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中文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搜索
查看: 449|回复: 2

[其他] 执著追梦人——丛如日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8-6-13 11:25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马上注册,结交更多好友,享用更多功能,让你轻松玩转前线论坛。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中文注册

×


丛如日是当代著名版画家和水彩画家。一九四九年生于烟台芝罘,山东乳山人,曾就学于烟台一中、山东艺术学院、中央美术学院。现为国家一级美术师、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中国版画家协会理事、山东省美术家协会理事、山东省版画家协会副主席、烟台市美术家协会副主席。历任烟台美术博物馆副馆长、烟台画院副院长。




丛如日是当代著名版画家和水彩画家。他的作品饱满典雅,清新透明,诗意芬芳。读丛如日的画作,一见如故,仿佛回到了心灵的故乡。


墨与宣纸的碰撞,令他神魂颠倒


艺术家需要天分,这句话在丛如日身上得到了更深的印证。与共和国同龄的丛如日,三四岁时就偷偷地拿起哥哥的画笔,画他自己喜爱的贴画儿。上小学时,每当经过一位老画家的门口时,他都会踮着脚,透过窗户看人家挂在墙上的山水画和花鸟画。那种墨与宣纸碰撞后所产生的效果,令他神魂颠倒,回家后就默画起来。为了达到那种效果,小小的他像着了魔似地,在能找到的所有纸张上反复试验。虽然屡试屡败,墨与宣纸碰撞后神奇的意味,在丛如日的心里产生了持久的共鸣。


丛如日第一次看画展时只有5岁,第一次参加画展时,他读小学六年级。也就是在那一年,丛如日拜见了他的第一位绘画老师。老师是他家的邻居,当时在河北隆化中学教美术,每年寒暑假回烟台探亲。由于贫困,丛如日只能画材料相对便宜的水彩画,他的水彩画情结就是那时结下的。

认识老师之后,丛如日逐渐喜欢起西洋画了,而且知道了欧洲有个文艺复兴,有三个大艺术家:达•芬奇、拉斐尔和米开朗基罗;知道了中国有个艺术宝库叫敦煌;知道了有所初中毕业就可以报考的美术学校。从此,中央美院附中成了丛如日魂牵梦萦的地方。


家庭出身,缚住了他隐形的翅膀


1963年,丛如日考入烟台一中。在美术老师指导下,丛如日刻出了平生第一幅木刻。整个初中阶段,丛如日都在为报考中央美院附中积极地准备着。他至今清楚地记得考试内容:色彩、素描、速写和创作。依照惯例,1965年初二下学期就可以同等学历提前报考,因富农子弟的家庭出身,学校没有同意。

1966年初,丛如日从报纸上看到了中央美院附中的招生简章,按要求寄去了作品和简历,盼来了珍贵的准考证。恰在此时,文革席卷全国,丛如日那颗追梦少年的心,仿若拔节灌浆的麦穗瞬间遭遇雨雪冰霜。


丛如日水彩画《阳光下》


凭借用油彩画毛主席像这个特长,丛如日得以破格留城,1968年底到烟台石棉制品厂当了一名炊事员。后调入车间,开过机床,干过维修、钳工、刨工,搞过材料实验。不管岗位怎么变换,丛如日从未放弃心中神圣的追求。他个人很喜欢油画,由于条件所限,无法专攻。版画创作期间则可以停顿,所以在工厂的十二年,版画创作取得了骄人的成绩。作品曾入选第九届至十二届全国版画展,版画《渔家》获第九届全国版画展优秀创作奖(该奖最高奖)。


1977年,丛如日参加了"文革"后的第一次高考。当年,中央美院只招研究生,丛如日报考了山东师范学院美术系,成绩是最好的,但未被录取。事后得知还是家庭出身的原因。


两次进修,让他知道了什么是艺术


1980年,丛如日调到了烟台市工人文化宫从事宣传工作。心满意足的丛如日主持成立了版画剪纸工作组,后来又成立了青年美术小组。当年听他讲课的学生中走出了中国设计大师、中央美院教授。正式搞创作了,丛如日给自己确定了奋斗目标和努力方向:省展览、全国美展,省会员、全国会员。丛如日说,那个时候,我满腔热血,醉心于绘画,但对绘画艺术并不理解。真正撩开绘画艺术神秘的面纱,是在中央美院学习期间。


1983年,经单位推荐,丛如日以第一名的成绩,考入山东艺术学院油画进修班学习了一年。次年又以第一名的成绩,考入中央美院版画系第六期进修班学习了一年。当年到北京串联时,丛如日特意去看过寤寐思之的美院附中和美院,没想到20年后,竟以进修生的身份走进了美院的U字楼,从粉彩少年到著名画家,恍如梦中。


丛如日水彩画《玉米》


丛如日说,在中央美院学习期间,我体验到了什么是如饥似渴。各种观点、流派、画种等信息汹涌而至,丛如日像海绵一样疯狂地吸纳着,废寝忘食地创作着。在山东艺术学院主要是学习油画,在技术上打下了扎实的基础。在中央美院主要是学习版画,四个版种全通了,原本狭隘的艺术观得到了空前的拓展。学习结束,他带着几十幅版画、1000多幅素描、速写和四本厚厚的笔记回到了烟台。1986年春,丛如日举办了改革开放后烟台第一个个人美展,在港城引起了巨大反响。


艺术之本,在于创新与创造


艺术家要不断地提供新的视觉形象,探求新的表现方式。丛如日很享受这个过程。他的家在烟台老城第一条马路上,离海边只有几百米。大海的潮汐和渔民的生活是他成长的重要背景。1984年,为参加第六届全国美展,丛如日创作了水印木刻《出海》。作品略去场景,只有海鸥和正往海里走着的仕女般的海带女,纯净,唯美。1985年创作的版画《天圆地方》则源自一个古老的哲学命题:我们是什么?我们从哪里来?我们到哪里去?


1980年代,丛如日主要致力于丝网版画的创作,其兴趣点在版画形式的探索上,他相信"形式有自身的生命"。在版画《渔家》和《山泉》等作品中,为追求版画形式语言的简洁和纯粹,他简化形象,摒弃具体情节,采用透明颜料叠印,产生出大小、形状不同的色块和对比,形与面的层次感以及整幅画面的平衡,成为画面的视觉主体。



1980年代末到1990年代,丛如日主要从事水彩画的创作。代表作有《水磨坊》、《老木屋》、《秋晨》、《小雪》等。世俗的喧嚣从未干扰过他对艺术的锤炼。在《心中的风景》、《敦煌随想》等水彩画的创作中,丛如日清晰地体验到了艺术创作的快感,他认为这种体验比结果更重要。1989年,丛如日还创作了《梦游》、《方向》等七座抽象雕塑,矗立在烟台海滨,成为一道独特的风景。1992年和1993年,丛如日分别在北京中央美院和荷兰举办了个人画展。


无主题变奏,圆梦之魅


中国传统的水墨与宣纸碰撞产生的枯湿、浓淡和积聚变化,透着特有的东方神韵。丛如日要创造出一种恰当的方式,在传统审美要素和现代艺术形式之间找到一个契合的点,由此产生了《有选择的图像》系列作品。


为达到理想的艺术效果,丛如日常用废弃的水墨画碎片拼贴一些构图。这些残破的有着中国绘画元素的纸片,既有水墨渗化的意韵,又有沧桑的古朴感。上面的水墨线条还是一种特有的成熟符号,与其硬朗的边线形成了天然的对比关系。这种形式的图像可以说是绘画,也可以称之为平面装置。选择定形是主观的并体现了创作者的审美意识,丛如日陶醉于这种纯粹的心灵感应之中。


丛如日水彩画《变奏No.1》


水彩画《变奏》系列作品,是建立在版画创作理念基础上发展的、具有雕塑体块的艺术成果。十届全国美展前,丛如日曾在全国水彩画展中参展过类似作品,激起了鲜明对立的两种声音。到十届全国美展时,《变奏》赢得了评委的广泛认可与赞赏,满票获得水彩画类银奖第一名,这是烟台首枚全国美展奖牌。由墨与宣纸的碰撞引发的寻梦之旅,经过一系列的变奏之后,终于结出了丰硕的果实。


丛如日说,水彩画《变奏》系列作品实际上是一种转述,是用水彩写生的手段把"有选择的图像"复制出来,传达的是对自然形态和人为作用互动的认知。严格意义上讲,《变奏》是两件作品,折叠与绘画是两个不同的创作过程,折叠是艺术,绘画更多的是在表现技术。如果说折叠是原创,那么绘画则是对原创的一种"变奏"。 


在平面化的构成中,以虚拟之色与线直接再现现实,这是具有绘画本质性的因素。探求这种因素,需要能力和对艺术形式语言的敏感,是进入更高层面的艺术实践。这正是丛如日多种艺术交融形成的特有的艺术风格。


转载声明:本文转载自「仙境烟台」,搜索「xianjingyantaishe」即可关注。

发表于 2018-6-14 07:43 | 显示全部楼层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8-7-9 16:31 | 显示全部楼层
勤奋可以弥补聪明的不足,但聪明无法弥补懒惰的缺陷。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中文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烟台前线 ( 冀ICP备13012704号-1 )业务客服客服001 客服002

GMT+8, 2024-12-27 18:01 , Processed in 0.050500 second(s), 21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4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