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中文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搜索
查看: 6831|回复: 80

年前活动——中国历史文化名村采风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0-2-4 04:07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马上注册,结交更多好友,享用更多功能,让你轻松玩转前线论坛。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中文注册

×
本帖最后由 兰儿 于 2016-8-12 17:23 编辑

与同济大学城市建设与规划专业王博士(genpa)计划: 一、2月8日(下周一)威海荣成考察中国历史文化名村东楮岛。有此同好者可一同前往,自驾者尤佳,路费可均摊。——本活动已截止报名,确定事项见47楼! 二、腊月二十八九(具体时间要下周一确定)计划去招远“小北京”考察。。——本活动已确定腊月二十九,已截止报名! 可跟帖报名,说明报哪次活动。 附两地的介绍: 荣成宁津街道办事处东楮岛村被评为第三批“中国历史文化名村”。这是继章丘市官庄乡朱家峪村之后,我省第2个被评为“中国历史文化名村”的(镇)村。   荣成东楮岛村位于石岛湾省级旅游度假区的北侧,距石岛港20公里,有着优美的自然环境、浓郁的地方民俗特色文化、众多的民间传说、丰富的海产资源、凝重的饮食文化。全村现有海草房630间,占地面积21600平方米,建筑面积9065平方米,是我市保存较为完好的海草民居。这些海草房具有“冬暖夏凉、居住舒适、百年不腐”等特点,沉淀着浓厚的历史文化、蕴含着丰富的地域特色、承载着淳朴的民俗风情、体现着卓越的古建筑艺术,是国内外不可多得的宝贵资源。同时,该村还有7.5公里长的海岸线,5公里长天然优质沙滩,是天然的海水浴场;有300亩的天然赶海滩涂,盛产海参、螃蟹、扇贝、牡蛎等海产品。该村的海岸、沙滩、阳光和岛屿有机结合,形成了岛、湾、礁、石的完美海洋组合景观,游客可以在东楮岛村住一天海草房、吃一天渔家饭、睡一天农家炕、当一天渔家人、看一天民俗情,感受一下海草房质朴古拙的渔家气息,体验一下生活在原生态渔村的感觉。 “中国历史文化名(镇)村”是由建设部和国家文物局共同评定的,主要是为了表彰保存文物特别丰富且具有重大历史价值或纪念意义、能较完整地反映一些历史时期的传统风貌和地方民族特色的(镇)村。截至目前,全国已评出3批历史文化名镇(村),共评出中国历史文化名镇85个、中国历史文化名村72个。其中,第三批中国历史文化名(镇)村名单中,中国历史文化名镇41个、中国历史文化名村36个。
 楼主| 发表于 2010-2-4 04:10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兰儿 于 2016-8-12 17:23 编辑

招远“小北京”,这是一处完全达到“中国历史文化名村”标准的村落,遗憾的是本地政府正在让这一老祖宗留下的资源消失,烟台还有另一处达标的村落过完年就要拆了。 在招远市西北沿海,有一个保留大片古民居的村庄,村子南高北低,两侧平缓的丘陵宛如一条巨龙,村西一条九曲小河由南向北蜿蜒流向渤海。走进村中,徜徉在古朴的街道上,两边的老墙老巷、古树古宅、如同是一幅被时空遗留下来的画卷,徐徐展现在我们的面前…… 村里徐氏诗礼相传,多文学之士,六子十八孙既庶且富,笃志力学,学优则仕,后人代代相承,终成滨海望族。富起来的大户们回乡买地盖房,讲排摆阔,村子北街上三条大街同时兴建,两旁的大门楼高台阶的京式四合院沿街排开。加上村子周围为了抵御捻军于清同治年间修建的坚固的围子墙,五座高大的城门,晚上城门一锁,铁桶一般。村民安居乐业,人寿年丰,至清末民初,全村达到鼎盛时期,人文荟萃,蔚为大观,人送 “招远小北京”的美誉,远近闻名。 村里保留至今的几座公共性建筑。 徐氏祠堂——祠堂是维系宗族的纽带,祭祖、婚丧嫁娶、节日聚会的场所。人还没到,远远的就看见院子里的两棵柏树,很有气势。徐氏祠堂建于嘉庆十四年(1809年),始建者是乾隆六十年(1795年)考中恩科武举的御前侍卫徐云峰。嘉庆十四年(1809年),徐云峰任贵阳城守营游击时衣锦还乡,为感祖恩,出资在村中十字路口北修建祠堂供奉祖先。祠堂北三间,西厢两间(顶面现已改为水泥平台),出厦宽廊,两根明柱,五脊六兽;祠堂大门八字墙,大门楼;院内松柏、楸树、木梨(现存)。明柱两旁有副黑底金边瓦联:派衍西川三千里弓裘遥接,移居北海五百年俎豆犹新”,道出了徐氏家族的历史背景和渊源。徐氏祠堂门前街上现存有旗杆石,当年的旗杆高约20米,逢年过节挂一面黄缎子大旗,上绣四个黑绒布大字“协天大帝”,旗杆石上刻有“顺昌号赠,光绪二十二年”。 关帝庙——历史上曾经有两个,其中西便门的已毁。现存的在徐氏祠堂的西边,一路之隔。明万历年间兴建。屋顶琉璃瓦(现已改),金碧辉煌,庙内关公居中,周仓关平立两边,墙上绘有关公过五关斩六将的壁画。 镇龙庵——关于它的修建有个传说:此村南高北低,村西的九龙沟沟狭水急,每年伏天汛潮来临之际,下游常闹水灾,公元25年(东汉光武年间),为防水患,在村西修建“镇龙庵”,在沟内埋“斩龙剑”、“压龙盒”(此二物1957年修水库时被挖出)。康熙十九年(1681年),风调雨顺,国泰民安,全村筹巨资重修“镇龙庵”,并在其西侧新建“三官庙”及殿外土地庙。大殿气势雄伟,大门楼高台阶,走廊明柱,五脊六兽。高大的香纸炉池,耸立在殿前,两株松柏枝叶茂盛,有诗曰“庵庙一院一钟楼,两殿两门双旗杆,旗杆双斗高八丈,香纸炉池居中央。”旧时镇龙庵里供着三尊神像:火神居中,三头六臂;东药王西财神,殿外东北角有一尊龙王陶瓷像。 院子南边有一座歇山顶钟楼,木石结合,结构坚固,为胶东地区所罕有。现存的钟楼底部基座为石条叠砌,约2.6米见方,高1.44米,基座上面的支撑钟楼的檐柱为木石十字榫卯结构,这种结构使柱子底部既不易受潮,又不易变形,且坚固美观。 围子墙——鸦片战争后,太平天国农民起义风起云涌。为了维护家园和财产,对抗起义军,同治元年(1862年),村中大户筹资建土围子,后又于光绪十五年(1889年)筹巨资重建三合土围子墙。墙高6米,厚2米(村里人说能跑马),环村总长2100米,豪银数万两。当时设计者以黄城为样本,五座铁门壮观大方。去黄县拉石灰的大车70多辆,每辆套三匹一色的大骡子。门上用汉白玉刻成石匾,东门“山屏”、西门“环溪”、南门“同义寨”、北门“海濠”、西便门“静坊”。 “小北京”的民居建筑艺术。 由于在京里经商,带回了京城的工匠参与老家的住宅建设,村里保留了大量京式与本地相结合的三合院、四合院式的民居。除了胶东地区少有的精雕细刻的“三雕”之外,保留有京味儿的痕迹主要有门楼上的装饰,许多门楼的梁是彩绘的一圈圈仿照木头的年轮,不告诉你还以为那是自然的年轮。有的门楼上还保留有彩画,这些京式彩画除了具有装饰作用外,还可增加木料的防腐防蛀性。 此外还有一些自己独特的特点。 瓦做——别的地方屋顶的瓦一般为合瓦(相对于仰瓦而言,即凹面朝下的瓦),每两列仰瓦之间的缝隙上盖合一列合瓦。而高家庄子的民居所有的瓦面都朝上,这就是“仰瓦”。仰瓦的好处是雨雪的积水会很快地流下来。整个望去,素面朝天,整整齐齐,既古雅又朴实,“仰瓦”虽不是高家庄子的独创,但在烟台地区比较少见,也算独树一帜。 门楼——除了常见的,有两种与众不同的样式。一是与南厢房相连,但比厢房稍高,为了突出,门楼的脊与厢房的脊之间用小瓦做了各种吉祥纹样,有各种花、亭子等;另外一种是门楼的屋顶从厢房突出来,做成了卷棚顶,南厢屋顶的“直”与门楼屋顶的“曲”形成鲜明的对比,达到了很好的视觉效果。 挑檐石——与其他地方不同的是这里的挑檐石都出了头,比墙体多出一截,多出的部分往下弧,成为尖角状,多出的部分里还有一个圆柱体,上面雕刻着阴阳鱼等图案。
全景00.jpg
 楼主| 发表于 2010-2-4 04:18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兰儿 于 2016-8-12 17:23 编辑

祠堂。
祠堂.JPG
 楼主| 发表于 2010-2-4 04:24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兰儿 于 2016-8-12 17:23 编辑

门楼。
门楼1.JPG
门楼2.JPG
 楼主| 发表于 2010-2-4 04:25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兰儿 于 2016-8-12 17:23 编辑

关帝庙。
关帝庙.JPG
 楼主| 发表于 2010-2-4 04:25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兰儿 于 2016-8-12 17:23 编辑

民居。
民居.JPG
 楼主| 发表于 2010-2-4 04:26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兰儿 于 2016-8-12 17:23 编辑

围子墙。
围子墙.JPG
 楼主| 发表于 2010-2-4 04:26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兰儿 于 2016-8-12 17:23 编辑

钟楼。
钟楼.JPG
发表于 2010-2-4 08:39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兰儿 于 2016-8-12 17:23 编辑

这小北京是不是辛庄镇高家庄子村?像我小时候生活过5年的村子。
发表于 2010-2-4 09:02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兰儿 于 2016-8-12 17:23 编辑

我想报名,拼车(自驾手艺不高)。我孩子是学这个专业的,就是刚上大二,对同济大学很向往,可以随行提包不?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中文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烟台前线 ( 冀ICP备13012704号-1 )业务客服客服001 客服002

GMT+8, 2025-4-12 07:52 , Processed in 0.066743 second(s), 21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5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