UID608
- 积分
- 12301
威望
金钱
魅力
回帖0
主题
精华
阅读权限100
注册时间2009-3-8
最后登录1970-1-1
在线时间 小时
|
楼主 |
发表于 2012-5-6 14:22
|
显示全部楼层
乱世中的过云楼藏书命运
钱庸先生谈及,顾鹤逸身后有四个儿子继承了家产,其中当属是顾公雄和顾公硕最为出彩。顾家第四代时,已经是战乱时期,眼看战争要打响,顾家人紧急商讨对策,书画怎么办、人怎么办、家怎么办,逃难到哪里去?经反复研究,最后决定逃到上海租界。他们先把家藏书画中最精华部分存入上海租界的银行保险库,其余部分只能仍旧藏匿在家中。他们在朱家园住所的天井里挖了一个地窖,地窖有一人多高,面积有10多平方米,把一部分不能运往上海的书画密封在白铁皮箱中,藏入地窖。8月16日,日寇投向苏州的第一颗炸弹,炸毁了朱家园顾家大厅,顾公雄、顾公硕及家人连夜逃离苏城,分别暂时避居农村,然后通过亲友帮助,辗转到了上海租界。

顾公硕
“苏州沦陷后,顾公雄、顾公硕(顾鹤逸幼子)在朱家园的住所被日本兵搜索了7天,顾公柔所居的西津别墅则被搜查了整整15天。”与顾家后人熟识的沈慧瑛谈到。等局势稍稍平静后,顾家人回苏州探视,发现自己的家被日寇践踏得满目疮痍,放在楼上书柜中不及带走的字画遭日寇翻箱倒柜抢掠,被搜出的字画卷轴堆积一地,而字画全被挖走;那些来不及带走沉在井里的铜器也全部不知去向。地窖虽未被日寇发现,但却已进水,变成了水窖,白铁皮箱浸润在潮气中,箱体生锈,白铁皮箱中的书画霉变,损失惨重。
“顾家至今还流传着一个只要书画不要儿子的故事。”沈慧瑛说,1938 年逃往上海途中, 仅有的一辆车装满了书画古籍, 就无法坐人了, 无奈之下顾公雄决定把笃璋、笃球两个儿子留在常熟汽车站一家小店的阁楼上, 先将文物运往上海。上海的亲戚见了面就问:“ 孩子呢? ”他才急起来:“喔唷, 还在汽车站! ”从此顾家亲友常以此笑话他,只要书画, 连儿子也不要了!

顾公硕捐赠书 迳启者敝姓所有人民路怡园一所,经共有人会商议决,
自愿将所有权无条件捐献政府,以供人民游览
顾家四支,顾公雄解放后就将所藏书画全部捐给上海博物馆。话说顾鹤逸另有三子,顾公柔早逝,其一份书画由子女顾笃琨,顾丽苓,顾莹继承,在文革来临之前便被抄家抄走(顾公柔子女居西津别墅),现在在苏州博物馆里,至今未曾归还。顾公可一支不知去向。
“我父亲对共产党有着一定的认识, 抗战胜利后目睹了国民党的腐败, 对友人说: 中国人的希望在延安。”顾公硕之子顾笃璜回忆说,1960年苏州博物馆成立时,任命顾公硕为副馆长,他也将珍藏的元王蒙、明文征明、唐寅、祝允明、董其昌等传世珍品和清代刺绣等文物124件无偿捐给苏州博物馆。“文革”刚开始,“顾公硕主动请求苏州博物馆来抄家,以免文物遭‘破四旧’毁灭之灾。“沈慧瑛谈及。不料,苏州博物馆造反派及江苏省苏昆剧团的造反派同时到达,竟先将顾公硕及其夫人张娴拉到大门外当街批斗,南京图书馆的古籍专家沈燮元先生也听闻顾公硕被强摁着跪在地上,把他家的珍藏全部运走。顾公硕不堪凌辱,当夜离家出走,自沉于虎丘一号桥,留下遗书说:“士可杀,不可辱,我走了。”后来文革结束后,抄家物资发还,但仍有不少缺失。
“抗战全面爆发时, 我才十虚岁, 家里的书画看得不多, 因为大人们怕多翻看对书画、善本古籍有影响, 而且孩子年幼还不能理解,所以平时很少给孩子们看。但是对那些真心热爱书画并有研究的人,顾家主动拿出珍品给其欣赏, 鼓励他们临摹学习。”顾公硕之子顾笃璜回忆,顾公硕先生一支的藏品留给了顾笃璜,如今老人只醉心昆曲研究,被称为“江南最后一位名士”,也不再藏书。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