面男性又有很强的独立性。于是做为父亲,他希望儿子承认他的权威,乘乘地服从他的领导,可儿子呢,强烈的独立自主意识又使得他们极易对抗权威,不服管教,不像女孩容易对父亲那样依顺,故父子之间就容易发生矛盾冲突;其次父亲对子女的爱不同于母爱,后者是一种无条件的关心与爱护,而父爱是有条件的,她的施予往往要以子女在某方面的进步或取得成就为先决条件,而家庭一般又对男孩成功的期望值较高,这样期望高就要求多,且容易失望,故父子之间常常形成对立;再者男子的感情一般含蓄不露,他们不善于将自己的亲情与爱意通过明确的语言形式表示出来,结果两个人总是含 蓄相对,就难免产生父子之间的冷淡关系。
    那么,怎样才能消除父子之间的隔阂呢?
    最重要的是,父亲要注意与儿子的感情交流,对孩子各方面的情况,要经常关切地进行询问,但不要板起面也来质询。平时在儿子面前应放松面孔,不可为保持所谓的威严而故意不苛言笑,使得儿子也不敢对自己表示亲热。为更好地与孩子进行沟通,做父亲的可主动地向他们介绍自己当前的一些情况,这一方面也可显示做父亲的平等意识,把孩子当成了大人来看待。最好在儿子很小的时候,父亲就多带孩子一起出去玩玩,以奠定今后“父子情深”的良好基础。我那位吃饭飞快的朋友,说父亲从小到大都没带他去过一次公园,也没照过一次像,以至现在父子之间很冷漠,俩人在一定都觉得无话可说,结果呢,他的父亲总感到感情上很寂寞,于是一有空就和家里的猫玩“捉迷藏”。

                                                      家庭情感交流的重要性
    在一个有健康的情感交流的家庭里生活,人们可以最大限度地如实地让自己的情感态度充分地表现出来,而不必加以防御。当一个人能够深刻地,而且常常又是生动地体验到了隐藏在他自身内部的各种因素时.越来越变成了他自己。他不再装着处处顺应别人,不再玩世不恭地否认一切情感,也不再披上理智的外衣,他变成了一个活生生的、有血有肉的、充满情感的人。他对他的恐惧感、沮丧感、痛苦感更为开放。他对他的勇气、柔情和崇敬的情感也更为开放。当这些情感存在于他的内心时,他的主观上体验他的情感是自由的,并且在意识这些情感上也是自由的。一句话,他变成了一个潇洒的人。

                                                          给父母的建议
    现在,许多父母给孩子的时间都太少了。也许因为太忙,也许是认为没必要。而一些有心与孩子沟通的父母,方法却又不对,不是命令便是专制,或是清算缺点,这些都对孩子产生极大的消极影响。
    专家认为,如同成年人有了挫折、心事无处渲泄会产生危险一样,孩子也需要别人的关心、接纳和倾听,尤其是与父母的沟通。因此,父母应该腾出时间与孩子沟通,并应遵守下列原则:
    倾听:玩了一天或上完一天课,孩子一定有许多新鲜事想告诉父母。抽点时间,听听他们一天的历险记吧!
    善用鼓励:不要吝惜你的赞美,纵然只是一些家常小事,只要孩子提出来,都应该鼓励。
    态度要冷静:切勿因小事就严厉责备孩子,不要忘记这是沟通,不是审判。
    与孩子一起讨论:孩子所说的事情中,也许有一些是很值得你和他们一起讨论的。
    露出你的情感:孩子的生活中难免有一些挫折、失意的事情发生,父母不妨表达关切和理解。不露温情已不适宜现代生活了。
    了解孩子的感受:千万不要以父母的角度推测孩子的想法,因为那肯定颇有出入。
    接受孩子的话:孩子通常喜欢幻想,有些话你听来可能是夸大吹牛,但不要戳穿它们,因为在孩子的脑海里,那些绝对是真实的。


                                                         给子女的建议
    爱,不仅仅指情爱,它还可以表达谢意与感恩,比如对父母,对师长。 爱要让他人知道,就会变成双份的喜悦。说出你对父母的爱,也是一份珍贵的礼物。子女们谨记以下几点:
    赞赏:你的父母在餐桌上或聚会时说了一个老掉牙的笑话,你也要很捧场地大笑。
    礼貌:记得说早安、晚安、再见.见面务必打招呼或亲吻一下,不要视而不见。
    关心:送一些父母喜欢和需要的东西。
    分享:把外面听到有趣的事讲给父母听。
    互动:和父母一起包包饺子,唱唱卡拉OK,打打牌。     
    感谢: 对父母的付出表示感激。

评分

参与人数 1威望 +8 收起 理由
小默 + 8 谢谢您的推荐!

查看全部评分

发表于 2009-6-1 15:41 | 显示全部楼层
呵呵,猫姐,我现在不能加分了!明天继续!
谢谢超版的引导,您的支持对孩子们成长很重要!
包括家长成长!:handshake:)
 楼主| 发表于 2009-6-1 21:35 | 显示全部楼层
小默客气了~~我是自己在学,跟大家分享一下~~
发表于 2009-6-2 08:49 | 显示全部楼层
1# 叶茂
底线原则和正常原则很重要。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中文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烟台前线 ( 冀ICP备13012704号-1 )业务客服客服001 客服002

GMT+8, 2024-11-23 11:42 , Processed in 0.061385 second(s), 23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4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