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中文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搜索
查看: 300|回复: 1

[史海钩沉] 栖霞县第一个中共党员——李子民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8-7-8 06:23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马上注册,结交更多好友,享用更多功能,让你轻松玩转前线论坛。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中文注册

×



李子民,原名李新洛(1911.10-1985.6),出生于栖霞市臧家庄镇北洛汤村。幼年时的李子民由于家境困难,读了2年私塾。11岁时,去烟台某布店学徒谋生,半年后回家务农。1931年9月,经中共地下党员孙洪章介绍,加入了中国共产党,成为在栖霞域内的第一个党员。


1


  李子民入党后,接受了孙洪章布置的两项任务:第一,发展党员,建立农村党支部。在孙洪章的指导下,他以自家南屋为习武授拳之所,借教授拳艺之机,广泛联系群众,传播革命思想和党的知识,联络志同者。经过三个月个工作,先后在本村发展了李桂洛、李干洛、李维穆3名党员,并于1931年12月成立了栖霞历史上第一个农村党支部 —— 北洛汤村党支部,隶属莱阳县委,李子民任第一任党支部书记,李桂洛任组织委员,李干洛任宣传委员。党支部在李子民的领导下,以在群众中广泛宣传党的革命纲领,大力发展组织,积极开展革命活动为中心,做了大量发动群众的工作。1933年春季,孙洪章在北洛汤村党支部会议上传达上级指示:胶东党组织准备武装起义暴动,要求支部想法搞武器,组织人员参加起义。根据侦察和群众提供的线索,当时丰粟村的一个“青岛客”有支手枪,李子民当即决定组织党员前去起枪。但是由于缺乏经验,行动暴露,取枪未成。这是党支部成立后的第一次有组织的革命活动,虽然失败,但却向社会、向群众展现了党的力量和影响,引起了敌人的恐慌。因此当地的反动势力和地霸乘机散布谣言,攻击孙洪章、李子民等。鉴于当时形势,孙洪章继续在寨里、北洛汤等地活动会凶多吉少,遂决定暂北移蓬莱大辛店一带继续开展工作,李子民则留在本村领导党员和群众与敌人开展斗争。


  到1933年9月,党员队伍扩大至13人,使党的组织有了一个很大的发展。第二,在本村建立党的秘密交通站。李子民筹建了交通站,并任站长。交通站接送派往敌占区的同志和转交党的秘密信件,保护了党的组织和同志安全。


  1937年12月24日,驻寨里乡的乡农学校武装到北洛汤村催税抓人,李子民和其他党员一起组织本村青壮年七八十人与之展开了针锋相对的斗争,并一举夺得了对方的武器,迫使对方做出不再向北洛汤村民索取猪肉税和壮丁税的诺言。这次有组织、有领导的抗捐抗税斗争,大煞了贪官污吏的淫威,标志着北洛汤村党支部带领群众在进行革命斗争中逐步走向成熟。


2


  1938年4月,李子民参军,被分配到八路军抗日游击队第三军司令部当侦察员。由于当时部队流动性强,没有找到入党介绍人孙洪章,党员身份无法得到组织的确认。7月5日,经胡铁生等人介绍,重新加入中国共产党。在任侦察员一年时间里,以敢于“闯虎穴”、“插尖刀”而闻名,并很快提升为侦察队队长。


  1939年3月,李子民调回栖霞县委,先任五区区委书记,后任县委军事部长,并受命组建栖霞地方武装。经过一个月的筹备,于5月成立了一支50余人的游击队,李子民兼任队长。主要活动在寨里和崮山山区一带。不久,游击队为蓬黄战区指挥部收编。9月,又重新于栖霞组织起一支35人的武装队伍,并被命名为蓬黄战区指挥部第二纵队第七大队,任大队长。因这支队伍身着黑衣,昼伏夜出,被当地百姓称为“黑虎队”。“黑虎队”神出鬼没地打击当地土豪劣绅和日伪组织,并缴获了一批军用物资,改善了队伍的装备,人员迅速发展到了80余人。“黑虎队”的突出战绩,受到战区指挥部的嘉奖。


  1940年4月先后任十八集团军胶东第三军分区栖霞县大队一连连长、县大队副大队长等职。1941年3月15日,率县大队四连配合许世友部队攻打牙山以北亭口区域的敌人(蔡晋康部)据点,胜利完成战斗任务。


  1941年,北海地委根据斗争形势,决定设置栖东行署,并成立栖东县大队,李子民任栖东县大队副大队长。他以原四连仅有的40人为基础和骨干,将县大队逐渐扩充到拥有3个正规连队和12个区中队,并为主力部队输送了300余名战士。


  1942年3月,李子民赴抗大胶东分校学习。1943年4月,返回栖东县担任县独立营副营长,在他的指挥下,独立营先后参加了炸毁寨里伪警察所的碉堡、拔除松山、赤巷口伪据点等战斗,并于烟青公路袭击日伪军车4辆,俘获伪警60余名,有力地打击了日伪军的反动气焰,扩大了我党我军的影响,增强了广大人民群众抗战必胜的信心。1944年8月,又率队智取臧家庄日伪据点,俘虏130余人,获取枪支百余,子弹5万余发,粮食40余万斤。这年秋,为解放栖霞全境,奉命率领独立营配合主力部队对日伪军两处顽固据点(寨里、栖霞城)进行了围困封锁。12月14日,日伪军弃城逃窜,至此栖霞全境解放,栖霞县抗日民主政府正式迁驻县城。


  1945年9月3日,李子民以抗大一队队长身份,受命带一批军政干部由龙口乘船进军东北,参加我党我军建立和巩固东北根据地的斗争。进军东北后,他先后担任胶东军区独立一团三营教导员,党总支书记,东满军区炮兵团政治处副主任,五纵十五师四十四团政治处主任等职,参加了辽沈、辽西、平津、安阳等重大战役。直到全中国解放,李子民一直率兵挥战南北,成为我党我军的战绩显赫、政绩突出的中层领导干部。



  1950年6月,李子民第一批赴朝参加抗美援朝战争,战绩赫赫,在出国第一仗的黄草岭阻击战中,他所在部队连续奋战13昼夜,歼敌3600余人,狠狠打击了美帝国主义的嚣张气焰,有力地保证了志愿军出国第一战役的胜利,受到了志愿军总部的通令嘉奖。1952年冬回国后,随军南下,曾任广州军区四十二军一二六师炮兵团政委等职。1953年6月,任一二五师军法处处长。1955年3月22日,被授少校军衔和三级自由独立勋章、三级解放勋章。1957年3月,任一二五师军事法院院长。


3


  1958年10月,李子民解甲从政,任山东省艺术专科学校党委副书记。他尊重知识,珍惜人才,虚心好学,与知识分子广交朋友,在新的工作岗位上,从加强党的领导,爱护和培养知识分子出发,正确贯彻党的知识分子政策。


  1962年10月调任山东省直机关武装部部长。他认真贯彻执行毛主席关于民兵工作“三落实”指示,积极抓省直机关民兵师的组建、教育和培训工作。在参加全省民兵大比武中,省直机关民兵师受到了参加检阅的中央领导和省委领导的好评。


  1972年7月,李子民离休住烟台南台子干休所。离休后,他继续注重党的政策学习,除了积极参加干休所组织的集体活动外,把主要精力用于写回忆录和进行书法练习,并通过书法练习,陶冶情操,激励自己的革命意志。1984年春,返归故里并即兴写下:“山城春色花满园,万物争艳稻谷香”的条幅。1985年6月3日,因病去世,享年74岁,其骨灰安放于胶东革命烈士陵园。


转载声明:本文转载自「英雄胶东开放烟台」,搜索「yxjdkfyt」即可关注。

评分

参与人数 1威望 +8 收起 理由
admin + 8 赞一个!

查看全部评分

发表于 2018-7-8 15:39 | 显示全部楼层
学习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中文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烟台前线 ( 冀ICP备13012704号-1 )业务客服客服001 客服002

GMT+8, 2025-4-19 11:20 , Processed in 0.060370 second(s), 23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5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