UID13199
- 积分
- 1004
威望
金钱
魅力
回帖0
主题
精华
阅读权限30
注册时间2011-11-30
最后登录1970-1-1
在线时间 小时
|
楼主 |
发表于 2011-12-28 19:41
|
显示全部楼层
用心观察,我们都发现,这是个充满文化气息的村落。一天的时间内,不足以了解更多的人生故事,但是小村里的一草一木都彰显着与众不同的气质。青石板,三叶梅,柳林流水远山,土坯房,精巧的木工雕琢,给我留下深刻的印象。郭沫若先生亲笔题词“石鼓”二字,为这里增色。
(青石板)
(革命标语)
(古老的民居)
(土房子)
(美丽村庄)
(石鼓)
(故居)
接下来,我们奔向李学珍老人的家中。他同样也是“江河十年行”考察活动连续跟踪采访的对象。到“江河十年行”定点关注的李学珍大叔家的时候,他跟老伴正在家中忙碌。看到我们的时候,他很是欣喜。
(在李家珍老人家)
他是个喜欢学习的老人,曾经订阅《南方周末》《杂文周刊》《特别文摘》《参考消息》,喜欢看中央十套节目。从《江河十年行2009》那本书上,我已经大概了解了李学珍老人的喜好。
(老人与书)
老人今年68岁,是村里有名的木工大师傅,整个村子有三分之一的木工框架都出自他的手,平时务农。他有两个儿子,一个女儿。他的两个孙子目前都不念书,在外打工。据说是不喜欢读书才不念的。在跟他攀谈的时候,我们看到了农村一些福利的变化,比如农民医疗,惠民政策,农民养老保险等方面还是有很多进步。询问老人很多问题,他都一一作答,总之,他对现在的生活很满意。
这期间,老人为我们表演了纳西古乐《山坡羊》、《浪淘沙》,在老人埋头演奏的时候,透过他沧桑的眼神,我还是看到了些许的不安。习惯了干农活,现在不干活反而不习惯。在谈到是否希望外出打工的儿子孙子们回到村里时,老人说走一步看一步吧。显然,他内心对搬迁事宜还是心存忧虑。
(聆听)
(演奏)
我们跟随李学珍老人去了他们常年耕种的田里,他跟老伴在青山绿水之间劳作,实在是件惬意的事情。在去往李学珍老人家的田地的路上,老杨给我们讲述了一段石鼓的教育历史。当地的某位老校长,为了自力更生,同时也是为了锻炼学生们的劳动能力。为学校争取了十多亩的地,种上桑树,养蚕,让师生们参与劳作。种上的桑树,郁郁葱葱很多年,后来却被砍伐为耕地。老杨指着那片田地,对我说,那里曾经都是一片桑林。如今那些原本归属于学校的土地,被分配,被转包。学校也再无劳动实践课。如此听来,现在的教育究竟是进步到哪里呢?
(小河流水)
(田园)
(李学勤夫妇在田里劳作)
(我们走在田埂上)
(爱自然,爱生活,爱运动)
在营盘村,家家户户的人是淳朴的。我们行走在小村落里,随时能够看到善意的笑容。不算浩荡的队伍,大概成了当天整个村落最受关注的风景。很多人好奇我们的存在。杨学勤大哥会耐心的跟村民们讲述我们的来历。老杨说,村里很多人都不能理解他,但是对他来说,都无所谓。
从李学珍老人家的地头回到老杨大哥家中,我们看到了当村那家女儿出嫁的庭院。为了了解当地的婚庆民俗,我们就进去探访,一位头发花白的老人,进入了我的视野,他神情自若,娴熟的在写着对联。我一直相信,每个有文化底蕴的老人,都是历史的见证者。所以,特意询问了老人的联系方式,也正因如此,为我的石鼓镇之行增添了意义。
(石鼓镇的老校长)
到了老杨家,迎接我们的是杨家嫂子的笑脸,和一桌子丰盛的午餐。不得不提杨家嫂子,她真是勤快的贤内助。午餐丰盛而欢乐。
(丰盛的午餐)
(感谢杨家嫂子)
午饭过后,我们去到了红军过丽江纪念馆。接着队伍分头行动。
(红军过丽江纪念雕塑)
(金沙水暖)
(当地人民英雄纪念碑)
我的选择是与上午邂逅的老人对话。于是,拨通了他的手机,先是一个女童的声音接得电话,后来是他本人,我们约好了地点,他来接我到他家中。这位花甲的老人,热情的跟我畅谈他的人生。在举手投足间,是他的博学谦虚,是他的平和。幸运于在我的人生路上,总会有些这样的际遇,可以铭记一生。他跟我说,他是村民。而我清楚,他曾是石鼓镇多年的校长..是在当地只要提到他的名字,就可谓无人不知的可敬可爱的人。邂逅袁志鹏先生,实在是我今天最快乐的事情。下午三点多到六点多,在袁先生的家中跟他攀谈着,意犹未尽。
(袁校长的兰花)
(书房一角)
(荣誉证书)
(送别)
《乡恋》: 云雾浮群山,峰峦泛诸尖。日升随时变,赏悦使人恋。返影峭壁见,阴暗青如烟。高空南雁飞,水清联蓝天。虾闲卵石间,鱼跃粼波面。鸭戏浅江滩,鸟啼深柳湾。江河绕沃甸,田畴盛丰宴。故乡胜桃源,恰好养天年。(滇西北三江并流区,峰屏拔起,景色秀丽。气候万千变化,实属居住生存之佳地。)
(袁校长的书画作品)
透过老先生的诗文,您是否能够感觉到我的欢愉?在这样一个几乎与世隔绝的村庄,能够读到如此悠然自得的美文,实属幸运。
说来可能是有天意。恰好,就在今天,我先在寻访路上看到袁老先生为别人家嫁女儿写对联,而后又在当地百年校志上看到关于他的图文介绍。籍着这些原因,以及在他写对联时跟他短暂对话,他深邃而有温和的眼神,让我感觉到,他内心的博大。越发想更多了解他的人生。果然,他就是那样一个淡泊名利,甘于寂寞的有故事的老人。
《坎坷人生路》:幼童慈母逝,劫波连不断。神州游山河,风城留足迹。失学从军征,转战滇南北。暗香傲雪梅,兰性便自爱。莫嫌苦之淡,经霜不凋零。耕耘数十载,汉青为伴情。春华秋实旺,冬藏夏育兴。先以忧而忧,后其乐而乐。
他跟我讲了一些他的人生哲学:
1、做人要真挚,宽容,大方。尊重别人,别人才能尊重你。
2、任何事情要勤奋。需要努力,需要有行动。
问及那片柳林,袁校长说,那片柳林历史悠久,以前叫袁家柳林,是他们袁姓人家几代人种植,土改后被归集体所有,再后来是更换了新的柳树,老树被砍伐。那片柳林是自然的防护堤,守卫着"长江第一湾"的沃土。
其他的成员并分三路,分别拜访了当地的书法老人,当地的乡镇医疗卫生所,还有一路再度沿江考察了河岸的变迁。每个人都有自己的心得。
在这方乐土上,当地居民生活富足,所询问过的每个当地人都认为这里是居住生存之佳地。
先写这么多吧。要写想写的实在太多,明天还要赶路。等会在睡梦中继续思考。
(the end 2011年12月14日)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