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上注册,结交更多好友,享用更多功能,让你轻松玩转前线论坛。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中文注册
×
本帖最后由 岗山文化 于 2018-4-5 16:03 编辑
栖霞清明寒食节捣糊黍米 隋建国 每当清明节前一两天,胶东烟台栖霞的人们要过“寒食”,即三天不见炊烟,吃冷食。这常规的冷食就是“糊术米”。 寒食是我国古代一个传统节日,一般在冬至后一百零五天,清明前两天。古人很重视这个节日,传说为纪念春秋时期晋国的名臣义士介子推,按风俗家家禁火,只吃现成食物,故名寒食。 糊黍米,顾名思义,就是以糊黍(高粱)为主的稀饭食品,近似于当今的八宝粥。捣糊黍米是在石臼中加上一定的水用力将其中的糊黍、玉米、麦子、黍子等皮捣碎去掉,故名捣糊黍米。以往70年代前,乡村石磨、石碾、石臼是农民主要的粮食加工用具。每到清明前,家家除了磨面做面鸡,就是面燕子迎春,即迎接燕子回来外,其次就是捣和滚糊黍米。 栖霞属于内陆气候,清明前后是杏花盛开的时节,捣好膨胀的糊黍米颜色好似含苞待放(栖霞方言称为“咕嘟嘴”)的杏花。煮糊黍米需轻火慢煮,因在“断火日”,要在天亮前滚熟,否则对先祖不敬。因此家家都在凌晨两三点钟生火,待天亮前闭火。煮熟的糊黍米盖在锅内,够吃三顿,第二日照旧再煮。糊黍米黏糊又合口,是寒食的主要食品。寓意其一是粘糊(念)不忘先祖。二是如杏花芬芳,春意盎然,期盼着新的一年风调雨顺,五谷丰登。 一日在于晨,一年在于春。春天最美好的时节就在于杏花桃花奔放的时刻,这是真正的春天来了。寒食捣滚糊黍米是栖霞人们的迎春惜福,也是栖霞以往的人们对未来们好生活的向往与追求。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